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端州出產端硯,端石上有天然的類似鴝鵒眼睛的石核,鴝鵒就是八哥。端硯上的鴝鵒眼有紅、白、黃等顏色。鴝鵒眼硯臺名貴且難得。
京城南泡子河有一座凶宅,住在裡面的人經常看到怪異,或病或死。於是被主人閉鎖空置。咸豐初年夏天,國子監學生李衡喜歡這裡的幽靜清涼,攜帶書童租住裡邊。他是個曠達之士,以前也聽說這房子鬧鬼,卻不以為意。
住了幾日,寂然無事。某天夜裡書童睡著,李衡到院子裡散步,當夜皓月當空,天淨如洗。忽然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一個狀若侏儒的東西從涼亭暗影裡走出來。迎著月光看到,此物並非人形,高不過三尺,沒有四肢看不出腦袋,身體上方一張大口,腹部有眼七隻,映著月光熒熒發亮。
李衡素來有膽,大喝一聲:“是何妖物?”怪物蹣跚挪到他跟前,回答道:“我是守墨齋主人,住在這裡已經幾百年,與世無爭,與人無爭,怎麼能說我是妖魅呢?”李生說:“不是妖魅,以前的住客為什麼非死即病?”怪物說:“冤枉!俗人不學無術少見多怪,看到稍有異樣的事物就嚇得魂不附體。就像不善於游泳的人強要渡河溺死,怎麼能怪江水呢!”
李衡說:“你明知道俗人少見多怪,就應該躲起來。用這醜惡的樣子現形嚇人,就是你的罪過。”怪物笑起來,說道:“我怕世人驚怪,所以銷聲匿跡,只在這寂寥夜晚出來消遣,此心可對日月。再者說,這是我的家,已經住了幾百年。我自己的家,白天不準出現,夜晚又不準出現,哪有這個道理。”
看到這個怪物談吐風雅,李衡邀請他進屋做客。怪物欣然同意,由於個子太矮,就坐在門檻上。李衡問他出身經歷,怪物說:“我是女媧氏的另一支後裔,唐朝時和蕭穎士是好朋友,跟著他結識了好多文人雅士,藉此飽覽圖書。到了宋代,我依附於龍眠居士,住在他的西園雅堂。靖康之難後,我在市井漂泊多年,元末遇到了虞伯先生,互為知己。直到虞伯先生遭禍,我再次流落民間,在此隱居多年。冷眼看人世滄桑,悲歡離合,感傷還來不及,哪有心思作祟害人。”
李衡問他古時的見聞,怪物說唐朝製造鏡子的場面印象深刻。他說:“端午節那天,江邊高結綵樓,綿延曲折,男女老幼齊集,人數萬計。各種表演目不暇接,鼓樂喧天,引得江底的生靈都浮上水面。工人們開爐鑄造,五色煙雲騰起,飄在空中久久不散。”
正說著,書童醒來,朦朧中看到怪物恐怖的樣子,驚叫一聲,跌在地上沒了呼吸。李衡急忙向前,要把書童抱到床上。怪物制止道:“不可,凡是受驚暈倒之人,都是一時血氣錯亂,魂魄離體。而魂魄會沉入地下三四尺深的泥土裡。如果把他的身體搬離此處,魂魄上升,找不到身體,就會四處飄蕩。以前看到我的人大多如此。讓他躺在那裡,鎮靜片刻後用洗冤錄裡急救的方法施救,自會血脈理順,魂魄歸位。”
李衡這才給書童掐人中針灸大椎穴,書童果然手腳顫動醒來。李衡安慰他道:“不要怕,剛才是這裡的仙人,是我的朋友,不會害人的。”書童顫巍巍埋怨:“我死不足惜,主人就算不顧及自己,也要考慮家人,哪能和妖魅為朋開門揖盜。”李衡笑著說:“小童子懂什麼,這樣的精怪千古少見,在你眼裡醜惡可怖,在我看來卻是個儒雅的學者。不要和別人說,以後他再來的時候,你躲開就是。”
從此後,那個怪物經常晚上來訪,書童起初不敢正眼觀看,時間長了也就見怪不怪。
某次,怪物對李衡說:“你青年才俊,和你做朋友三生有幸,有件事我要提個建議,如果不是和你投緣,我是不會說的。”李衡請他直言,怪物道:“你鑽研《易經》,經常和朋友討論,這是錯誤的。想那易經博大精深,古往今來的賢聖之人都很難堪破一二。邵康節從中悟出梅花卦術,也不過是得到了十分之二三的精髓。一知半解就給易經做註解的人歷代都有,加起來得用百來計數。不但浪費了自己的精力,還誤導了後人。你雖然是超出同輩,但畢竟是個普通人。怎麼能夠妄自揣摩,隨便發表自己錯誤的見解呢?”李衡很慚愧,從此把易經拋在一邊。
李衡和這守墨齋主人來往半年,學識有了很大提高。他也經常琢磨這是個什麼精怪,但是一直猜不出來。天氣逐漸轉涼,家人催促李衡回去,他留戀鬼友不肯回家。恰在這時母親生了小病,李衡只好回家,和那怪物約好明年夏天必來。
第二年春天剛過,李衡就準備重新租住那所房子,還沒和主人打招呼,夜裡做了一個夢。夢中,怪物踉蹌奔來,慘然說道:“不必去了,天降兇禍,我們永別了!”李衡驚訝地詢問緣故,怪物並不回答,哽咽著離開了。
次日一早,李衡去那所房子查看,只見主人正帶著工匠維修,原來是涼亭倒塌。李衡知道這和昨晚的夢有關,卻又無法制止。片刻後,一聲脆響,工匠的鎬頭刨到一個硬物。整個挖出來後,原來是一方古硯。長八九寸,上面有鴝鵒眼七個,已經碎成幾塊。斷裂的地方隱隱有血痕。
李衡這才知道,守墨齋主人原來是古硯成精。他捧著碎硯臺哭了起來,主人不解詢問,他沒說緣故,只是求主人把硯臺送給自己。然後製作了一副小棺材,禱告埋葬。
故事出自《駭痴譎談》,略有刪節。石頭成精的故事不多,故事裡的石頭精都很有學問。曾經有個讀書人借住農家,夜晚在門口散步吟詩,一個老者忽然出現,靜靜聽他吟詩。聽了一會兒,搖頭嘆息,走了幾步消失。第二天早晨,讀書人去老翁消失的地方查看,那裡有一塊拴牛的大石頭。(這個故事的出處我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