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禽論祀爰居》
祭祀是當時國家的大事,但只有為人民建立了功勞的人以及有益於人民的事物,大家才把它當作神來祭祀。雖然有迷信的色彩,但主張“仁者講功,智者處物”,反對“淫祀”,在古代卻是頗有見地的。
古文觀止第三卷第5篇
《展禽論祀爰居》
國語·魯語上這次是魯國的故事了。展禽就是和聖,柳下惠,《展喜犒師》中出現過,而這一篇記錄了展禽發表的一次著名評論。評論的什麼呢?祀爰居,祀就是祭祀,那爰居是什麼東西呢?
1
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二日,臧文仲使華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海鳥曰“爰居”。
一種海鳥,叫爰居。
止於魯東門之外二日,臧文仲使華人祭之。
這隻海鳥在魯國東門外停留了兩天,臧文仲就讓華人去祭祀它。爰居到底是個什麼鳥,我也不知道,反正內陸應該是看到的,否則也不能把它當作神物去祭祀。除了《國語》和《左傳》中關於對這件事情的記載外,只有北宋邢昺的《爾雅註疏》中解釋了一下這個爰居,說這種海鳥體型像馬駒那麼大。漢元帝的時候,人們在琅琊見過。琅琊郡在青島周邊,感覺符合條件的好像只有信天翁了。足夠大,一米多,生活在海上,一般不到陸地上來。不過信天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剛好,中國歷史上春秋和西漢是溫暖季,黃河流域還有大象和鱷魚生活。
臧文仲又是誰呢?前面咱們讀過《臧僖伯諫觀魚》和《臧哀伯諫納郜鼎》,臧僖伯是他曾祖父,臧哀伯是他爺爺。他輔佐過魯國莊、閔、僖、文四代君主,這件事情發生在魯文公二年。前陣子魯文公剛剛受到了晉國的侮辱,現在一隻大鳥又落在國門之外,這是不是一件不好的徵兆呢?趕緊拜拜它,讓它走吧。這時,柳下惠發表了議論。估計不是當著臧文仲的面說的,而是私下發表的。
▲ 臧氏執政時期譜系
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
因為臧氏是自臧文仲的爺爺臧哀伯始,所以稱他為臧孫。這實際是個敬稱,臧氏家族三代目的意思。展禽說:臧孫辦的這件事啊不合禮制,逾越了。
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
祭祀是國家重要的制度,而制度是國家政治的基礎。
故慎制祀以為國典。
因此要慎重製定祭祀禮節來作為國家的典禮。
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現在無故增加典禮,不是政務處理中的合適措施。
【譯】名叫“爰居”的海鳥,停在魯國國都東門外已經兩天了。臧文仲命令國都裡的人都去祭祀它,展禽說:“臧孫治理政事太越禮了!祭祀,是國家的大法,而法度,則是政治成功的基礎。所以要慎重地制定祀典作為國家的常法。現今無故增加祀典,不是治理政事的正確方法。
2
“夫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穀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yù)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zhuān xū)能修之,帝嚳(kù)能序三辰以固民,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鯀(gǔn)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鯀之功,契為司徒而民輯,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穀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穢。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dì)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太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於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民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鳥至,已不知而犯之,以為國典,難以為仁且知矣。夫仁者講功,而知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問,非知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恆知而避其災也。”夫聖王之制祀也。
聖君制定祭祀典禮時遵循以下原則。
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創造推廣利於百姓的技術或方法的人,為國家奉獻生命的人,辛勞安定國家的人,抵抗災難的人,抵禦禍患的人,他們可以得到祭祀。直到今天我們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的重大祭典,大多還是在這幾條原則框架下的。
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不在上述這幾類中的,不進入祭祀之列。下面詳細介紹了歷代官方重大祭典的歷史淵源。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穀百蔬。
烈山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別稱,當時炎帝統治天下,他的兒子叫柱,能夠種植糧食蔬菜。
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周棄是周的始祖,夏朝興起,他繼承了柱的事業,因此把他當做穀神祭祀。為什麼不祭祀柱呢?畢竟棄是自己的祖宗嘛。當代人紀念袁隆平袁老,也正是因為他的雜交水稻技術就是利民之法的緣故。前面展禽說“法施於民則祀之”,很多參考書中把法當法律法規解釋,說制定有利於百姓法律的人應該祭祀,但看展禽舉的這個例子,應該也歸於“法施於民”的範疇,周棄繼承推廣了柱種植糧食蔬果的方法被奉為穀神,很明顯法還包含了方法或規律的意思,不能僅僅當法律解釋。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
伯,稱霸。有,通域,九有就是九州。共工氏稱霸天下時,他有一個孩子叫后土,能夠治理天下土地,估計後來累死,“以死勤事”,所以把他奉為土地神祭祀。很多洪荒流小說中都有後土的設定。這是說的周朝最重要的兩個神:社、稷,下面開始說先君先祖。
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zhuān xū)能修之。
成命,命名,命通名。共財,供給財物。黃帝能夠命名各種物產,能夠認知其功用,使百姓明白道理,為國家供奉財物。這裡黃帝成命百物,是方法、規律。明民共財,是制定百姓共同恪守的法律法準則。顓頊是黃帝的孫子,高陽氏。他能發揚爺爺的功業。
帝嚳(kù)能序三辰以固民,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
帝嚳是顓頊的侄子,高辛氏。他根據星辰運行規律制定曆法讓人民安居。堯是帝嚳的兒子,陶唐氏。他殫精竭慮使刑罰公平,使百姓向善,都是法施於民的典範。
舜勤民事而野死,鯀(gǔn)障洪水而殛死。
舜是堯的手下,非常賢能。後來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又將天下禪讓給他,他勤於民事,身死郊野,傳說中他巡行天下時死在蒼梧。鯀是禹的父親,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故事。他想通過築造堤壩的方式治理洪水,失敗後被舜處死。
禹能以德修鯀之功。
鯀死後,禹繼承他的遺志治理洪水。改堵為疏,終於成就了父親未競的事業。
契為司徒而民輯。
契是商的始祖,帝嚳的兒子。他在舜時任司徒,掌管教化,使人民安定。
冥勤其官而水死。
冥是契的後人,他在夏朝時任司空,負責基建。他在治理河道時死了。
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
湯就是商湯,商的開國之君,也是契的後人。他以寬厚的政令治理百姓,併為百姓誅殺了邪惡的夏桀。
稷勤百穀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穢。
這是說的周本朝之事。稷就是前面說的周棄,周的始祖。他也是帝嚳的兒子,和商人先祖契是親兄弟。他勤於農事,在山野中去世。到了周文王以文治昭顯德行,周武王幫人民除掉禍患。這個禍患當然就是商紂王帝辛了。
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
禘、祖、郊、宗都是祭祀的典禮,說法比較繁雜。有虞氏就是傳說中夏朝之前的虞朝,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黃帝,先人顓頊也曾經是上古明君。虞朝的統序是堯禪讓的,先君為舜,加之這四人都有豐功偉業。所以有虞氏以禘禮祭祀黃帝,用祖禮祭祀顓頊,用郊禮祭祀唐堯,用宗禮祭祀虞舜。
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
夏朝也是出自黃帝和顓頊,鯀是先君的父親,開國之君是禹。
商人禘(dì)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
這裡有個疑點,商人禘舜有問題,雖然契確實是舜的司徒,但家族世系中契的父親是帝嚳,所以禘禮應該祭祀嚳才對。
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同樣的道理,周人用禘禮祭祀帝嚳,郊禮祭祀后稷,祖禮祭祀周文王,宗禮祭祀周武王。
以上說的禘、祖、郊、宗四種祭典,下面又說了一種。
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
幕是舜是後代,舜的兒子叫商均,據說虞朝是他開創的。也有史籍說虞朝在夏之前一千多年,時間對不上。因為舜或者商均建立虞朝的話,到禹建立夏朝中間也就只隔了一代人。不過上古的事情在各種古籍中記載確實有矛盾。商均的兒子叫虞思,又名幕。虞思把兩個女兒嫁給了少康,少康是誰還記得嗎?《吳許越成》一文中出現過。
帥,有遵循、繼承的意思。幕能夠繼承顓頊的德行,所以有虞氏以報報禮祭祀他。從這裡看的話,虞朝有一段時間是和夏共存的。
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
杼是少康的兒子,他能繼承禹的德行。他的他爸爸從東夷人手中取回來統治權。夏朝因此以報禮祭祀他。
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
上甲微是契的後人,冥的孫子,商湯的先人。他能繼承契的德行,商朝人以報禮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