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和孫臏本是一對義結金蘭的好兄弟,他們曾一起救龐涓的父親,一起坐過牢,又一起到雲夢山拜師,一起成為鬼谷子的學生。
兩人跟隨鬼谷子學習兵法之術,三年後,龐涓下山,選擇魏國,輔助魏惠王。
在魏國與齊、趙、韓三國對戰中,龐涓以三萬魏卒對戰齊國六萬大軍,不但大敗齊國,還活捉齊國名將田忌,一戰成名。
魏惠王為了籠絡龐涓這個人才,把公主下嫁給龐涓,並且封龐涓為武安君,成為魏國第一個異姓封爵。
此時的龐涓,升官加爵,洞房花燭,真是風光無限,走路都帶著風。
而魏惠王也看到了人才對他帶來的好處,渴望挖掘更多的人才為其所用,為此四處招攬人才。
當魏惠王從齊國名士淳于髡口中得知,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孫賓更得鬼谷子絕學,又是孫武子後人,其才能更在龐涓之上,真是欣喜若狂,立馬讓太子魏申親自到雲夢山請孫賓下山。
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又是義結金蘭的好兄弟,一起效力於魏國,互幫互助,一起建功立業,走向人生巔峰,多麼美好的事情呀。
可是,當龐涓設計陷害孫臏,孫臏被以叛國罪處以臏刑之後,這一切戛然而止。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非常痛心,一直不明白龐涓為什麼要這樣陷害孫臏。
孫臏性格純樸,為人低調,待人心誠,特別是待龐涓,更是誠心誠意。兩人一個將軍,一個監軍,同在軍營,一同打仗,孫臏從來不爭功,並且有時還有意讓著龐涓。
就是這樣的一個心底純良,與人為善的孫臏卻生生的被龐涓害了,真是讓人不解,讓人難受,想了很久,決定從龐涓身上找找原因。
龐涓的志願是輔佐天下明主,統領百萬雄兵,戰必勝,攻必克,威服列國,稱霸天下,建不世之功業,留英名於青史。
從龐涓的志願中可以看到,龐涓學兵法,輔佐魏惠王,並不是為了魏國強盛,更不是為了天下太平,而是為了自己,是個人建功立業,青史留名,說白了就是私心。
所以他跟隨鬼谷子學了三年,看到魏國正在招攬人才,就急不可待的下山。
龐涓下山的時機很好,正是魏國缺人才,正急需人才的時候,在對齊的戰爭中,一戰成名,成為魏國的功臣,娶了公主,封了爵位,多少人夢想的一切,他全擁有了。
此時的龐涓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正是獨享這種成功的時候,正在規劃著擴大魏軍,重建大魏軍卒雄風的時候,孫臏下山了。
孫臏的下山,是龐涓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孫臏比他有才華,看問題更大氣,更具有大局觀。
孫臏的到來將會使龐涓不再鶴立雞群,將會有第二隻鶴與他同在魏國朝堂,這隻鶴甚至將會更耀眼,更光芒萬丈,完全遮住他的風采,這是龐涓不能接受的。
受不了這一切的龐涓開始嫉妒孫臏,嫉妒是世間最毒的毒藥,既能毒死人,也能讓人心不古,它慢慢的侵蝕著龐涓的心。
龐涓是那種獨佔欲特別強的人,他不允許有人和他一起分享。龐涓非常崇拜魏國名將吳起,更以吳起為榜樣,時時想要成為吳起那樣的人。
當他知道老師手中有一部吳起留下的兵法《吳起兵法》時,想方設法,用盡心機向老師要來這部兵法,可是鬼谷子只借給他看三天,三看過後,無論看了多少,悟了多少,都得還給老師。
龐涓開始沒黑夜沒白天的看,可是一天過去才記住了六篇,整個《吳起兵法》共四十八篇,三天時間哪能全部背會。於是龐涓偷偷抄錄,三天過後,龐涓把《吳起兵法》全部抄完,然後把抄錄的竹簡偷偷的藏起來。
拿著老師給的原本《吳起兵法》,龐涓卻不願意還回去,因為只要還回去,肯定會有其他人學習,那麼他就不是唯一一個學習《吳起兵法》的人。
龐涓想到了一個妙計,如果沒有了原本,那麼他手中的《吳起兵法》將會是孤本,是世間唯一,越想越美。於是他一下子把原本的竹簡撕扯開,然後跑到最高的懸崖,把竹簡一片一片的扔下山崖。
從這件小事上可以看到龐涓很有心計,獨佔欲很強,他這樣一個連一本兵法都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的人,哪可能讓別人搶走自己頭上的光芒,這是他不能容忍的。
龐涓雖然不能容忍,但是孫臏下山後處處避讓,低調做人,雖然為魏惠王出了很多治國策略,但是並沒有搶走他的光芒,他也暫時放下心來。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孫臏是兵家大才,他再低調,身上自帶的光芒也會自動散發出來。楚國攻宋,宋向魏求助,龐涓作為上將軍準備與楚軍決戰,而孫臏卻提出了一個更好的策略,那就是龐涓佯裝救援宋國,實際朝著楚國的糧食倉庫項城而來,吸引駐紮在陘山的將軍景合來救,然後龐涓和孫臏兩面夾擊,全殲景合部,佔領陘山這個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孫臏的方案非常妙,魏國一舉殲滅景合部,佔領陘山,又解了宋國的圍,可以說是以最小的代價拿到了最大的戰果。
魏惠王知道這一妙計出自孫臏後,更看重孫臏,準備讓瑞梅公主下嫁給孫臏,而且瑞梅公主很欣賞孫臏的才華。
當龐涓知道孫臏要娶瑞梅後,他徹底坐不住了,雖然孫臏很低調,但是人家有才,並且是大才,每每說出的治國策略都讓人讚歎,已經隱隱有超越龐涓的架勢。
現在再娶了公主,而且這個公主還是太子的胞妹,一旦太子即位,本來就欣賞孫臏的太子,更會重用孫臏,到時候自己真的要屈居於孫臏之下嗎?這是龐涓決不能接受的。
有時真是無巧不成書,正在此時,龐涓知道了鬼谷子教授了孫臏《孫子兵法》,這讓他眼紅,更是嫉妒的不得了,在他看來,孫臏之所以比自己強,就是因為他有《孫子兵法》,如果自己能擁有這本兵法該多好呀。
於是這顆嫉妒的種子在龐涓心中發始長成大樹,隨著孫臏和瑞梅公主一起賞梅吟詩,笙蕭合鳴,它徹底的擊潰了龐涓。
嫉妒的種子一點一點的啃噬著龐涓的心,讓他下決心要害孫臏。於是龐涓指使人以慄平(一個孫敬重的長者)身份給孫臏去信,勸其不要再輔佐魏王,回到齊國,為齊效力,但是孫臏回信拒絕了。
可是龐涓卻模仿孫臏的筆跡,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自己要在魏國佈局,等時機成熟了再去齊國等等。當龐涓拿著這封偽造的信呈給了魏惠王,魏惠王不辯真假,一下子就相信了,之後就是孫臏被以叛國罪處以臏刑。
龐涓這個人心機很重,他在孫臏被處以臏刑後,把孫臏接到自己家中,請醫抓藥醫為孫臏治療,孫臏感激的不得了,決定默寫《孫子兵法》給龐涓,龐涓竊取《孫子兵法》的目的就這樣達到了。
有時候,上天不會那麼殘忍,他不會讓壞人總會如意,也不會總讓受害者受到矇騙。世上再嚴密的事情,也會有人查出真相,或者猜出真相。
當時的秦惠文王就是那個猜出真相的人,魏國的監獄掌囚白虎就是那個查出真相的人,這兩個各有目的,魏惠王要孫龐徹地反目,白虎替孫臏叫屈,不希望孫臏一直被矇騙,於是這兩人都透過各自的渠道把真相透給了孫臏。
孫臏知道真相後,無奈裝瘋躲避龐涓的迫害,一把火燒了已經寫好的一部分《孫子兵法》,從此一對師兄弟就這樣反目為仇。
在龐涓謀害孫臏的這件事情上,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如果孫臏不去魏國,是不是就不會被害?可是沒有如果。
如果孫臏能看清龐涓那險惡的用心,是不是就可以躲避這場無妄之災?可是沒有如果。
如果龐涓能看重情義,不那麼看中功名利祿,是不是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可是沒有如果。
龐涓為了功名,為了頭上的光芒,為了能鶴立雞群,費盡心機,設計害孫臏,可是他最後得到了什麼?
難道就是為了功成名就,轟轟烈烈十幾年,然後在馬陵之戰中,被孫臏設計自刎而死嗎?
每每看到這裡,都很揪心,明明是一對好兄弟,卻為了那些虛無的功名,反目成仇,最後一傷一死,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