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重慶市大足縣北山佛灣北段之首的龕內石壁正中,有塊摩崖石碑,這就是著名的“懿簡公神道碑”。趙懿簡,名瞻,字大觀,陝西周至人,懿簡是其死後的諡號,生於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卒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

“懿簡公神道碑”

趙公神道碑的書丹和篆額者蔡京是北宋後期的大奸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時即被稱為“六賊”之首。其實,蔡京是宋代傑出的書法家,一向與蘇軾、黃庭堅、米芾齊名,世稱“四家”之一。《宣和書譜》稱讚道:“得(王)羲之筆意,自名一家。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臣,立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古今,鮮有儔匹。”評價是很高的。

蔡京

蔡京天資兇狠狡詐,舞弄權術,在皇帝面前,專門窺伺人主之意以求固位專寵。蔡京每當要被免職時,就去向皇帝哀求,跪地磕頭,毫無廉恥。兄弟不合睦,父子不相關。晚年以家為官府,買官賣官。最終導致國家禍亂。北宋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蔡京貶官流放後,填了一首詞:“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

蔡京

蔡京勢敗之後,眾人憤慨,遍搜州縣,凡有蔡京撰文或書丹的石碑,全部砸毀,以至於其碑刻絕世無存,史志也恥於收錄。因此,大足北山蔡京手書的趙公碑彌足珍貴。趙公神道碑躲過的另一劫是,它剛剛豎立兩年即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有人即彈趙瞻,說他附會元祐諸臣司馬光等;紹聖四年(1097年)二月,朝廷正式宣佈“奪趙瞻贈諡”,其“銀青光祿大夫”等名號一概被取締。他被列入元祐奸黨之中,所幸尚未毀碑掘墳。雖然陝西周至墳塋上的神道碑早已不知去向,大足北山佛灣的複製碑卻被完好地儲存下來,今天還能一睹蔡京書藝的風采,也算一件幸事。此外,趙縣《大觀聖作之碑》的碑額亦為蔡京所題寫,今存趙縣文廟原址。據說,蔡京書丹並篆額的墓碑,零星存留下來的,都把“京”改為“襄”。其實,蔡襄是另一位書家,以此掩人耳目,實屬自欺欺人。

“懿簡公神道碑”是記載墓主生平事蹟、立在墳前通道旁的石碑。重慶市大足縣的石碑摩崖凸鑿而成,高3米,寬1.37米,厚0.03米,實為減地3釐米、呈陽平面的一塊碑版。碑頭頂部呈橢圓形,篆書“懿簡公神道碑”六字,周邊浮雕盤螭。碑身邊框在陽平面上陰刻著龍紋。碑文豎刻,共38行,滿行84字,共2645字。大多漫漶,難以卒讀。碑額行題“宋故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上柱國、天水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二百戶、食實封三百戶、贈右銀青光祿大夫、諡懿簡,趙公神道碑銘並序”。

次行題“左朝散郎、試尚書禮部侍郎、兼侍講範祖禹撰”;又次行題“左朝散郎、龍圖閣待制、知永興軍府事蔡京書並額”;末行題“元祐七年(1092年)五月癸未朔二十五日丁未建”,這就是神碑刻立的時間。

趙公神道碑原來刻立在他的老家陝西周至的墓前,後來由他的曾孫趙範復刻於大足北山佛灣石龕中的石壁上。一則緬懷先輩,二則便於保護祖德不致湮滅。複製刊刻的具體時間不詳,有人考證是在宋孝宗(1162-1189年)鑿窟鐫碑,與原碑刻立相距七八十年。趙公神道碑的碑文已見於宋代杜大圭的《名臣碑傳琬琰集》和《範太史集》中,只是內容與佛灣龕壁的刻石略有出入。清代劉喜海的《金石苑》及《大足縣誌》均有收錄。

趙瞻其人在《宋史》中有傳。18歲中進士後做過縣令,終其一生,趙瞻是位有遠見卓識的好諫官、好謀士,在地方任職時也多有政績。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很高明的見解和出類拔萃的智慧。因此,在他72歲去世時,太皇太后對輔臣說:“惜哉!忠厚君子也。”神道碑是兩年後刻立的。趙瞻一生著述頗豐,大都屬於史記奏議之類,對後世影響不大。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古人行禮道道多,行禮還能打個五折,最重要的一拜挽救了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