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農民起義將領張獻忠在四川兵敗,為了不讓自己手中的金銀財寶落入明朝將士手中,張獻忠選擇“江口沉銀”,將他所有的金銀都沉入了岷江。那麼,如果這是真的,岷江中究竟埋了多少寶藏呢?
2016年,四川眉山告破了一起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所有參與犯罪的團伙均被警方一網打盡,被盜文物大部分也被追回。
在這些被追回的文物中,作為一級文物的“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
經過確認,參與此次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就是岷江流域附近的村民,並不是專業的盜墓賊。那他們是從哪裡得來的如此珍貴的“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根據犯罪嫌疑人口供,他們所倒賣的大部分文物都是從岷江水底盜挖出來的。岷江水底竟然有如此數量繁多的珍貴文物?
岷江、財寶,這讓在場的人員不免聯想到了“江口沉銀”的傳說。
如果這是真的,那犯罪分子已經多次潛入水底盜挖文物,水底的遺址必然也已經遭到了破壞。為了保護水底的剩餘文物,官方立即組織了一支專業的考古隊前往岷江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2017年1月5日,岷江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
此次考古發掘工作是在岷江河段內進行,而岷江的水流湍急,水下還有許多石塊和泥沙,若是貿然進行發掘,不但發掘效率低,文物在發掘過程中也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就連考古人員的生命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
顯然,這次發掘工作的難度之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但這些並沒有阻礙考古人員們發掘沉銀遺址的決心。翻閱相關的資料之後,考古人員結合當地的情況獨創了一種考古發掘手段——灘塗考古。
考古人員們首先鎖定一塊區域將其圍堵起來,使其內的水流同外界的水流斷開連接,再使用抽水機將水抽乾,然後用挖掘機將選定區域內剩餘的泥沙轉移到特意佈置的篩選區內,考古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幾十噸的泥沙中細緻地尋找所有關於文物的痕跡。
這樣的工作量,光是想想就覺得十分恐怖了,但參與此次任務的考古人員們卻不這樣覺得,因為他們沉醉於每次發現文物的過程。
3月16日,考古人員在發掘區域的最北端發現了一塊相對來說較為完整的木鞘。
在傳聞中,張獻忠為了方便金銀財寶的運輸會在木鞘上設計一個卯榫結構並安裝兩個鐵片,然後將金銀珠寶放在木鞘內部。這樣一來,在運輸的時候只需要兩名士兵一起抬著木鞘走即可,這讓考古人員們開始懷疑“江口沉銀”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
3月18日,考古人員又發現了數件金器,這些金器造型精美,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夠擁有的物品,而岷江流域並沒有高官貴族的存在,這就排除了這些金器是來自岷江本地的可能。
接下來考古學家們的發現就佐證了這個想法:截止到2017年3月底,考古人員們從岷江挖掘出的文物數量超過了2萬件。此外,考古人員們首次對外展示了一批發掘的文物。
在這一批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塊金銀冊。在明朝,金冊是藩王專門用來冊封兒孫嬪妃的,而銀冊是藩王用來冊封郡王的,顯然這4塊金銀冊是藩王所有。
在這4塊金銀冊上,還鐫刻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經過考古人員的修復,這些文字已經清晰可見,據考古人員描述,這些文字主要記載了明朝藩王的榮寵。
除了金銀冊之外,考古人員們發掘出的文物還有一些金首飾及金錠銀錠等,而這些都屬於明朝的皇親宗族。
所以“江口沉銀”並不只是個傳聞,而是史實。岷江地下確實埋葬著數以萬計的珍寶,對於岷江的考古發掘不但證實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歷史傳言,對考古界對明朝歷史的研究也做了重要的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