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琅琊榜#

在《琅琊榜》中那個才驚天下的麒麟才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從而在劇情結束後引發了無盡爭論。

在《琅琊榜》的尾部劇情中,梁帝與梅長蘇進行了關於祁王和赤焰軍平反的一場對話。

梁帝說:祁王總是頂撞我,大臣也都言必稱祁王,那麼,到底這是我的天下,還是他的天下呢?

梅長蘇說:這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你心中,只有皇權,只有猜疑,哪裡有天下?

那麼梅長蘇所說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真的是正確的嗎,在那個封建時代真的能夠實現嗎?

這個問題可以從禮法,實力,民心三個方面回答

禮法

首先,從禮法上說,他們所處乃封建時代,正是帝王統治,皇權至高理念根深蒂固的時代。在那等時代,天地君親師的倫理標準深入人心,被廣為接受,成為壓制百姓心理的精神桎梏。天地雖存卻無具體意志,而君王,在封建時代被朔造為秉承天地意志而降的上天之子,故又稱天子,君權神授為皇帝的統治提供了正統,合法性,成為倫理道德系統中實際最高等(天地為虛)。

皇帝秉承上天之意為天子,境內(國內)萬民皆為其臣民,子民,在封建時代倫理束縛中還有一段說法,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任何敢於不尊,反抗禮法之人都是大逆不道,受萬夫所指,皇帝對於國內子民來說乃是君父,是國內至高無上之人,所以除非在走投無路,民不聊生的極致情況下百姓才會奮起反抗,造反,這裡也揭露了一個道理天下並非天下人之天下,因為禮法之規早已確立了皇帝對萬民的統治關係。

在劇中梁帝身為梁國之君,自然就是禮法上地位最高等之人,梁國萬民都是他的臣,子,作為萬千臣民中的一員祁王,林燮,赤焰軍眾將士等,梁帝就是他們的君父,他們的綱,他們必須絕對服從,所以又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即便梁帝冤殺赤焰軍,雙手沾滿鮮血,梅長蘇也只是逼其退位扶持靖王上位,因為要名正言順。

當然禮法上也會要求皇帝(君父)作出表率,但皇帝執掌天下大權,在實際上並不完全遵守。

實力

在封建時代講究成王敗寇,以實力說法,誰拳頭硬誰就有道理,若實力能完全掌控天下,廢君王以稱帝,也可以成為新的皇權,新的天下擁有者,但在劇中梁帝對天下,朝廷,還是擁有著極強大的掌控力的,從赤焰軍被誣陷附逆祁王謀反,謝玉所率大軍能夠完全聽令誅殺,大戰後疲憊的赤焰軍,和賜死祁王,抄斬祁王府,林帥府滿門,貶斥諸多求情朝廷重臣事件卻絲毫沒有影響其統治力度可知。

民心

民意如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才有了梅長蘇這句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國家是萬民一起建造,自然屬於所有人,君若不賢誰都可以替代國君。

但這些只是存在於理論中,封建時代等級森嚴,階級之分根深蒂固,無法改變,萬民合心是可以推翻不賢的君王,天子,但在推翻後又會有新的皇帝,天子誕生,成為新的天下之主,繼續新的統治壓迫。

而萬民中除了少部份從龍功大之人能因此封侯拜將成為人上人,大部分百姓仍然還是要回歸自己的本業,成為農民,工人,為生存而謀生,受到統治階層的剝削,他們仍然是地位最低的人群之一,所以天下從來和大部分普通人無關,戰亂肯能還會給他們帶來更大創傷,故有詩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封建倫理道德的精神壓迫下,除非是忍無可忍,民不聊生,百姓皆不會造反。

劇中梁帝賜死祁王,冤殺赤焰軍,梁國本姓也只是感到惋惜,並沒有為他們興起造反之念,朝堂上在清洗一批大臣之後,更是再無人提起赤焰冤案,若非是梅長蘇暗中推動佈局,又有靖王牽頭,才有了赤焰冤案的平反。說明當時的梁帝仍然有著民心,百姓沒有到推翻政權的地步,意味著天下仍是梁帝的天下(平反前)。

所以所謂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在封建時代是行不通的,那裡只會有天子之天下。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掌上舞輕盈,菩提樹下佛前坐,不問紅塵誰是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