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成年後的表字,幼時的小字,更能反映出人物的真實特徵。
“小字”即乳名,俗稱小名兒。往往是孩童時代的暱稱,褒貶難定。中古時代所見者,多有“戲謔調侃”或“賤名消災”之意。
古人之字,又有小字與表字之別。小字一如今之小名,往往幼年即有。表字則與“冠禮”(即成人禮)相關聯,即二十歲之後才會取表字。
以曹操為例。其幼年小字“阿瞞”(一作“吉利”),成年後改字“孟德”。按孟為庶長,可知曹操生母為曹嵩側室;德與操同義,屬表字常見的表字結構,即名諱之喻。
古時“表字”是男子專利;但“小字”則不分性別。乳名男女皆有,因此應用範圍也便更廣泛。
“表字”比較正式,往往代表了對德行的追求。通常由直系親屬或宗族長輩所取,因此並非個人色彩的體現。
“小字”比較隨性,往往更能代表其人在孩童時代的精神風貌或性格特點。
因為文獻的記載有疏有密,本文主要以魏國為例,兼雜吳蜀,談談三國時代著名人物的“小字”。
本文共 4500 字,閱讀需 9 分鐘
曹魏人物小字開篇先從曹魏人物切入。
(1)曹操
曹操小字“阿瞞”大約是讀者最為熟知的事情。
“阿瞞”的出處見於吳人所著的《曹瞞傳》。因為時代接近,可信度極高。
雖然《曹瞞傳》因為政治立場(吳人視角),對曹操本人的負面特徵多有涉及,是曹魏人物眼中的“穢史”,實際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曹操被隱藏的真實面貌。
“瞞”有欺詐之意。與曹操幼年“敗面喎口、構陷叔父”的典故相吻合。暗指其“狡詐滑黠、猜忌多變”。
太祖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曹瞞傳》
又因小字往往有“戲謔”甚至“賤名消災”的隱喻,屬於比較隱私的資訊。故成年後尤其不能在人前提起“小字”。
許攸是曹操幼時的“奔走之友”,與袁紹、張邈、何顒等人在洛陽飛鷹走狗、私交甚篤。
許攸又是“官渡倒戈”(200)的元勳功臣,結果因為在曹操面前直呼其小字,遭到忌恨,不久被殺。
(許)攸自恃勳勞……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人有白(告發許攸)者,遂見收治。--《魏略》
阿瞞,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
此事見於《魏略》。因作者是魏國郎中(低階武職)魚豢,故不敢直書“阿瞞”,而以“某甲”代替。可見在人前直呼“小字”之粗魯無禮,乃至有性命之虞。
(2)曹爽
曹爽是魏大將軍曹真嫡長子,表字昭伯。
爽小字“黠”。即“狡猾狡猾的”。
關於曹爽小字的記載,因為傳抄原因,有三種不同記載。一作“默”、一作“點(點)”,一作“黠”。
默者出於《魏略》,點者出於《御覽》、黠者出於《小名錄》。
按正始年間(240-249)“曹馬黨爭”時的激烈情況來看,歌謠中罵辱何晏、丁謐、鄧颺三人“三狗齧人”(仗勢欺人)的政治隱喻,恐怕曹爽的小字不會是什麼正面形象。
故於時謗書,謂“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三狗,謂何(晏)、鄧(颺)、丁(謐)也。默(黠)者,(曹)爽小字也。--《魏略》
與惡狗相勾連者,大機率是“黠”。
我不失作富家翁
當然,從高平陵之變(249)時曹爽的“昏昧表現”來看,大是大非面前可謂糊塗至極,完全看不出“狡黠”,只有明白無誤的“愚蠢”。不幸驗證了桓範那句“曹真豪傑,曹爽笨牛”。
爽既罷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桓)範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魏氏春秋》
(3)曹衝
曹衝是“稱象神童”,無表字,小字倉舒。
如開篇所述,表字是成年後所取。曹衝卒年十三,可謂早夭,未來及取表字。
且曹操諸子,其表字結構統一為“子某”。如曹昂字子修、曹丕字子桓、曹彰字子文、曹植字子建等等。幾乎未見例外。
(4)曹宇
曹宇表字失傳,小字彭祖。
燕王曹宇是曹衝同母弟,在三祖時代很受寵愛。明帝駕崩,最初的計劃是使曹宇為大將軍輔政;在劉放、孫資的干預之下作罷。
高貴鄉公曹髦被弒殺後,司馬昭迎曹宇之子曹璜(後改名曹奐)為帝,即曹魏末帝魏元帝。而彼時曹宇依然健在。
燕王曹宇,最初系明帝託孤之選
曹宇牽扯勾連的敏感事件太多,表字已經失傳。彭祖是傳說中的壽仙,與曹宇之名完全無關,也不符合曹操諸子的表字規則,是很明顯的“小字”。
(5)曹彪
曹彪表字失傳,小字朱虎。
楚王(彪)小字朱虎。--王沈《魏書》
朱虎是上古神人,傳說曾輔佐帝堯掌山澤之事。
與曹宇相似,曹彪亦是因敏感事件而表字失傳的人物。
楚王曹彪是武帝子,文帝弟。在司馬懿誅戮曹爽黨人(249)的背景下,在五十七歲時被(太尉)王凌擁戴為帝。
司馬懿親征,王凌敗,曹彪亦被賜死。
(曹)彪乃自殺。妃及諸子皆免為庶人,徙平原。--《魏書 曹彪傳》
作為罪臣的曹彪,檔案記錄遭到銷燬,乃至表字無傳,最終只留下了“朱虎”的小字。
(6)李通
李通是曹魏早期的元勳功臣,以忠勇見稱,官至汝南太守。
李通表字文達,小字萬億。
(李)通小字萬億。--《魏略》
考慮到其出身江夏平春縣的豪強之家,發跡前以遊俠身份活躍在淮汝地區,“萬億”可能具有“升官發財”的美好寄託,類似後世的“榮發”、“福貴”。
(7)泰山諸將
泰山諸將是一個出身兗州泰山、活躍在徐州北部的強盜組織。以臧霸為首、孫觀、尹禮、昌霸等人為爪牙。
臧霸等人的小字,特別能體現他們的出身階級。可謂典型的“流氓破落戶”。
臧霸小字“奴寇”、孫觀小字“嬰子”、吳敦小字“黯奴”、尹禮小字“盧兒”。
霸一名奴寇。孫觀名嬰子。吳敦名黯奴。尹禮名盧兒。--《魏略》
奴寇、黯奴毫無疑問是賤名。至於尹禮的“盧兒”,是“蒼頭盧兒”的縮寫,即“包著黑頭帕的僕役小廝”。至於孫觀的“嬰子”未詳何物,不過擬之同儕,可知也不是什麼正面意義。
其實看臧霸的記載,其家族在泰山華縣還頗有幾分勢力,有宗族奴客數十人,應該歸入“下級豪強”之列。類似“村霸”、“沙霸”一類的中小規模流氓團伙。
類似泰山諸將這種“小有勢力但沒有文化”的低階豪強,從“小字”與“發跡手段”上看,與儒學世家或者門閥貴族格格不入,氣質上倒很類似純粹的強盜武夫。
最終臧霸等人投靠了“庶族地主”出身的曹操,而與“豪族地主”出身的袁紹為敵,大概也是階級立場使然。
(8)文淑
文淑一作文俶,表字次騫,小字“鴦”。通常以“文鴦”的名字見於史冊。
(文)欽中子(文)淑,小名鴦。--《魏氏春秋》
其實“文鴦”是一個相當不規範的書法,就好比將曹操寫作“曹瞞”,將曹爽寫作“曹黠”一般。
文淑是譙沛出身(與曹操同鄉),祖孫三代都是曹魏軍官。因此很受大將軍曹爽的寵愛。
曹爽被誅(249),文氏父子因此反抗司馬氏。在司馬師抱病出徵淮南時,文淑單騎破陣,大敗司馬氏魏軍,導致司馬師暴死。故後世有“文鴦單騎退雄兵”的美名。
趙雲、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西園聞見錄》
在小說演繹之下,文淑往往被與趙雲並稱。因此許多遊戲作品中,往往將文、趙二人立繪畫得神似。這可能是一種望文生義,或者對青年將軍的美好寄託吧!
吳蜀人物小字吳蜀的原始史料,遠不如曹魏詳盡(蜀國甚至不置史官),故“小字”方面的記載極為有限,只能略作談及。
(1)關羽
關羽小字“長生”。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蜀書 關羽傳》
雖然本傳未明言長生是“小字”還是“表字”,但從關羽的早年事蹟來看,可知其出身卑賤,吃了人命官司才“亡命奔涿郡”。
如按方詩銘的推斷,關羽發跡前大概有過很不光彩的過往,大抵是亡命奸臧之徒。
“長生”這種結構,是很典型的民間美好寄託。寫得文雅一些是“延年”“延壽”“棄疾”“去病”;寫得粗俗一些,就是“栓子”“柱子”“狗剩”。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
這種“賤名”型別的小字,在中古時代頗為常見。比如西漢的司馬相如一名“犬子”,即狗子。晉朝的王修,按本傳記載,表字敬仁,小字苟子。
為何是“苟子”這麼怪異的小字?其實他的乳名其實就是“狗子”,《顏氏家訓》即清楚寫到:王脩名狗子。
王脩名狗子。--《顏氏家訓 風操》
這與關羽的“長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這個角度來看,關羽亡命奔涿郡時,很可能尚未成年(滿二十),故以小字(長生)稱之。而成年之後另取表字,即傳世的“關雲長”。
按劉備生於東漢延熹四年(161),以及在涿縣“合義兵”(178-184)的時間推斷,關羽年齡應該略小於劉備。又按《張飛傳》記載,飛年少於羽。可知劉、關、張三人的年齡次序,與演繹作品大抵一致。
(2)劉禪
劉禪字公嗣,小字“阿升”。
需要特別指出,劉禪乳名並非“阿斗”,而是“阿升”。我之前曾詳細撰文論述,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自行閱讀。
“阿斗”之名見於《孟子度與劉封書》,是傳抄中的訛誤,孤證不立。
“阿升”之名則明確見於魏明帝的詔書,即“諸葛孔明獨擅朝綱、劉升之兄弟坐守空城”。
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內貪專擅之實。劉升之(劉禪)兄弟守空城而己。--《魏略》
實際劉封與劉禪,兄弟二人的名與小字,取漢武帝“登封泰山,升禪肅然”的典故。
封即祭天,禪即祭地,即“去泰山祭天,去肅然山祭地”。
(武帝)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然後升禪肅然。--《漢書 孝武本紀》
劉升之(劉禪)兄弟守空城而己
因此,劉封對應的是“阿登”,劉禪對應的則是“阿升”。升斗二字隸書寫法極為相似,經常有傳抄之誤。雖然阿斗之名深入人心,但實際其小字是“阿升”。
扶不起的阿斗?不對,是扶不起的阿升。
(3)劉封
劉封是劉備養嗣子,以“剛悍難制、恐危後嗣”而遭到誅殺。
劉封位在《蜀書 罪臣傳》(卷十)之首,與曹彪、曹宇相似,因為捲入權力鬥爭,檔案遭到銷燬,連表字都未能傳世。
但援引劉禪與阿升的案例,不難看出,劉封小字當為“阿登”。取“登封泰山”之意。
劉封改宗的時間(201-208),當在劉備“客居新野”之時。亦可窺見劉備在落魄至極時,依然心懷大志。陳壽所謂“先主折而不撓、終不為下”的論斷確實精闢。
(4)孫魯班與孫魯育
孫吳的人物小字記載有限,最著名的當是孫權二女。
孫魯班是步夫人長女,小字“大虎”。
孫魯育是魯班同母妹,小字“小虎”。
吳主權步夫人,以美麗得幸於(孫)權,寵冠後庭。生二女,長曰魯班,字大虎,少曰魯育,字小虎。--《吳書 步夫人傳》
孫權遊獵無度,尤喜射虎(見《張昭傳》)。未知魯班姐妹的小字,是否與此有關。
步夫人美貌且工於心計,又與宣太子孫登的養母徐夫人爭寵,二宮惡鬥,搞得烏煙瘴氣。
耳濡目染下,孫魯班也逐漸形成“諳於權謀”的性格,且特別熱衷於介入政治事務。
孫魯班最初是周瑜的兒媳婦,喪偶之後改嫁全琮,故在史書中常以“全公主”或“全主”的形象出現。
魯班殺魯育,大虎吃小虎
孫魯班的品行相當卑劣,在孫權死後,靠著與幼主孫亮的姻親關係(孫魯班侄孫女嫁給了自己的親弟弟),以及與輔政大臣孫峻的齷齪關係(姑侄通姦),在吳宮中掀起了無數巨案,甚至把自己的親妹孫魯育都殺掉了。
五鳳中,孫儀謀殺峻,事覺被誅。全主(孫魯班)因言朱主與儀同謀,峻枉殺朱主(孫魯育)。--《吳書 朱皇后傳》
大虎吃掉了小虎,悲夫!
小結本文涉及人物較多,對傳世的三國人物小字,都儘量涉及。
至於秦朗小字“阿蘇”、眭固小字“白兔”、曹林小字“豹”、曹幹小字“良”等次要案例,因篇幅原因,便不再贅述。
其實相比成年後受之於宗族長輩的“表字”,幼年時的乳名小字,在某種程度上更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徵。這也是撰寫本文的初衷。
雖系漫談之作,但也儘可能分析闡述小字背後的隱喻,穿插以人物事蹟,互為映襯。相信對讀者朋友會有所裨益。
Thanks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