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關於“死即休息”這一說法,很可能出自於《列子》一書,儘管書中通過孔子的話表述出來,但是縱觀孔子在《論語》中的言行,卻找到不類似的說法,故而只能暫將其看成是列子的說法。

進一步的說,“死即休息”這一說法,在現實當中並不少見。

事實上,人只要活著,就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紛擾,幾乎沒有人可以例外——即便是古之聖人,如孔子、王陽明等被後世譽為聖人的人,其生前也會有各種紛擾以及身體上的病痛,故而難得有真正的休息。

言外之意,所謂休息,並不只是睡覺或停止工作這麼簡單,而是強調可以擺脫外在一切以及自身情緒的牽引與影響,讓身心完全處於放鬆的狀態。

而這當然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了。

甚至可以說,唯有死人才有可能做到。

何以見得?

我們繼續看《列子》一書的原文,即:

“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皋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賜!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了。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遊於四方而不歸者,何人哉?世必謂之為狂蕩之人矣。又有人鍾賢世,矜巧能,脩名譽,誇張於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為智謀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與一不與一,唯聖人知所與,知所去’”

在這段話中,列子以孔子和學生子貢的對話來說明君子之死與小人之死的不同——君子之死是休息,小人之死則是埋葬。

話說子貢跟孔子學習,時間久了之後,就開始有些厭倦,於是向老師請求,希望自己可以休息一陣。

但孔子卻告訴他:“人生沒有什麼休息。”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男有朱之文,女有劉曉慶,都成“書法大師”了,專家:侮辱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