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學的方向。”——毛澤東

印象的魯迅先生,總是在各種書面的半身像中,穿一襲中式的長衫,臉頰瘦削,頭髮根根豎立,表情嚴肅,再加上他尖銳的文筆,老使我懷疑他是一個身材高大,脾氣倔強的人;但後來得知魯迅先生的個子並不高時,對他的尊敬卻更進了一步。

後來看到了更多的魯迅先生的照片,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麼一幅:照片中的魯迅先生身子側坐,眼窩浮腫,臉頰深陷,顴骨突出,整個人比以又瘦了一圈。此時的魯迅先生已是肺病晚期,但他的手裡仍拿著一根菸,臉上露出淺淺的笑容,毫無倦怠之色。在與青年人交談時,親切的像一個老師。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吧,和藹可親,不露鋒芒。

初遇魯迅,是小學少年閏土的故事。當時對魯迅的理解只侷限於他們的童年趣事,只對魯迅津津樂道的雪地鋪鳥,看瓜刺猹有一種嚮往,然而卻不能真正理解那句“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中飽含的淡淡哀傷。

高中時候,每次背作文選段時總會有一句“從此,魯迅棄醫從文,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將紙筆當做自己的武器,寫出了《吶喊》、《狂人日記》等許多作品,向黑暗的舊社會發起了挑戰,喚醒了數以萬記的中華兒女。”說來慚愧,已是高中的學生竟然沒有認真讀過魯迅,對這段話也是似懂非懂。後來,直到大學時代,斷斷續續地讀了他的《吶喊》、《彷徨》,終於明白魯迅先生是在用生命喊別人不能喊的聲音,揭別人不敢接的傷疤。

魯迅的文字極具殺傷力。他手中的筆就像一把鋒利的劍,在麻木的中中國人身上刺出了一道道無法癒合的傷口。他的文字是直白的,是折磨人靈魂的,足可以把一個百無聊賴的人擊的體無完膚。

是的,魯迅先生正是為了喚醒當時那一群麻木沉睡的中中國人,決定棄醫從文,以筆為武器發起最勇猛的衝鋒,使萬千中國同胞意識到自己丑陋的劣根性,使中華民族在不斷舔舐、癒合中成長。

4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說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