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晚清的名臣,左宗棠應該是其中最獨特的一人。與李鴻章的順風順水相比,左宗棠仕途充滿著坎坷。
而在政治的名利場之上,左宗棠從不趨炎附勢,面對侵略者,他永遠都是主戰派。
在與李鴻章的“海防”和“塞防”之爭後,1876年,六十四歲的左宗棠帶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以及充足的物資軍餉,開始收復新疆的戰役。
在戰役到最後階段時的1880年,左宗棠被召回京。這位戰功赫赫的大臣本應受到紫禁城的禮遇相待,但卻因不能交出四萬兩的“述職費”而被拒之崇文門外。
在於守城太監冷戰了五天之後,最後還是恭親王暗中幫助,左宗棠才得以進入紫禁城。
這其中,少不了直隸總督李鴻章的“功勞”,因為收復新疆的“塞防”戰略成功,狠狠地打了主張“海防”的李鴻章的臉。
而一向耿直的左宗棠也發出了“凱旋遭嫉,京城難為”的感慨。
回京之後的左宗棠本想用自己的積蓄在京城買套房子,也算留給子孫的家業,但他不曾想到的是,自己戎馬一生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卻連一套房子也買不起。
不僅如此,進京之後的左宗棠因為慈禧身體的抱恙,拜見了慈安太后。
據史料記載,這位鐵血硬漢在訴說這幾年征戰的委屈之事時也不禁潸然淚下,而那時已經毫無實權的慈安太后也只是靜靜的聽著,並賜予了左宗棠一幅咸豐皇帝帶過的墨鏡。
不久之後,左宗棠任職軍機大臣,並管理兵部事務,本準備一展宏圖扭轉清政府頹勢的他,卻接連遇到意外。
先是身體十分健康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而老對手李鴻章藉此機會蓄意抹黑左宗棠,讓左宗棠在軍機處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慈禧念左宗棠是個人才,調任他為兩江總督,遠離了權力的中心。
時任兩江總督的左宗棠開始大展拳腳,在注重基礎建設的同時加固海防的力量。
1883年,越南戰局爆發,一向注重“塞防”的左宗棠請命赴邊督軍,並且命令手下王德榜招募士兵準備作戰部隊。
彼時的清政府被列強侵擾的不厭其煩,於是只答應了左宗棠的部分請求,但卻不同意左宗棠親自上陣。
1884年四月,因眼疾而回鄉調養的左宗棠被緊急召回管理神機營事物,來應對日益緊張的中法戰爭。
同年八月,在馬尾海戰中,裝備落後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沒,而主戰派的左宗棠緊急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督辦閩海軍務,併力挽戰局落敗的狂瀾。
十二月,左宗棠到達福州,在海岸線之上積極佈防,並命“恪靖援臺軍”東渡臺灣佈防。
1885年三月,隨著中法戰爭的打響,黑旗軍和恪靖定邊軍在廣西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大敗法國艦隊。本應順著勝利的形勢大舉進攻,但此時左宗棠卻突然得到了朝廷停戰的命令。
這次又是左宗棠的對手李鴻章,在很多大臣都主戰的時候,他卻依舊用“海防”那一套勸說慈禧:各個省的海防軍餉匱乏,而且北洋水師尚未練成,此時實在不應該與歐洲列強開戰。
面對手握重權的李鴻章,慈禧經過再三思量後,答應停戰議和。
於是,在左宗棠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之時,李鴻章一直都在與法國代表談判商量議和之事。
《李福協定》將左宗棠在越南的軍隊全部召回,《中法新約》規定中越邊境對法國開放。
左宗棠用心多年的邊防事業,被李鴻章簽訂的議和書全部毀於一旦。
在1885年七月底,已經病入膏肓的他仍然上書朝廷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最終實現臺灣設省。
同年九月五日,左宗棠留下遺書,除了盡數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外。
他含恨寫到:“臣督師南下,但卻沒有大展身手,揚中國威,這是我一生的遺憾,死都無法瞑目。”
後世總喜歡對晚清四大名臣進行排序,但如果從國家層面來講,比起為了仕途而奮鬥的其餘幾位,左宗棠一生都在為國家而奮鬥,硬漢之名,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