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男人,他才華橫溢,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他為自己也是為天下有情人寫的詩句。他寫的小說在元代就被改編為《西廂記》,廣為流傳。就是這麼個人才,卻被後人稱為“渣男”和“劈腿天王”,為什麼?他是誰?
可能有的人已經猜到他是誰了?對,他就是唐代大文學家元稹。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陽人,唐朝大臣、文學家。元稹在詩歌、小說、散文、文學批評等方面都卓有成就,而以詩歌成就最突出。
唐代的元稹與白居易是同科及第,而且是好朋友,好詩友,他們對詩歌觀點非常相近,共同倡導了新樂府運動,共同創造了“元和體”,被世人稱為“元白”。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併發明瞭“郵筒傳詩”
元稹有《元氏長慶集》傳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一百卷。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
元稹不僅是一位大詩人,還是一個風流倜儻的多情浪子,他的一生註定與《鶯鶯記》《西廂記》是分不開。
元稹根據自己與女朋友崔鶯鶯相識相愛的愛情悲劇故事,寫下了傳奇的《鶯鶯傳》又名《會真記》。
小說文筆優美,刻畫細緻,在當時被列為唐代人物傳奇中的名篇。
後世根據他的小說故事人物創作出不少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
《西廂記》的前身《鶯鶯傳》真的是元稹的傳奇愛情故事嗎?確實是的。
據說元稹在山西做小官時,有一年和崔鶯鶯相識了。那時崔家人路過山西永濟時,遇到了土匪。路見不平,元稹就和土匪進行交涉,保證了崔家人的錢財和性命。
就這樣在崔家答謝宴上,元稹認識了崔家大小姐崔鶯鶯,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就產生情感,每天半夜進行幽會,崔鶯鶯的“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詩句寫的就是他們當時的幽會情境。
《答張生》
唐代一一崔鶯鶯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這樣的好景不長,元稹在崔家住了一段時間後就要去長安參加吏部選拔考試。於是元稹就和崔鶯鶯分別,臨行的前一天,崔鶯鶯強裝笑顏去送元稹。
可能為情所困,元稹這次選拔考試落選,於是就寫信向崔鶯鶯訴苦。崔鶯鶯回信勸他:保重身體,千萬珍重。
之後的兩年中,他們之間的感情時好時壞,時晴時陰。直到吏部第二次選拔元稹順利通過,他就提出要和崔鶯鶯分手,最後崔鶯鶯只好嫁了他人。後來,元稹還以“表哥”身份去看她,但被崔鶯鶯拒之門外。
再後來,元稹也娶了妻,他與崔鶯鶯的愛情也只能算是他少年時的一場豔遇罷了。
可能是元稹後來真的對初戀崔鶯鶯的難以忘懷,或是受良心的譴責。多年以後,元稹就以自己的這段初戀為素材,寫下了傳奇小說《鶯鶯傳》,也就是《西廂記》的前身。
從文學意義上來說,元稹的《鶯鶯傳》寫得很精彩,它成功地地塑造了女主人崔鶯鶯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封建禮教給鶯鶯帶來的性格特徵。鶯鶯的悲劇性格既單純又豐富,從她最後拒絕張生的求見來看,又體現出她的性格開始由柔弱向剛強轉變。
所以,鶯鶯的悲劇性故事,是很獨有普遍性的,它概括了歷史上無數個女性受封建禮教束縛、遭遇負心郎拋棄的共同命運。
相比之下,小說中張生的形象則寫得較為遜色。特別是在結尾,為了給張生遺棄崔鶯鶯辯解,竟大罵崔鶯鶯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於人”。這就使小說的人物形象和主題十分矛盾,不能不是是一敗筆。魯迅在自己的《中國小說史略》中就評價說:“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
但不管怎樣說,《鶯鶯傳》是唐人傳奇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傳奇作品之一。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感情,其哀豔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多見而影響及於後來之文學者尤巨。”
元稹作為這麼有作為的青年才俊,在愛情道路上卻不順利,他一生和6個女人相愛過,到後來,卻被人稱為“渣男”和“劈腿天王”。下面咱們就通過與他相愛的6位女人的經歷來分析一下,他算不算是一位真正的“渣男”與“劈腿天王”。
第一個女人,崔雙文。
這個大家都熟悉了,崔雙文就是後來的小說《鶯鶯傳》中的崔鶯鶯。
“崔鶯鶯”,才貌雙全,家中富裕,但沒有權勢,這與元稹想攀附權貴的理想婚姻有很大差距。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後,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欣賞,他也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還沒許配他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攀高枝的好機會。所以權衡得失,最後還是拋棄了“鶯鶯”而娶了韋叢。
第二個女人,韋叢。
可以說,元稹和妻子韋叢的愛情故事確實為當時的人們津津樂道。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為悼念亡妻韋寫下的。
年方二十的韋叢嫁給二十四歲的元稹,雖然說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在裡面,但是由於韋夏卿欣賞元稹的才華,才將小女兒許配給他,元稹也是借這次婚姻得到提拔的機會,各有所需。但兩人卻在婚後你恩我愛,感情出奇的好。但紅顏薄命,七年後韋叢因病去世,此時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這時妻子的離去,讓他悲痛萬分,才寫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詩句。
第三個女人,薛濤。
薛濤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是唐代女詩人,“薛濤箋”就是她發明的,一直用到今天。她才貌雙全,聰慧工詩,極富政治頭腦。
有一年,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蜀地,他久聞詩人薛濤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後,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雙方一見面,就碰出了火花,薛濤就被這位年輕詩人英俊的外表所吸引。
於是兩人談詩論政,你情我愛。誼漸深。元稹在薛濤的大力支持下,參劾了東川節度使嚴礪,因此得罪了上層權貴,被調離四川去洛陽任職。兩人至此勞燕分飛,雖然她後來收到了元稹寄來的書信,但能寄託她對元稹的相思之苦,恐怕也只能在書信中表達了。
第四個女人,安仙嬪。
元稹被貶江陵後,宰相裴度又去世,這時的元稹在政治上沒有了靠山。他四處尋找,想依附藩鎮嚴綬和監軍宦官崔潭峻。
他的老朋友李景儉見元稹的夫人韋叢病逝,元稹生活無人照顧,就將自己的表妹安仙嬪嫁他作了側室。這也是元稹的第二次婚姻,但卻被人譏諷。說為仕途又攀龍附鳳,娶貴族之女人為妻,特別是他納妾時還在孝期。
雖然他把愛情轉移到安仙嬪身上,但命運又和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三年後,只做了三年妻子並生下一個孩子後,安仙嬪就不幸病逝。這讓元稹又一次承受了中年喪妻的沉重打擊。
第五個女人,裴淑。
元和十一年,36歲的元稹在上司山南西道節度使權德輿做媒下,娶了名門閨秀裴淑為妻,元稹的第三次婚姻正式開始了。
由於工作頻繁調動,這讓妻子裴淑終日相思淚水流不盡,經常獨自一人,與孤獨為伴,後來相思成疾不幸離世。
第六個女人,張採春。
元稹在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時,偶遇了江南著名女詩人兼歌手劉採春。他立刻被這個美少婦迷住了。此時劉採春也是對元稹仰慕已久。於是,乾柴烈火,劉採春馬上離開丈夫,就和元稹好上了,傳說元稹為了彌補劉採春的丈夫,就給了他一筆錢,納劉採春為妾。
但元稹可算真是個真正的風流才子,和贈劉採春生活七年後,元稹此時官職升級,就置劉採春不顧,又有新歡還又納了妾,劉採春得知消息後,傷心欲絕地離開了他。
這就是歷史上的風流才子元稹,他雖然很有才華,但他在對待女人的態度,讓後人不能原諒,說他是“渣男”和“劈腿天生”恐怕也算是實至名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