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020期,如果您喜歡看民間故事記得常來
古時候登州城道橋村,村北有一小夥叫趙寬,雖說只有十八歲,但他打魚至今已有五年,可以說經驗老道,在附近小有名氣。
提到趙寬,給人的印象是老實憨厚,而且特別勤快;但凡村裡哪家有農活了,他都會主動去幫忙,絕不求回報。
按理說,趙寬抓魚技術不錯,可他很有原則,從不多抓魚,每次只要抓到一條魚,他就收網回家。
平日裡,趙寬靠著幾畝地度日;本來日子過得苦,可他為何不願意多抓魚呢?
鄉親們非常好奇,於是問起緣由。
趙寬也沒隱瞞,笑著說道:“雖然我或許是所謂的捕魚人,別人抓魚是為了賣錢;我抓魚是為了每天有盤菜吃,畢竟我家裡窮。還有個癱瘓多年的老母親。一條魚,足夠我們母子應付一天了”
原以為這般解釋,會讓鄉親們滿意;沒想到眾人不但不理解,反而取笑趙寬太傻,以至於後來,他有了“趙大傻”的綽號。
儘管遭人取笑,但趙寬始終堅持原則,捕魚五年,從不多抓一條魚。
不知不覺又過去三年。
有天,趙寬的母親張氏身患重病。
趙寬為了給母親治病,到處尋訪名醫;可惜他手裡沒錢,眼睜睜看著母親日漸消瘦。
直到那天,趙寬正在院中砍柴。
突然一位貌美的女子走進院子。
看了一眼趙寬,女子溫柔的說道:“請問趙公子在嗎?”
趙寬抬頭一看,疑惑地問道:“在下正是,不知姑娘有何事?”
女子笑了笑,隨後道出身份。
原來女子叫小嬌,是魚王的女兒。
聽到女子尊貴的身份,想著這些年來,自己捕捉了不少魚。難道公主今日前來,是來為她的子民報仇?
想到這,趙寬一臉驚慌。
女子卻搖了搖頭,小聲說道:“今日我前來,是要感謝公子的善行。由於你堅持每日只抓一條魚,間接救了不少魚,所以我代表魚族前來道謝”
趙寬更加心慌,他坦誠道:“公主,你怎麼還道謝呢?這些年來,我殺了不少魚,已是罪孽深重,若公主想報仇,儘管來”
“趙公子,你也不必自責,你抓魚是為了吃飯;其實我們魚類,平時經常吃小蝦,這乃生存法則,我為何要尋仇呢?”
說完,公主掏出一顆金丹,讓趙寬給母親服下,不出三日便能痊癒。
趙寬跪地謝恩。
那日,公主臨走前,來到趙家後院。
只見公主一揮手,突然出現一畝地大小的魚塘。
公主說道:“趙公子,這魚塘之中的魚,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當趙寬抬頭時,公主消失得無影無蹤。
後來趙寬娶妻成家了,而妻子接連生下兩個兒子。
雖然有了神奇的魚塘,可趙寬不改初衷,依然每天只抓一條魚。
很快,這事傳開了。
一時間,有不少人前來買魚;也有人高價收收購魚塘,但趙寬將這些人拒之門外。
為了安撫村民,他依舊每日抓一條魚,輪流送給鄉親們品嚐。
慢慢的,鄉親們一起守護著魚塘。
一晃十八年過去了。
此時,兩個兒子長大成人。
白髮蒼蒼的趙寬,臨終前叮囑兒子們,一定要好好守護魚塘,切不可違揹他的意願。
見兒子們點頭,趙寬這才安心閉上雙眼。
可趙寬去世後,兒子們將他的忠告拋之腦後。
為了掙錢,兩個兒子商量後,從此一天到晚大肆捕魚。
一年後,靠著賣魚,趙寬的後人們發了發財,不僅蓋了豪宅,還過上窮奢極欲的生活。
直到那天,趙寬一週年忌日,魚塘突然消失了。
晚上,兩個兒子做了一個同樣的夢。
夢中一個年輕女子告訴二人,當年正是趙寬的善行,贏得了魚族的報恩;而趙寬擁有了神奇的魚塘後,依然能不改初心,不貪心;可他的子孫們,貪婪無度。如今趙寬去世一年,恩情已還完,所以魚塘自然要收回。
還好,趙寬的後代,能夠大徹大悟。
想著靠著捕魚發財,全是是父親的功德,才能過上富貴生活;為了懺悔,兒子們紛紛拿出錢財行善心,做善事。
數年後,魚塘又回來了。
從此,趙家有了一條祖訓:凡是趙家子孫,不許去池塘中捕魚。
就這樣,趙家興旺了數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