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 釋卦名:泰

泰,大也。

古文泰作大。帛書《周易》裡的所有“大”字均寫作“泰”。

大為陽,小為陰,《泰》的彖辭說“小往大來”,預示著這個卦是陰往陽來,陽氣(大)逐漸壯“大”的卦,所以命名為“泰”。

“泰”的卦名來自卦象。

《泰》的上卦坤為地,下卦乾為天,天氣下降而地氣上升,正是孟春正月的物候。

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禮記.月令》

與《泰》卦相反的《否》卦為地氣下降,天氣上升之象,卦名“否”有天地不通之意,所以相反的《泰》卦後來又引申出通泰之意。

  • 釋《泰》彖辭

《泰》卦彖辭說

小往,大來,吉,亨。

小往,就是陰氣往,寒氣逐漸消退,小人失勢。

大來,就是陽氣來,氣溫逐漸升高,大人上位。

《泰》卦在卦氣圖上是孟春正月的闢卦,此時正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的時節。

所以說“小往大來,吉,亨”。

亨,是天地之氣交通之意。

  • 釋《泰》初九爻辭

《泰》的初九爻辭說:

 拔茅,茹以其夤;徵,吉。

茅,特指春社所用的白茅。《否》卦中的白茅則是秋社所用。

茅在地上,初爻在下,故曰“拔”。

夤,敬也。白茅象徵著誠敬之心,故古人以白茅包物敬神,以白茅包土祭社。彎下身子來拔茅的姿態也譬喻著謙下之德。

“茹以其夤”,就是用白茅象徵的誠敬之心來包茹萬物。茹,包含也。含辛茹苦之“茹”也是此意。

徵吉,說的是此時陽氣開始壯大,大人君子也隨之得勢,可以正道直行,無往不利。徵,隱喻正。

  • 釋《泰》卦九二爻辭

《泰》的九二爻辭說:

包荒,用馮河,不遐遺。弗忘,得尚於中行。

包,是孚的諧音。包和孚讀音相同,二字本通。包荒,是孚信之德廣大悠遠之意。荒,遠也。

下卦乾為天,天道廣遠,包容四荒,與孚信之德一樣,故曰“包荒”。

“用馮河,不遐遺”,意思是要像《詩經》說的那樣,“不敢暴虎,不敢馮河”,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刻也不敢把孚信之德遠遠拋在腦後(遐遺)。

“弗忘”,通行本作“朋亡”,據帛書本改。弗忘就是不要忘記,重申一下孚信之德不能忘(“不遐棄”),同時呼應一下《否》卦的九五爻“其忘(亡)其忘(亡),繫於苞桑”—《否》的九五爻倒過來就是《泰》的九二爻,都是中爻,象徵著中孚貞正之德,所以作者一再強調不能忘記。

“得尚於中行”,就是以保持中庸之道為上。尚,上也。把“尚”理解成賞賜也一樣,總之都是強調對中行的推崇。

  • 釋《泰》卦九三

《泰》的九三爻說: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無平不陂”說的是地之道,“無往不復”說的是天之道。三爻居上下卦之間,作者多有進退反覆之詞,此處的三爻正在乾坤二卦之間,乾為天,坤為地,故作者提到了天地之道 而且強調了不論是地道還是天道,都是反覆不已的。

“艱貞,無咎”,是說君子無論在多麼艱苦和艱苦的環境下,都要堅守正道,自然無咎無悔。貞,正也。

“勿恤,其孚於食,有福”,就是無需為了日食而擔憂有災禍,只要心中有孚,必然得福。

食,當是日月食之意。三爻居乾坤二卦之間,有陰陽相食之象,故曰“食”。

  • 釋《泰》卦六四爻

《泰》的六四爻說

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這是引用了《詩經》裡的“翩翩者鵻,載飛載下”,譬喻翩翩君子要像鵻鳥集於苞桑一樣,牢牢地保持住孚信之德。

如果不能以孚來警誡自己,就不可能造福周圍的人,所以說“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 釋《泰》卦六五爻辭

《泰》卦六五爻辭說:

帝乙歸妹,以齒元吉。

帝乙,指天帝太一,又名泰一、太乙、天一、天乙,是古人眼中太陽神的化身。

《泰》的上卦為坤,納甲為乙,坤又是為北斗帝車的車輿,帝出乎震,乘坐的六龍所駕的北斗帝車,古人譬喻為六龍駕日,故稱“帝乙”。

歸妹,取女之意。詩云“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歸為迎娶而不是送嫁。

“帝乙歸妹”的意思,是說農曆三十日,月亮凌晨時在東北方乙位和太陽會合,彷彿太陽神(帝)在乙位迎親(歸妹)。

“以齒,元吉”,字面意思說的是娶親要按照年齡長幼的順序來,實際譬喻的是要順應時令,不可違背時義。

詳見《歸妹》卦爻辭通釋。

  • 釋《泰》卦上六爻辭

《泰》的上六爻辭說

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城復於湟”的字面意思是說物極必反,無往不復,過高的城牆最終會傾覆到低低的護城河裡。

實際上作者是以城喻誠,以復喻孚,以湟喻惶。唯有惶恐戒懼,最終才能有孚有誠,故曰“城復(誠孚)於湟(惶)”。

“勿用”,是提醒君子不要輕舉妄動,居高思墜,避免發生傾覆的危險。

“師自邑告命,貞遴”,引用的是宋人向魯隱公告命的典故:

宋人取邾田。邾人告於鄭曰:“請君釋憾於宋,敝邑為道。”鄭人以王師會之。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宋人使來告命。公聞其入郛也,將救之,問於使者曰:“師何及?”對曰:“未及國。”公怒,乃止,辭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難,今問諸使者,曰‘師未及國’,非寡人之所敢知也。”

這是說宋國被鄭國攻打,宋國向魯隱公求救,魯隱公聽說鄭華人已經打到宋國都城(郛)下了,本想發兵去救,可是一問宋國使者,使者卻說鄭國還沒打到國境內,魯隱公大怒,於是拒絕向宋國提供援助。

隱公生氣的原因是宋人告命不誠不孚,君子無孚,寸步難行,所以說“貞遴”。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和田玉“色號”盤點!七大色系“羊脂玉”大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