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秦統一六國的真相集中表現為“合縱連橫”,以函谷關為界,關內秦的統一和關外六國的反統一之戰持續了幾百年,從而也誕生了一批縱橫家。如,身配六國相印的蘇秦,口吐蓮花的張儀及戰國後期的趙國大將龐煖等。

“春秋無義戰”與“三家分晉”

西周的分封制最初還是穩固的,但隨著封國的增多,西周王權最終難免被稀釋的風險,所以在犬戎攻破鎬京歷史進入東周時期後,便開始了諸侯爭霸的兼併戰爭,並以“三家分晉”為界,進入混戰爭雄的戰國時期。

如果說“春秋無義戰”,只為爭霸主,其實質上是東周君無力控制時政局面的一種現實反映,還並未出現欲取而代之的苗頭,所以“春秋五霸”的先後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穩定。但“三家分晉”才實質上開啟了廢掉國君的先河,所以之後的諸侯混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義戰”,廢掉東周君的風險時時存在。

於是,列國爭雄之戰便演變為統一之戰,由於勢均力敵一時間誰也吃不掉誰,便產生了“合縱連橫”之戰。

關內關外自不同,強秦何以被冠以“虎狼之國”?

函谷關,是強秦居險而守的天然屏障。

關外西北朔風漠漠,人煙稀少;關內中原沃土,人口集中,強秦的東出之戰勢在必然。為了東出一統天下,強秦實行“商鞅變法”,獎勵耕戰;修建鄭國渠,富國強兵;推行郡縣制,削弱宗族勢力,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為統一做準備。而險要的函谷關成了關外六國難以逾越的 天塹,所以秦國的穩定、發展、繁榮和強大佔盡地利之便。

強秦對六國的吞併是從“蠶食”開始的,也就是六國的割地賠款,這種痛苦對六國國君和子民是有切膚之痛的,再加之六國各地的封國對其子民的壓榨愈演愈烈,難免出現流民向秦的趨勢。所以,六國面對彪悍強秦的入侵便冠以“虎狼之國”的稱謂,這是最早的“叢林法則”。

其實,還有第二個原因,便是六國諸君(楚除外)都是正統的姬姓封君,而秦國的先祖只是西周國君的一個馬伕,依靠功勞討得封地。所以,六國國君自然以異樣的目光注視著秦國,稱自家便是“禮儀之邦”,稱強秦便是“虎狼之國”,既有蔑視和不屑,又有畏懼和無奈。

蘇秦身配六國相印

東周君也直接發動過對秦的合縱之戰,結果九鼎被收於咸陽,途中有一鼎掉落黃河。

面對強秦的“蠶食”戰爭,蘇秦遊走六國之間,以合縱抗秦遊說諸國,欲以瓜分秦國。瓜分之後呢?蘇秦也許想過,也許沒想過,這就不得而知了。

六國盟軍並非鐵板一塊,六國之君也並非無統一之志,如,強大的趙國、楚國、齊國。所以,面對強秦的聯合是一種無奈之舉,六國之間也不乏戰爭,如燕趙之間、齊趙之間等。這種狀況,為張儀的連橫也提供了可能,蘇秦身配六國相印的合縱一開始便面臨瓦解的風險。

函谷關外,各懷算盤的六國,面對強秦的連橫和各個擊破,失敗似乎也是一種必然。這種合縱愈是到了危急時刻便會愈團結,“蕞之戰”便是明證。

逼近咸陽的“蕞之戰”

經歷過“長平之戰”的趙國對強秦的痛恨可謂最大,趙將龐煖同時也是一位縱橫家,他向趙王再次提出“合縱”。首先遊說楚國,再聯合晉國的韓、魏兩國,又透過韓魏聯合燕國,構成了五國聯軍向咸陽挺進。由於齊國公主新嫁秦王嬴政,所以齊國沒有參與此次合縱之戰。

大將龐煖一馬當先,兵臨臨潼城下,發動了“蕞之戰”。

秦王嬴政命大將王翦率三萬秦軍奇襲龐煖援軍,為函谷關外合圍五國聯軍的丞相呂不韋贏得了反攻的時間,最後龐煖孤立無援,在呂不韋大軍回擊的情況下以撤軍告終。

這次的五國合縱之戰,不可謂不團結,終因指揮失當,配合有失而失敗。

合縱連橫,這一對矛盾體,自帶破解之法。但是,強秦已經有了一整套統一天下的體制,這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天下大勢已經人心思合,合縱之戰終不能抵擋統一之勢,失敗乃是上天註定!

24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梁山有兩位空星,一位戰平秦明和楊志,另一位卻打不贏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