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二簡字真正存在的時間很短,1977年公佈了二簡字方案,1978年4月17日,教育部撤回在教科書上使用二簡字的決定。1986年只是下檔案正式廢除二簡字,其實早就不推行了。

嚴格說二簡字實行的時間不到9年,只是在1978年各種報刊和電影字幕上廣泛應用,1979年開始,官媒和教科書已經事實上停止使用了,1986只是正式下了個檔案。我至今在本子上開會記錄仍然使用二簡字,速度快,自己能看懂。如“意”字,上面一個乙,下面一個心,筆畫確實少了。

作為經歷過二簡字推廣時期且使用過二簡字的人,我記得當年有過對於搞二簡字的解釋,說是改革開放後,開啟國門,發現世界計算機技術在發展,我們漢字不適於計算機輸入,所以要搞二簡字,而且這只是漢字簡化的一個階段,最終要實現字母化,以便適應計算機輸入。

後來隨著我們的計算機技術發展,找到了漢字輸入的方法,“漢字字母化”這個做法自然就停止了。再後來,因為二簡字為了向字母化過渡,將很多同音不同義的簡化歸併一起,認讀時還需要分辯其本義,恢復一簡字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簡字還是有許多不科學的,失去原有的意義。當時的二簡字,雖然簡化了讀寫難度,但同時也失去了漢字的精髓,在書寫時,二簡字沒有原來的字寫出來漂亮。

另外在理解漢字的意義上,已經失去了它的表音表意功能。簡字大部分脫胎於繁體字的草書、行書,和繁體字有傳承的關係,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也都能認出繁體字,並沒有完全割裂文化的傳承。二簡字則成了新的再造字,在古代文化典籍找不到來源,等於割裂了歷史,被取消也很正常。

“一簡字”不能取消,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區域性民間流行的簡化字。“二簡字“是胡鬧,不堪入目,幸好官方英明,及時廢止。

第一批簡化字,是把古人的手寫體作為正體字使用。這種簡化字仍然是漢字,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文字。第二批簡化字,就開始閉門造車了,完全脫離中國文化,破壞漢字傳承結構,這就是想消滅漢字,把漢字變成拼音文字的嘗試。

無休止的簡化漢字必然是愚蠢的行為,簡化只能達到好寫這一個目的(筆畫少),但是好認,好理解都沒了。因為象形,表音表意的功能都沒有了。

達到一個作用失去其他好幾個作用,是二簡字作廢的原因。既簡化了又好寫好讀好認是做不到的了,漢字不能一直簡化。比如一個人,把耳朵去了,還是人,但是陸續去掉手腳,四肢,一直簡化,最終就是認不得。

“二簡字”這些個字型,沒學過的人基本都認不出來。文化就是這樣流失的,這些東西不應該只有少部分人知道,漢字本身對人的邏輯思維的培養就有很大意義。為什麼很多技能失傳,實用性是一方面,主要是會的群體人數太少,或者留一手,就慢慢沒了。

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人和中文媒體已經改用簡體字。簡體字確實有它的好處,能幫助人更好的識字。無論是在紙質媒體還是在當今網路媒體的時代,同樣的版面能顯示更多簡體字。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會寫簡體字也大多能看得懂繁體字,因為繁體和簡體是傳承的關係,二者並不是割裂開來的。如果真的有不認識的繁體字,可以藉助簡繁體字對照字典。只要中國不像韓國,越南那些國家一樣把文字拉丁化,就不必擔憂出現看不懂祖先文化典籍的情況出現。

一簡字不是簡單地簡化字,而是根據不同的寫法總結的,參照了甲金篆隸草楷行,一簡字還是漢字,把一簡字給古代人看,他看得懂。但是二簡字就不一樣了,就是單純為了書寫方便,這是對中國文化的損害,所以國家給否定了。

漢字,那是民族的文化載體,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切不可將自己的文化閹割得不倫不類。如非要文字改革,那應保留原有的漢字,傳承每個字的典故、和形、聲、義的意義及書法藝術的美感,其生活及社會活動的交流,可用易學的拉丁文(雖然它無法表達博大精深的漢字內涵)如現有的漢語拼音。

3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匾學匾說(19):一塊匾上雕刻的文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