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國說起孔子,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特別是《論語》很多小朋友隨口便能背出幾句來。
他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私學的創始人。我們具體來看看他在教育上做出了什麼成就呢?
創辦私學在當時主要是官學當道,為何私學會興起呢?其原因有三:
一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促使奴隸制解體,政治經濟下移
二是王權衰落,官學荒廢,知識分子的地位下降,因此原來的文化職官為了謀生,紛紛將“六藝”知識帶到民間教學,從而出現了“學術下移”的局面
三是各諸侯國為了擴張領地開始爭先“養士”,而自由民也想成為士,相應的培養士的學校機構便出現了。
私學的不斷髮展,打破了奴隸主貴族獨霸教育的局面,擴大了教育物件,使得平民也能接受教育,走向仕途。
![](http://timg.juduo.cc/2020/12/4e74da2f3b4d4384b72923b8c877ac7a.jpg)
孔子創辦的私學在當時是數量最大,規模最廣,影響最深遠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孔門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比如我們熟悉的顏回、子路、曾子等。
編訂六經孔子編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作為儒家的教材,也對後世儒學的廣泛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http://timg.juduo.cc/2020/12/3288725557424b368146b2c8722a9a9c.jpg)
但是從孔子的思想中也能看出他對於生產勞動知識和技能的鄙視,我們也應該清晰的認識到這些侷限性,不能片面的學習孔子。
教育作用孔子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論述教育與經濟關係的人。他認為對於社會而言,應該遵從先庶後富再教,也就是先要有較多的勞動力,再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起來,最後才要去考慮倫理道德教育。他明確了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即教育應該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他的觀點不得不說很先進了,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也曾面臨著教育和發展誰先來的問題,孔子的觀點也給人們一定啟示。
還有大家常聽到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生下來的素質是差不多的,後來接受了教育才使人與人之間有了差別,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提高了人們的求學積極性。
教育目的:學而優則仕![](http://timg.juduo.cc/2020/12/014faf2b8173468ca8465b275d8fd96f.jpg)
孔子認為學習是通往為官之路的途徑,透過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君子從而去做官,孔子的這個觀點其實是對當時社會需求的一種順應,也啟示著我們現如今教育發展的目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成長,也是為國家社會服務。
教育方法總得來說,孔子的教育方法有四點:
一是學習要有不恥下問的求學態度,而不是不敢問不屑於去提問
二是學思行並重,借用常說的一句話來理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像現在學習一樣,學習的過程中要思考,多動腦,能夠舉一反三,否則永遠覺得題目眼熟卻不會做。在此基礎上,還要付諸於實踐,運用到生活中。
三是啟發誘導,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論述啟發誘導的教育家。這一點不論是在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是用得不較多的,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耐心去引導,切忌告訴孩子答案,這樣反而讓孩子形成依賴。
道德教育孔子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六個方面,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內省、改過。
通俗來說就是要有志向,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做事恰到好處不要過激,要經常自我反省,及時改正。
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同樣要做到以下幾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身作則、愛護學生、教學相長、溫故知新。都是最基本的為師之道,相信現在大部分老師都能夠如此。
![](http://timg.juduo.cc/2020/12/be53baf0b5174a8b9a6135dadbfa7d89.jpg)
前面提到孔子強調教育的重要作用,也認為學習是通往做官的途徑。所以他在教育物件上並沒有區分,不分貧富貴賤,如果有入學的意願,只要給十條幹肉就能成為他的弟子。
試問現在還有多少這樣甘於奉獻的教師,如果能夠遇到,真的是孩子的幸運。孔子的這一無差別教學的做法將教育物件進一步擴大到平民,打破了傳統禮不下庶人的等級制度,促進了文化教育的發展。
孔子的一生雖有從政,其教育的本質目的也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但在教育方面的貢獻還是非常巨大的,為我國後世的儒學開闢了道路,提高了人們對教育的重視,使得教育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能蓬勃發展。
孔子的思想對於國家、社會、個人都有深刻的啟發意義,越是深入瞭解越能夠從中發現一些趣味。
如今儒家思想在我國甚至國際上都享有盛譽,孔子學院作為我國文化輸出的力量,在各國建立。雖然由於文化衝突以及全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影響,部分國家關閉了孔子學院,但以足以看出孔子儒家思想傳播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