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洱茶與陸羽的關係,或許很多人認為並不能成立,因為陸羽當時與雲南普洱茶並沒有聯繫,他認為的好茶是顧渚紫筍,與雲南普洱茶毫不相干。要說明這個問題,還需要漢朝以前的文史記錄或者考古才能知道,因為古滇國的歷史非常悠久,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起碼有2萬年左右,因為在那時候就有了陰陽符號,而我們知道,古時候在沒有火種的情況下,幾乎都是生吃的,這時候茶的解毒作用就起到了作用。那麼茶,到底有沒有解毒作用呢?
我們從現代的案例說起,如果人渴了,就要喝水,這是不是說明身體缺水?那麼給人體補水是不是代表解毒的一種方法呢?有人會說,喝水是解渴,並不是解毒,我想問問大家發燒的時候,有些人會不會缺水?喝酒多了會不會缺水?那麼,是什麼原因會缺水呢?這裡有很多問題,但有個問題是必有的,那就是“中毒”。毒性依次分為小到大,而毒性小,我們可能感覺不到,毒性大也未必感覺到,比如食用菌產生的幻覺。那人體70%以上都是水分,為什麼要喝水?我們就算沒儀器也知道,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出了問題,也就是中毒,如果長期缺水,人會出問題,最常見的案例就是在沙漠。
作為喝茶來說,如果我們是喝懂茶的,渴了喝水,必要時候喝茶,這才是懂茶的基本信息。而我們現在,渴了就要喝茶,這裡是“上癮”的表現,還是遵循了自己內心呢?真正的茶,不會讓我們上癮,能上癮的茶,是有毒的,關於這點,必須記住。因為我們無法分辨我們喝茶到底是渴了喝茶,還是上癮的表現,又或許上癮,口渴同時存在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體驗到真正的茶,才能明白這個結論的對與錯。
今年是2022年,有一位茶友跟了我三年,學會了無接觸判斷品質的技術,今年體檢指標查下來很不錯,檢查下來,鼻炎看不到了,膽固醇也正常了,這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因為他喝的是新茶生茶。一般來說,降三高的數據,只有熟茶才認可,新茶生茶很多人是不相信的,而指標接近700的尿酸降到了505,只要再做一些小的調整,就應該正常了。
這就是不節食,不運動,不吃藥的情況下,茶帶給他的認知,更重要的是,他證實了,同類食物,品質是不同的,即使是品牌,有認證,他們的品質也是不同的。當學會這門技術後,根據無接觸分品質的技術找食物,找到品質優異的食物,對身體有益成分更高,對身體的毒性低或者沒有,這樣吃到的食物,才能有助於身體的恢復。而平時我們只是理論,要帶著實操可就難了,那麼無接觸判斷品質的技術,到底是什麼呢?
無接觸判斷品質的技術,在歷史能明確證實的,目前是陸羽的技術,並且有可靠的人為他作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陸羽為什麼是茶聖的原因,才知道他為什麼能去原始森林找茶,採茶的原因,才能知道,他為什麼能確定採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的真實性。我們現代人喝奶茶不就是一種慢性中毒的,飲之成疾的真實體驗麼?不就是李時珍說的,元氣暗損,自覺不爾,種種內傷的真實體驗麼?
那為什麼科學標準目前無法做到呢?因為現有的科技認知認為,現有發佈的求證信息,成果等,屬於該物質的全部,而且每個相同命名的個體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每個成果,科學只說了一個求證的故事,而我們以為是全部,當我們用到的時候,其實實際不是該研究的成果,這就是原因,就是說相同物質的命名,個體品質是不一樣的。而要驗證這個方法,就需要無接觸,無損情況下,將同一種命名的物質分出品質,通過無接觸分出的結果,與科學儀器的分析等,如果結果一致,這樣無接觸的技術才能成立。相當於用傳統技術與科學技術來對比,哪種標準對健康更精準靶向,這才是真相。否則,科學數據也是在不著邊際說故事,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