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魯迅先生《朝花夕拾》創作與1926年。我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查了1926年的歷史背景,這一年發生了幾件大事情。1926年3月,日本軍艦在天津大沽口炮轟駐防此地的中國國民軍部隊,蓄意挑起了踐踏中國主權的“大沽口事件”。3月12日,日本帝國主義軍艦駛入大沽口,掩護奉軍進攻天津,炮轟國民軍,被國民軍擊退。16日,日本聯合美、英等8個帝國主義國家向北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國防工事等無理要求。蔣介石在廣州製造\"中山艦事件\",謊稱共產黨人指揮的中山艦要炮轟黃埔,共產黨要暴動,藉以宣佈戒嚴,派兵逮捕和監視共產黨人,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顧問辦事處。國內政治鬥爭加劇,局勢動盪不安,西方列強橫蠻入侵,人民的生活處入水深火熱中。

“三一八”慘案死傷200多人,死者中為人們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劉和珍,李大釗和陳喬年也負傷。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文,憤怒聲討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當時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曾先後避居山本醫院、德國醫院等處。儘管生活艱苦,還寫了不少的散文詩和《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等三篇散文,它們後來與魯迅在慘案發生之前寫作的《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執教期間,繁忙的教學之餘,魯迅寫了很多作品,這其中就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和《範愛農》五篇散文。這五篇散文與在北京創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構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於1927年出版。

《朝花夕拾》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但它首先是以兒童天然的、正常的興趣和愛好作為對人和事的評價尺度的,以兒童的目光追憶往昔的同時,又以成年人的眼光來做出新的評論,它提供了一個關於風俗、瑣事和任務的美醜的價值觀念。

《朝花夕拾》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面對眼前複雜的社會現實,抒發了作者對往日快樂時光、對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也真實地抒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歷的生活種種,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一角。對封建習俗和封建思想文化給予尖銳的諷刺和批判。

4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元稹:讀書人的事,那能叫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