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本文選自新華網。

  俗話說“榫卯萬年牢”,不用一顆鐵釘,僅靠榫卯工藝,便可做到扣合嚴密、間不容髮、天衣無縫,使用百年而依舊堅固美麗,榫卯結構在我國建築史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傢俱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線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可以說,榫卯結構是我國工藝文化精神的傳承,起源於距今約7000年前的河姆渡時代,歷史比漢字還要悠久。榫卯工藝是堪稱媲美京劇的中國國粹,不僅外形精緻唯美,而且遵循力學原理,實用性極強,不易鏽蝕又方便拆卸。如今再來看這些經典榫卯結構的工藝,彷彿重溫了驚豔世界的中國之美。

  榫卯結構歷經數千年發展,其中明清傢俱的製作幾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種類,展現了榫卯結構進化的最終樣式。作為一種巔峰技藝,榫卯結構組合的傢俱比用鐵釘連線的傢俱更加結實耐用。首先,榫卯結構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的巧妙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而鐵釘連線的傢俱就做不到;其次,金屬容易鏽蝕或氧化,我們經常會發現許多明式傢俱雖已距今百年但木質仍堅硬如初,如果用鐵釘組合這樣的傢俱,很可能木質完好,但連線金屬的鏽蝕、老化等因素,也會使傢俱散架。除耐用外,榫卯結構的製品還有利於運輸和維修等優勢。

  歷數榫卯其大致可分為三大型別:

  一類主要是作面與面的接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拼合,還可以是面與邊的交接構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扎榫”等。

  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作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還有一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在一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一些更為複雜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見的有“託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三種結構的優勢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正是這些不同的結構見證了我國古人的智慧。

  榫卯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含而不露,透露著儒家思想的平和中庸;內蘊陰陽,相生相剋,以製為衡,又閃耀著道家思想的光輝。由此可見,榫卯技術表象背後隱含著古人對世界的理解,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路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回看家國積千恨,未死傷心向誰說?一週達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