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真肩脊,河東舊股肱。至今唐使節,猶得義陽稱。”—《上黨二首·其二》葉士寬
有道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無論何時一個國家的使者對於其國家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尤其是在戰爭時期。
使者往往穿插於各個戰場之上,甚至時不時地還要深入敵營,威脅係數大大增加。
相比於交戰時期,太平盛世中的使者們相較安全,不過也要看是哪個國家的使者,如果是番邦小國的使者,那麼在進行外交交往時,就比較難了。
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如果說哪個朝代的使者最為“硬氣”,那麼莫過於大唐盛世時期的唐朝使者了。
唐朝時無論是太平身盛世時期,還是在唐朝逐漸走向衰敗之後,唐朝的使者一直都是唐朝的一道“風景線”。
作為大一統的中原王朝,盛世大唐的美譽曾傳遍天下,無數番邦小國皆是成了大唐的屬國。在這個階段,唐朝的使者無疑是代表了大唐王朝的臉面,顯得十分關鍵。
研究唐朝“交往”使節,對於瞭解唐朝的文化,有著很深遠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瞭解下,唐朝的“交往”使節。
01唐朝使節的種類與選拔要求
第一,各司其職、術業專攻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尤其是在封建時期,禮數要比如今更加的講究、周到。
越是國力昌盛的王朝,越會在乎平日裡與他國交往時是否有禮數不周的地方,避免被他國所嘲笑,唐王朝更是如此。
李唐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少有的盛世王朝之一,不僅國家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都十分強大,與周邊各番邦小國的交流也極為密切。
在這樣的環境下,就使得唐王朝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國際交往”當中,因此唐朝的“交往”使節,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當中,人數較多、分工較為細緻的。
唐王朝的使節,根據不同的職責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首先,便是招安類使節。招安類使節顧名思義,主要負責的就是對於還沒歸順唐朝,或者剛剛歸順唐朝的番邦國家或族群團體進行招納、安撫的使節。
比如安撫使、招撫使等等,都屬於招安類使節。
這類使節在唐朝使節當中,人數是較多的一種,同時地位也是較低的一種,因為工作的特殊性。
他們常常會身處險境之中,一旦招納安撫的對象,心生歹意,或者不畏懼唐王朝的勢力,他們就可能會遇到危險。
其次是宣告類使節。這種使節的工作較為莊嚴,他們主要負責向周邊小國以及唐朝的附屬勢力,宣佈唐王朝發生的重大事宜、最新決定、最新政策等等。
比如皇帝舉辦大壽、王朝和親,或者先皇退位新帝登基這類事情,都是由宣告使向各個勢力進行宣佈的。
然後是吊冊類使節。吊冊類使節的主要工作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當附屬國的首領病逝,需要唐王朝派出代表進行弔祭時,這些使節就要代表唐朝參加。
另一個方面是,在各附屬國新的國王即位的時候,需要唐王朝派出使節,對新的國王進行冊封的時候,也需要他們去宣讀冊封。
原本這兩項工作,是由兩種不同的使節分別進行的,但是後來考慮到這兩項工作,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於是出於節省支出的目的,就將這兩項工作都交給了一個使節,也就是吊冊使。
最後一種使節就是責讓使。這種使節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當附屬國犯下過錯的時候,代表唐王朝向其問責。
除了以上這幾種“常規使節”之外,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或者某件極為重要的事情時,唐王朝還會選定特使,進行某件事情的專項工作。
第二,唐朝使節的選
唐朝使節雖然人數較多,但是卻不曾有“濫竽充數之輩”,每一位唐朝使節,都是經過層層考驗選拔而來。
唐朝使節的選拔制度,甚至比唐朝的科考制度還要嚴謹,每一位唐朝使節都是有勇有謀,一表人才。
想要成為唐朝的使節,無論哪一種使節都要滿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首先就是對於唐朝使節的外貌要求,身高、體重、樣貌、形象,都要在中上等,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顏值要在線。
其次,就是對於使節的文化要求了。由於當時受到盛唐文化的影響,以唐朝為主,其他番邦小國為輔,都在尊崇儒家文化。
因此想要勝任唐朝的使節,縱使不是滿腹經綸,熟讀四書五經的才子,也必須要對儒家文化有一定的見解,這樣才方便進行外出“交往”時,與他國進行溝通。
最後一點,也是作為使節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思維一定要靈敏、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不然就十分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困擾,甚至還會讓自己陷入險境。
總而言之,唐朝對於使節的篩選十分地看重,一直保持著寧缺毋濫的態度。
02成就大唐盛世,唐朝使節功不可沒
唐朝對於使節的嚴格選拔,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唐朝在國際上的“臉面”,更為唐朝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更是在無形中,為開創大唐盛世做出了貢獻。
國家的穩定是開創盛世的基本條件,而正是由於唐朝使節們的不斷努力,將大唐的繁榮信息,頻繁地傳遞給了各個屬國,將各個屬國的事件。
第一時間傳回了大唐,讓大唐時刻了解、掌握屬國的動向,作出反應,採取措施。才使得大唐與各個屬國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平穩關係。
這也是大唐一直處於和平發展狀態下的關鍵因素之一。
其次,正是由於使節們不斷地進行兩國文化交流,無形中將大唐文化帶到了各個屬國。
讓屬國們瞭解大唐文化、學習大唐文化,真正做到了附屬國與主國之間,文化達到了統一,從文化角度上使得各個附屬國忠於大唐。
再者,使節們頻繁地出使各屬國,無意中就會將大唐的物品帶到屬國,將各附屬國的特產帶回大唐,無形中就搭建了一條大唐與各個屬國間的貿易渠道。
從而建立起了大唐與各屬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形成了一個以大唐為主體的,多國貿易平臺,讓各個國家都得到了利益,從而穩定了大唐的主導地位。
最為重要的是,在這個貿易平臺搭建完畢之後,不僅各個國家能夠從這個平臺獲利,就連這些國家的百姓,也可以有序地進行自由貿易,從中得到實惠。
這既穩定了國與國之間的平衡,又可以穩定各個國家本國的百姓,提升各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使得在這個平臺中的所有國家,都得到了發展。
以上的這些,都是唐朝使節,在一次又一次進行“國際交往”中,為唐朝的發展,作出的潛在貢獻。
除此之外,使節們還會將自己的所聞所見,撰寫記錄下來,傳播給他人,這在無形中就拓寬了整個唐朝人的眼界,也是促使唐朝民風開放,唐朝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因素。
03唐朝使節尊貴的待遇
從以上種種,我們可以得知每一位唐朝使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時更是對於大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無論是針對這些使節的嘉獎、還是為了體現這些使節的身份,他們都會受到極為高規格的待遇。
作為大唐王朝的“高官”,使節們在進行出訪的時候,會配備相應的身份令牌,令牌一式兩份,一份由使節帶著執行任務,另外一份則留在京城,等到使節執行任務回來之後,進行任務的核驗。
在出訪的過程當中,他們不僅會配備相應的隨行隊伍,更是會享受到沿途所有經過的轄區官員們的接待。
並且所經過的官府官員,要優先為使團們安排行程事宜,確保使團們可以在本地享受到尊貴的禮遇。
如果因本地官員接待不恰,從而延誤了使團的行程,則會被治罪,受到嚴厲的盛懲罰。
在所有出使活動當中,規格最高的莫過於和親使團。現如今,我們經常可以在許多影視文學作品中。
看到唐朝和親使團出行的場景,不僅有隨行官員沿路的恭迎,更有衛隊護送。但是鮮有人知的是,如果其他使節,在出行任務時,遇到和親使團,也是需要配合護送的。
大唐王朝除了對於自己的使節極為重視之外,對於其他國家來訪的使節,也會給予很高規格的接待。
這除了體現大國風範應有的氣度與禮儀之外,也給予了這些屬國應有的尊重,使得這些屬國更願與大唐交好。
總結
大唐王朝的使節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唐王朝作為“天朝上國”,對於其附屬國的“統治方法”。
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唐王朝之所以富饒昌盛,將眾多文化集為一體緣由。只有集百家之所長,應用到自己的發展當中,才會使得自己的國家,不斷進步、不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