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中,“酒”出現的頻率不可謂不高。
開心時要有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憂愁時要有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想家的時候有酒: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離別是也要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重逢也要有: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
無酒不成席,總之杯中酒既能抒情,也能忘憂,也能助興,更能會友。
酒與詩這般的不離不棄,這也造成了文人無酒不成詩地步,以酒入詩的名句名篇俯拾皆是,相信學過詩詞的華人都能記住很多。
詩人愛酒,但酒也能醉人,所以古代歷史上也因酒鬧出很多糗事。
比如酒入豪腸的詩仙李白,在皇宮撒酒瘋讓貴妃研磨,高力士脫靴導致丟了金飯碗;大才子孟浩然因為喝醉了酒在唐玄宗面前胡說八道而做官無望;還有醉駕的掉入枯井的賀知章、醉酒裸奔的劉伶……
感謝他們給我們呈現這麼多啼笑皆非的醉酒場景,告訴大眾酒雖好不要貪杯的深刻教訓。
喝多了酒鬧笑話的還有“詞中之龍”的辛棄疾。辛棄疾有一天喝多了酒,有點飄飄然,眼神恍惚,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醒來之後還好沒斷片,用詞清楚地寫下自己的醉態。
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詞文簡譯:這種生活,我喝醉了之後就只想笑,才沒有功夫去發愁呢。最近一直在讀古人的書,結果卻發現讀了也是白讀,完全沒什麼用。
昨晚喝高了,醉倒在松樹下。我問松樹:我是不是醉得很厲害?當時風吹動了松枝,我還以為它要來扶我。於是呵斥道:“走開!老子不要你扶!”
喝多了醉倒扶松,還自作多情的和松樹說笑話。初讀時,只覺的這首詩非常幽默、風趣,有意思,但再讀,深入瞭解風趣幽默的背後,辛棄疾那是浸入骨髓的痛楚卻讓人心疼。
這首詞作於辛棄疾被罷官後閒居之時。辛棄疾從青年時來到南宋後,這不知是多少次賦閒在家了。
滿腔熱血的辛棄疾一心主戰,從最開始想上陣殺敵到後來的苦心勸諫,得到的就是“不準”二字,到最後他失望至極、無可奈何賦閒隱居。
如果此時天下太平還好,問題是時局並不太好,南宋朝廷內憂外患,但統治階級仍舊不思進取,貪圖享樂。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詞的開篇兩句藉著酒勁告訴大家“我最近才沒空發愁”,每天喝酒吃肉,快樂生活,不會去想那些勞心費神的憂愁之事。
但是第三、四句就暴露了他真實生活,那些煩心事,他真的能忘掉嘛?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此時此刻正在發愁,正在抱怨“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就是最近讀了好多古人的書,感覺全都白讀了,寫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對抗金收復失地簡直沒有半點可用之處,這樣的日子純屬浪費時間。
這裡酒後吐真言,可以看出他抱怨讀書浪費時間的同時,也帶有在抱怨南宋朝廷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意思。
借酒澆愁只能愁更愁,所以只能一直喝,喝醉了就有片刻歡愉。辛棄疾終於酩酊大醉,醉到什麼程度呢?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酒局結束之後起來沒走幾步路,就踉踉蹌蹌跌倒在了一棵老松旁邊。他醉眼朦朧,人物不分,居然醉醺醺的再和松樹說話:松兄,你看,我醉得如何呀?
這種經歷,喝醉酒的人都有類似經歷,抱著馬桶睡一晚上、抱著電線杆傾訴、在垃圾桶熟睡的人大有人在。
“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聊著聊著,起風了,松枝隨風搖動,在辛棄疾醉眼裡,彷彿是松樹要過來扶他。
辛棄疾見此情況,肯定說自己沒醉呀,不需要你扶。於是擺擺手對它道:“去去去,你且走開,不用你扶!我壓根沒醉,還能喝。”
讀到這裡,在笑話辛棄疾幽默風趣畫面的同時又感覺在讀自己的醉酒經歷,想起自己曾經鬧過的笑話。
但仔細讀後,卻讓人笑不出來,因為真正喝醉的人是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只有半醉半醒之間的人,還能記得自己做了什麼事。
所以辛棄疾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像清楚自己的內心一樣,他被南宋朝廷貶官打擊並沒有沉迷於美酒,每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他還是那個沒有忘記國仇家恨,內心堅持北伐收復失地的辛棄疾。
只是這個夢想很難實現,因為朝廷裡全是沒有脊樑的主和派,一直在向辛棄疾招手加入他們奴顏卑骨的陣營。
但辛棄疾依舊保留的倔強與傲骨,所以這個他用這個看似滑稽的場景告訴世人:去你的,不屑與你們為伍,我自己站起來。
整首詞數十個字,卻為我們描繪出一幕極具幽默醉酒戲,讀來令人不禁發笑,但笑過之後,卻有著深深的無奈。
因為只要我們想到辛棄疾平生的志向和抱負,又想到他那壯志未酬的遭遇後,在讀這首詞卻笑不出來了,更多時候是遺憾,甚至想替他哭一場,哭他滿腔熱忱無用,哭他一生鬱郁不得志。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只有22字,開篇便不凡,迄今傳唱不衰
落榜多次的考生一舉奪魁,全靠這首詩,太好被認為是神仙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