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花中四君子,有傲骨寒霜的精神,是文人墨客競相歌詠的對象。屈原在《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是屬於寒露的,元稹詩云:“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在寒氣蕭瑟的寒露時節,百花凋謝,唯有菊花開出了骨氣和品格。著名詞人李清照也寫下了一首關於菊花的相思詞,後三句成千古絕唱,從中可以領略女詞人的傾城之美。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這篇《醉花陰》上片寫秋涼情景。“薄霧”瀰漫天際,“濃雲”佈滿心頭,“瑞腦”在“金獸”中香消殆盡,屋內一片清寂。時間輾轉,又逢重陽,卻是獨自一人,唯有“玉枕”為伴,夜半難寐,“涼”氣襲人。
下片重在感懷。九九重陽,“東籬把酒”,菊花的馨香,載滿衣袖。佳節依舊,菊花依舊,人卻有幾多愁,“莫道不銷魂”“人比黃花瘦”。兩相對比,竟是物是人非,今昔異趣。“瘦”字用語不凡,我們似乎看到了主人公憔悴清瘦的面龐。
“莫道”三句是千古絕唱。宋詞中不缺乏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如“人與綠楊俱瘦”(秦觀《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程垓《攤破江城子》)等等。但都不如易安詞別緻,原因在於它並非一語造奇,而是“莫道”三句合力營造出一幅悽清的秋思圖,使人聯想到一組西風瘦菊、佳節寥落、美人孤寂、惜花自憐的特寫鏡頭。如果沒有時令、環境的烘托,僅有“人比黃花瘦”一句,則變成簡單的比喻,缺乏意蘊。
這首詞在藝術上也別具匠心,長於細節描寫。本詞選擇了三個時段(晝、半夜、黃昏)四個空間(廳堂、床上、東籬、簾內)來展現自己的四個動作(坐、睡、把酒、賞花)過程;“瑞腦銷金獸”、“半夜涼初透”、“有暗香盈袖”,分別從視覺、觸覺、嗅覺點染;“人比黃花瘦”,從整體感覺透視自己的落寞心境;“愁永晝”,寫坐態,坐不安;“玉枕紗廚”“涼初透”暗寫睡態,睡不寧。多角度展開細節,雖語言清淺,讀來卻覺深沉醇厚。
詞中還運用了烘雲托月的藝術手法,作者寫秋菊,並以菊喻人,但通篇卻不著一“菊”字;“東籬”,借用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之意,而隱去了“採菊”;“酒”本是“菊花”酒,古人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尚;“暗香”,也指的是菊花的幽香;“黃花”亦即“菊花”。全詞沒有一個“菊”字,但菊香、菊韻已經宛然展現。將相思離愁點染得真摯自然。
這首詞的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當趙明誠讀完這首詞後感慨萬千,竟然廢寢忘食的也寫了五十餘首詞,想要和李清照一比高下。他把李清照的那首《醉花陰》也放在了其中,然後讓自己的好友來品鑑,待朋友賞讀再三後,說其中有三句絕佳,便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