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既是一本哲學名著,也是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的代表作之一,當然,後者的創意起源於前者,事情總是這樣,就像你我都知道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在思想的光芒映照下,哲學和音樂於此處交相輝映。
音樂賞析:《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日出》 理查德·施特勞斯
這首《日出》是整部交響詩的開篇,也可以認為是詩中人生的開始。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的情景被刻畫的極為深刻,具有非凡的宏偉氣勢和藝術表現力。
耶魯大學的《聆聽音樂》公開課這樣評價《日出》:
“我們再也找不到對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潛能更為生動的描繪了。”
這首曲子在所有配樂中,電影:《2001太空漫遊》《機器人瓦力》
885年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幾乎包含了他所有的哲學思想;1892年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受此啟發,大為震撼,於四年後創作了同名交響詩,共九段,以此致敬。
哲學與交響詩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創意來源於哲學家尼采的同名著作,是描寫無神論者從唯心走向唯物的一個富於哲理的過程。全曲共分九段。第一段“日出”的標題是理查·施特勞斯自己加上的,雖然只有短短的1分30秒的音樂,卻把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的情景刻畫的極為深刻,充分表現“日出時人類感覺到上帝的能量”,一個起初由小號悠遠地奏出的莊嚴題旨,一波波地被推向包括管風琴在內的樂隊全奏的高潮,壯麗而神聖。 其餘八段的名稱均來自尼采的原著,它們分別是“來世之人”、“渴望”、“歡樂與激情”、“輓歌”、“學術”、“康復”、“舞曲”和“夢遊者之歌”。
尼采的散文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1885年完成的。尼采啟用生活在公元前約六百年的神秘的波斯人查拉圖斯特拉,作為他自己的哲學以及他對戰爭、貞操、女人、宗教與科學的看法的代言人。這位預言家對人類提出的一個座右銘是“由最優秀的人(或超人)來統治”、“人是可以征服的,一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人不是目標,而是到達目標的橋……超人應是大地的化身。”然而,隨著重大事件的接踵而至,這個理論黯然失色了,在短短的四十年裡,德國軍國主義使歐洲兩度蒙受戰爭的苦難……
尼采經典詩句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
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斷的在超越自己。而人類,你們又做了什麼?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