首頁>文化>

李敖認為魯迅臨死前還拿著光頭的錢,這是一種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表現。對於日本人,魯迅至始至終都抱有某種幻想。

日本侵華時,魯迅還是堅信多數人日本人是愛好和平,只不過受了蠱惑。

李敖表示,大陸與其把魯迅當作鬥士,還不如將自己視為鬥士標杆。

有人認為李敖指責魯迅不敢罵日本人,是無理取鬧。

因為魯迅在1936年就因胃病去世,之後抗戰才全面爆發,因此魯迅生前即便想罵日本人,也是不可能的。

但他們似乎都忘記了,九一八事變是在1931年,中國東北守軍打響了抗日第一槍。

慣於揭露社會黑暗面的魯迅在哪呢?對於日本的侵略行為,他有沒有自己的尖銳批判呢?

從魯迅作品的時間線來看,是有幾番堅定的抗日言論的,只不過沒有《孔乙己》出名而已。

倒是在1932年,寫了一首現代詩《自嘲》,其中兩句還被世人經常吟誦。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不過,魯迅有很多批判華人劣根性的文章,但對於日本人卻從來不批評,這也是事實。

有人說這是為喚醒麻木的華人精神,說人不如說自己。

這是精神美華人和精日分子們,最愛的論調。

這跟過去胡適迴應為何老是在外面說中國老百姓和社會的不是,卻把最精緻的誇獎給了美華人的質疑時,所給出的答案是類似。

甚至在1932年第一次凇瀘會戰時,魯迅和家人也是躲在一個在上海的日本朋友家躲避戰火。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魯迅不抗日呢?

在那種大環境下,作為文藝標杆,不說一些激進的抗日言論是不可能的。

不過,魯迅的日本朋友們,在他發表堅定的抗日言論之後,並沒有和他翻臉,反而照樣還是友好往來。

至於他的這些日本朋友中,是否有侵華思想的人,我們不得而知。

從已有的資料看,都是普通日本人而已。

看來作為中華民族魂的魯迅,還是很懂人情世故的。

對於朋友還是日本的軍國主義還是拿捏得清的。

他相信普通日本人是愛好和平的,有一種“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情愫在。

至於這麼想抗戰和組織抗戰統一戰線的魯迅,為何躲進小樓成一統,而不去戰爭前線的說法。

我們也只能認為只是一種抬槓了,畢竟人家是文藝工作者,沒有義務上前線的。

以他大文豪的身份,公開發表幾年態度鮮明的通稿,已經足夠了吧。

魯迅即便在1931年戰事緊張的情況下,還仍然抱有幻想地呼籲大家,要向日本學習,因為即便作為仇敵,他們身上仍然有很多優點可以學習。

但這種呼籲是否合乎時宜,就另當別論。

凇瀘會戰時,眾多華僑從人力和物力上積極支援抗戰,在所有捐款中,四分之三都是華僑支持的。

甚至還有250多人的華僑抗日義勇軍到上海參戰。

菲利賓華僑更是捐贈15架飛機給國民政府。

其中從美國回來的僑胞黃毓荃,在對日空戰中壯烈犧牲。

其中還有不少文藝青年、工人和學生會,也積極投身到抗戰前線中去。

這些抗戰的僑胞、工人、文藝青年才是真正的中華民族魂。

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調絃盡雅音,雲淡風輕天地闊,酒香詩韻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