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的成語#
將奪固與
【解釋】:固,同“姑”。要想得到,必先給予。
【出自】:《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原文如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心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
將要收縮它,必須暫且張揚它;
將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增強它;
將要廢棄它,必須暫且振興它;
將要奪取它,必須暫且給予它。
這些都是微妙的預見。柔弱必勝剛強。
魚不可脫離深淵,同樣,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感悟】: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種做法,表面上看並不合算,實際上卻是一種高明的策略。如果我們先給予對方恩惠,以後必會從對方身上收回幾倍的回報。這看似糊塗,實則精明。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商場中,都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把認識這套策略的方法稱為“微明”,即根據細微的徵兆而發現事物的循環規律。其實,在當時列國之間的鉤心鬥角之中,這套策略早已被各國君主、將相們運用得心應手,而手段之高超尤有過之。
春秋戰國時期的宓子賤,是孔子的弟子,魯華人。有一次齊國進攻魯國,戰火迅速向魯國單父地區推進,而此時宓子賤正在做單父宰。當時也正值麥收季節,大片的麥子已經成熟了,不久就能夠收割入庫了,可是戰爭一來,這眼看到手的糧食就會讓齊國搶走。自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賤提出建議,說:“麥子馬上就熟了,應該趕在齊國軍隊到來之前,讓咱們這裡的老百姓去搶收,不管是誰種的,誰搶收了就歸誰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個也認為:“是啊,這樣把糧食打下來,可以增加我們魯國的糧食,而齊國的軍隊也搶不走麥子作軍糧,他們沒有糧食,自然也堅持不了多久。”儘管鄉中父老再三請求,宓子賤堅決不同意這種做法,過了一些日子,齊軍一來,把單父地區的小麥一搶而空。
為了這件事,許多父老埋怨宓子賤,魯國的大貴族季孫氏也非常憤怒,派使臣向宓子賤興師問罪。宓子賤說:“今天沒有麥子,明年我們可以再種。如果官府這次發佈告令,讓人們去搶收麥子,那些不種麥子的人則可能不勞而獲,得到不少好處,單父的百姓也許能搶回來一些麥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後便會年年期盼敵國的人侵,民風也會變得越來越壞,不是嗎?其實單父一年的小麥產量,對於魯國的強弱的影響微乎其微,魯國不會因為得到單父的麥子就強大起來,也不會因為失去單父這一年的小麥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讓單父的老百姓,以至於魯國的老百姓都存了這種借敵華人侵能獲取意外財物的心理,這是危害我們魯國的大敵,這種僥倖獲利的心理難以整治,那才是我們幾代人的大損失呀!"
宓子賤自有他的得失觀,他之所以拒絕父老的勸諫,讓入侵魯國的齊軍搶走了麥子,是認為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那一點點糧食,而讓民眾存有僥倖得財得利的心理才是無形的、無限的、長久的損失。得與失應該如何舍取。宓子賤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同樣,鄭武公的故事能夠給我們更多的啟發:
鄭武公想攻打胡國。他先把自己的女兒送給胡王,在討得胡王歡心之後,他召集部下說“我想要擴張領土,應該先進攻哪個國家呢?”這時有一個叫關其思的大臣建議:“胡國是最佳目標。”鄭武公聞言大怒:“胡國是兄弟之邦,怎麼能夠去攻打呢?”於是下令把關其思斬首。胡國國王聽到這個消息後,對鄭國逐漸放鬆了警惕,終於被鄭軍乘虛而入,輕易地佔領。
經商中的“先賠後賺”之計,也就是欲取先給。
美華人出外旅遊,有一個去處可以不花一分錢,甚至還有節餘,這個地方就是大西洋賭城。從紐約出發,到那裡來回車費才20美元,到達後馬上可以得到賭城當局饋贈的15美元現金,還有一頓豐盛的自助餐。第二次來時,憑車票又可以得到8美元回贈。這是賭場老闆謀利的一個妙計,吸引顧客前來,來得愈多愈好,因為到賭場來的不賭者寥寥無幾,不管賭徒運氣如何,總體上是賺少賠多。因此,所謂來去不花錢,實際上花費的是賭場老闆從顧客身上賺來的零頭。得到最大好處的當然是賭場老闆,但顧客心理上還能承受。這就是賭場老闆的訣竅。
那些標榜“降價銷售”“有獎銷售”“買一贈一”的,實際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商戰中以此取勝的很多。看似吃虧,實則賺大便宜。
有個商人遇到了難處,他的生意越做越小,於是他請教智尚禪師。禪師說:“後面的禪院有一架壓水機,你去給我打一桶水來!”半晌商人汗流浹背地跑來,說:“禪師,壓水機下面是枯井。”禪師說:“那你就去給我到山下買一桶水吧。”商人去了,回來後僅僅拎了半桶水。禪師說:“我不是讓你買一桶水嗎,怎麼才半桶呢?”商人紅了臉,連忙解釋說:“不是我怕花錢,山高路遠,實在不容易啊!”“可是我需要一桶水啊,你再跑一趟吧!”禪師堅持說。
商人又到山下買了一桶水回來。禪師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解決問題的辦法了。於是,帶他來到壓水機旁,說:“將那半桶水統統倒進去。”商人非常疑惑,猶豫著。“倒進去!”禪師命令。於是,商人將那半桶水倒進壓水機裡。禪師讓他壓水看看。商人壓水,可只聽那噴口呼呼作響,沒有一滴才水出來,那半桶水全部讓壓水機吞進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進去,再壓,果然清澈的水噴湧而出。禪師說:萬事皆因果,得有前因才能有後果,假如你不付出自己的水,沒有足夠的壓力,它就一滴都不會回報你,想得到更多的回報,就必須先捨得付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