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它在西周時被稱為“嶽山”。而在地理位置上,嵩山左邊是泰山,右邊是華山,嵩山正好在中間,所以自古以來,它一直被稱為“中嶽嵩山”。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共72峰,海拔最高處為1512米,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在古代更是被稱為“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當然了,這裡同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還是“道教聖地”。從古至今,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而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圍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比如少林寺、東漢三闕、中嶽廟、嵩嶽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臺……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眾多雄偉的建築中,崇聖門東面的一座古神庫建築就顯得更為神秘了。這裡的遊客們每天絡繹不絕,大家來到這裡,都想見一見這座神庫四角的四尊鐵人。這四尊鐵人分別立於神庫四周,被稱為“鎮庫鐵人”,它們是宋代治平元年鑄造的。只見鐵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看著就讓人望而生畏。再繞到鐵人身後看去,一尊鐵人背部還有銘文“忠武軍匠人董襜記治平元年六月廿八日”,看來,這就是鐵人具體的製造日期和製造匠人名稱了。
再去看另一尊鐵人,只見其肩部鑄有“忠武軍匠人董襜”字樣,也表明了鐵人的製造者是誰。這四尊鐵人是我國現存形體最大、儲存最好的四個“守庫鐵人”。
這四尊鐵人為什麼要鎮庫?神庫又是幹什麼的?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曾依照西漢武帝加封太室祠的形式,對中嶽廟進行了大規模整修。而廊房一項就修有八十餘間,規模宏大,可是修完了,清除出來的老舊神像沒地方放了,畢竟“神像”意義特殊,不可能輕易地處理掉。後來經過商議,人們為了表示對神靈的敬意,在這裡挖一地宮,把舊的、不可修復的神像存放在地宮裡邊,再在上面建造出一座亭子,這座建築物就取名為“古神庫”。
但是僅有神庫還不夠,古人認為神像還需要守護,所以就鑄造了這些鐵人,讓它們來鎮守寶庫。自從這些鐵人鑄造以來,民間根據它們的存在編造了很多故事。有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紹說,其實在以前的傳說裡,這裡一共有八尊鐵人,可惜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軍將士轉戰在黃河南北兩岸,中嶽廟中的鐵人都按耐不住了,鐵人不僅想守護寶庫,也想保護國家。於是在一天晚上,鐵人們悄悄來到黃河岸邊,想要坐船去參戰,可惜這個時候只有一艘小船,小船隻能坐下四個人,鐵人們便先坐船去了四個,剩下四個在邊等候,中嶽廟的道主醒來後看到鐵人不見了,趕緊派人找到黃河岸邊,並且將沒有過河的四個鐵人強拉硬扯綁了回來。現如今的神庫裡只留下四尊未渡河的鐵人,而且神庫的四個鐵人還是一副怒目而視、壯志未酬的神態。
傳說賦予了鐵人神秘的色彩,讓當地的老百姓對鐵人充滿了崇敬之情。久而久之,當地的百姓就形成了一種風俗,等到孩子週歲的時候,當地人要到中嶽廟的鐵人前舉行“掛鎖儀式”,在掛鎖前,家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銅鎖或銀鎖先掛在鐵人的臂膀上,然後讓孩子焚香磕頭。等到鎖從鐵人身上取下時,再讓大人把它掛到孩子的脖子上,這就代表著鎖是鐵人送給孩子的禮物,孩子將受到鐵人的保護,以後就會平安健康地長大。
雖然傳說不可信,但這畢竟是民俗活動,而且中嶽廟四尊鐵人,也毫無疑問是我國現存鑄鐵藝術品中形體最大、儲存最好、造型最佳的藝術珍品,更奉為中嶽嵩山“鎮山之寶”。這種寶貝當然會吸引大量遊人參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