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詞#白樸為了拒絕別人的推薦,他寫了這首具有深厚思致和韻味的詞作。
監察師巨源將闢予為政,因讀嵇康與山濤書,有契於心者,就譜此詞以謝。
自古賢能,壯歲飛騰,老來退閒。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憤,日就衰殘。麋鹿難馴,金鑣(biāo)縱好,志在長林豐草間。唐虞世,也曾聞巢許,遁跡箕山。
越人無用殷冠,怕機事、纏頭不耐煩。對詩書滿架,子孫可教;琴樽一室,親舊相歡。況屬清時,得延殘喘,魚鳥溪山任往還。還知否?有絕交書在,細與君看。
——白樸《沁園春·自古賢能》
白樸對氣節看得十分重要,當他聽說師巨源準備向朝廷推薦他出仕元朝的時候,他便寫了這首具有深厚思致和韻味的《沁園春·自古賢能》送給師巨源,說他讀了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自己就像嵇康拒絕山濤的推薦一樣,寧願終老布衣,過著清貧的生活,也不會做貳臣出仕元朝。
詞的上片描寫詞人白樸不出仕的原因,說的是古往今來有賢能的人,壯年的時候在仕途上如魚得水,可謂是要雨得雨要風得風,但進入老年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選擇隱居,過著逍遙自在的閒適生活。而自己也正是三十多歲的壯年時期,按照這一邏輯他應該出仕元朝才對,但在序言中他卻明確表示拒絕,這是為什麼呢?下文給出了答案。
首先,詞人白樸認為自己身上的毛病很多,不適合走出山中,上天都要求他要耐得住寂寞與孤獨,所以雖然是壯年時期,但不適合出仕飛黃騰達。其次,自己早年就失去母親,很長時間也來都過著孤苦無助的日子,從而導致自己孤憤填膺,以至於雖然還是壯年但已經過早就衰殘了,所以不適合出仕。其三,雖然出仕有很多好處,但自己過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很難改變自己狂放不羈的性格。就好比在叢林中生活習慣了的麋鹿,突然有一天你給他戴上閨中的金籠頭,用上等飼料餵養,但它依然不習慣這樣的生活,它還是屬於叢林草地,所以不適合出仕。“麋鹿難馴,金鑣縱好,志在長林豐草間”語出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其四,聽說在上古唐虞盛世時期,巢父和許由也隱居在箕山而不願意出仕,這說明隱居在歷史上是允許的,所以詞人白樸認為現在是盛世,所以隱居朝廷也應該允許,這也是詞人白樸不願意出仕的原因之一。
詞的下片描寫自己的願望,你師巨源認為出仕好,那是你個人的想法,但不要強迫我白樸出仕,這是因為怕仕途上的繁雜事物纏身,從而讓人失去了自由,這是一件讓人十分難受的事情。“越人無用殷冠”化用《莊子·逍遙遊》:“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紋身,無所用之”這一句意。
詞人白樸收藏的詩書很多,如果隱居山林的話,就會有大把的時間閱覽,還有時間將子孫教育成才,如果出仕的話哪有時間讀書和教育子孫?再者隱居山林還可以和親朋舊友時常歡聚在一起,彈彈琴下下棋,這種閒適的生活是多麼愜意,何必要出仕呢?更何況現在的元朝正是安定繁榮之際,我白樸能得以苟延殘喘,就已經是皇恩浩蕩了,所以還是希望自己就像預料一樣,自由自在地度過這一生。詞的結拍說,你師巨源知道嗎?嵇康寫得《與山巨源絕交書》現在還在詞人白樸的案頭上,要不我把它送給你你仔細看看,不知如何?言外之意就是詞人白樸已經鐵了心,不會和元朝合作,也不會出仕元朝,所有的推薦都是徒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