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這個職位不好當,從卡梅倫到特蕾莎·梅,再到約翰遜和現在的特拉斯,似乎每屆首相都飽受非議。
特拉斯走馬觀花剛上任幾天,就開始內憂外患了。
大背景是英國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衰退風險,而特拉斯的減稅計劃備受質疑,輿論風潮普遍認為特拉斯的行為是一場“大膽且具有風險的豪賭”。
所謂“內憂”是英國財政大臣直接將矛頭對準了首相,且毫不留情面。
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英國新上任的財相傑里米·亨特在電視節目中表示,特拉斯和前任財相剋沃滕“犯了錯誤”。他們的“新經濟計劃”可能會被修改,並且認為所有英華人看到的是穩定。
“外患”則是來自大西洋彼岸的盟友,美國總統拜登。
外媒發現,這是拜登政府迄今為止對特拉斯最“嚴厲”的批評。
在普遍悲觀的輿論之中,特拉斯究竟是打算一意孤行走到底,還是再次調整方向,值得我們關注。
特拉斯就任首相不久後,便宣佈英國50年來最激進的減稅方案。這本是兌現其競選時的諾言,但人們發現這套減稅計劃實則使英國富人階層“受益匪淺”。
該計劃包括取消公司稅提高至25%;下調個人所得稅率,取消向高收入群體額外徵收的45%的附加稅等等。這些計劃預計耗費450億英鎊,所需資金則由英國政府擴大借貸進行融資。
按照西方多年來“中產收入陷阱”的邏輯,經濟下行時更應該削減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來補貼底層民眾,而不是讓政府去進行大規模的借貸。這不但會形成高債務赤字,還會造成英國國家信用的負面影響。
更何況英國央行本就一邊加息一邊購債,已經把債務佔該國GDP比值推高至95%,金融市場哪兒能不惶恐啊?
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三大中心之一,多年來其實靠著俄羅斯和歐洲部分國家資本的流轉而坐收漁翁之利。
俄烏衝突看似對英國影響最小,可實際上這種消極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在金融層面對英國的衝擊要遠遠大於歐洲其他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幾日警告稱,出於多方面因素考慮,英國經濟或在2023年大幅下滑,其增長預期從0.5%下調至0.3%。
對於特拉斯個人來講,她現在更要操心的是如何穩住首相之位。
根據國外調查機構的民調顯示,53%的受訪者認為特拉斯應該辭去首相職務,而61%的人認為應該在本年內舉行全國大選,而在政黨之間,工黨和保守黨的支持率分別為47%和26%。
換言之,特拉斯不單單是把個人前途命運搭進去,還把保守黨也“糟蹋”了。
至於特拉斯背後團體的“金主”,有消息稱是英國石油、埃克森美孚和大型菸草公司,或許還有美國自由主義團體等等,但這也僅僅是一部分。
前幾個月保守黨內大選時,特拉斯可是靠“沾邊”撒切爾夫人才博得許多好感,可眼下的一切正把她推入一場未曾預料的政治旋渦中。
前財政大臣蘇納克、國防大臣華萊士以及現任財相亨特都有可能是特拉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然而不管花落誰家,特拉斯要真被趕下臺,成為英國曆史上最短命的首相,那才真的是貽笑大方。
特拉斯上臺後,不僅能源危機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甚至激起環保主義者的激烈反對。同時,英國與歐盟的貿易衝突;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獨立主義”盛行,這些都成為英國側臥之下深藏的炸彈。
當今世界各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環境中,都充斥著不確定性,也在間接加劇地區地緣政治衝突的可能性。
俄烏衝突不會是最後一場戰爭,而這次的規律也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妄圖趁火打劫者,或將被戰火反噬。
當然,英國提前步入經濟衰退,對大洋彼岸的美國和隔海相望的歐盟來說,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一損俱損,這就是更復雜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