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回目解釋:

①“村姥姥”,指劉姥姥。

②“信口開合”,一般作“信口開河”,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重點情節:

①二進榮國府。 ②劉姥姥講鄉村見聞。

經典語言及解說:

1、“可惜這麼個好體面模樣兒,命卻平常,只落得屋裡使喚。不知道的人,誰不拿你當作奶奶太太看。”

這是李紈對平兒說的話。平兒原是鳳姐的陪嫁,後來做了賈璉的通房丫頭。她與強勢的鳳姐、好色的賈璉生活在一起,不僅能做到相安無事,而且還能幫著鳳姐打理府上的事務,肯定有她的過人之處。平兒聰明能幹,善於應變,對鳳姐忠心耿耿,從不爭風吃醋。她心地善良,絕不仗勢欺人,以強凌弱,常揹著王熙鳳做些好事。

在丫頭裡面,平兒已經算是出人頭地的了。那麼,李紈為什麼還要這樣說呢?

從表面上看,李紈是為平兒打抱不平,認為她人長得漂亮,“好體面模樣兒”,應該是當奶奶太太的坯子;可惜“命卻平常,只落得屋裡使喚”,意思是給鳳姐當丫頭,給賈璉做小妾,是明珠投暗,太委屈了。

深層次卻是反映了李紈與鳳姐的矛盾。從輩分上看,李紈是大嫂,應該由她來管理榮府的家務,但是由於丈夫賈珠早逝,李紈成了寡婦,管家大權也就旁落到鳳姐手裡。加之鳳姐為人潑辣,行事張揚,與李紈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或明或暗的矛盾。李紈說這番話,實際上是藉著替平兒出頭,表達對鳳姐的不滿。這也算是酒後吐真言吧!

“誰不拿你當作奶奶太太看”,這或許是一處伏筆。暗示後來鳳姐被休或死亡後,平兒被賈璉扶為正室,如無名氏續書裡所寫的那樣。

2、“我成日家和人說笑,有個唐僧取經,就有個白馬來馱他;劉智遠打天下,就有個瓜精來送盔甲;有個鳳丫頭,就有個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總鑰匙。……鳳丫頭就是楚霸王,也得這兩隻膀子好舉千斤鼎。他不是這丫頭,就得這麼周到了!”

這是李紈說的話,“這丫頭”指平兒。這段話中化用了三個典故。

典故之一:“有個唐僧取經,就有個白馬來馱他”。這個典故見於神魔小說《西遊記》。白馬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因燒燬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後由觀世音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讓唐僧騎著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

典故之二:“劉智遠打天下,就有個瓜精來送盔甲”。這個故事見於元雜劇《白兔記》。劉智遠是五代時人,年輕時入贅李家莊,與李三娘成婚。三孃的兄嫂以分家為由,把有瓜精作祟的瓜園分給劉智遠,想加害他。劉智遠仗著一身武藝,打敗瓜精,還得到了瓜精送的兵書和寶劍。後來,劉智遠屢立戰功奪得天下,建立了後漢政權,做了皇帝。

典故之三:楚霸王能舉起千斤鼎。楚霸王指項羽,《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從這些典故不難看出,李紈是真心喜歡平兒,欣賞她的才幹。她把平兒比作王熙鳳的白馬、瓜精、左膀右臂和一把總鑰匙,認為沒有平兒,王熙鳳就將寸步難行,一事無成。李紈對鳳姐卻是羨慕嫉妒恨。羨慕鳳姐有平兒這麼一個好幫手,裡裡外外都有人照應打理,省去了好多麻煩和是非;嫉妒鳳姐是榮府的大管家,大權在握,發號施令,管理著上上下下幾百口人的事務;恨命運不公,自己孤兒寡母,備受冷落,無人疼愛無人相助。

從這段話裡,我們還可以讀出關於李紈的很多資訊,比如她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說明她小時候讀過不少書,比鳳姐強過很多倍;比如她青春守寡,平時心如“槁木死灰”,總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這一次或許是酒精的作用,偶爾露出真性情。比如她和鳳姐之間,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是暗流洶湧,妯娌之間,難免會爭強好勝,爭高比低。

這是寶釵說的話,“我們”指寶釵、李紈等一群主子小姐,“你們這幾個”指平兒、鴛鴦、彩霞和襲人等幾個頭牌丫頭。

在寶釵看來,平兒、鴛鴦等都是百裡挑一的丫頭,她們對待主子忠心耿耿,盡心盡力。“各人有各人的好處”,究竟好在哪裡?沒有具體說,但是讓所有人聽後都感覺很舒服,留有餘地去想象和回味。

寶姐姐就是會說話,難怪她“大得下人之心”,深受丫頭婆子們的擁戴。

4、“大小都有個天理。比如老太太屋裡,要沒那個鴛鴦如何使得。從太太起,那一個敢駁老太太的回,現在他敢駁回。偏老太太只聽他一個人的話。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別人不記得,他都記得,要不是他經管著,不知叫人誆騙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雖然這樣,倒常替人說好話兒,還倒不依勢欺人的。”

這是李紈對鴛鴦的評價。“大小都有個天理”,意即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比如賈母和鴛鴦,一是賈府的最高統治者,一是身份卑微的丫鬟,但是她們之間卻形成了一種依賴關係。

鴛鴦對賈母的依賴自不待言,下面主要說說賈母對鴛鴦的依賴。

在生活上,鴛鴦是賈母的貼身丫鬟,她周到細緻地照看著老太太的飲食起居,“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別人不記得,他都記得”。王熙鳳說:“老太太離了鴛鴦半日,連飯都吃不下。”賈母自己也說:“有鴛鴦那孩子還細心些,我的事情他還想著一點子,該要去的,他就要了來了;該添什麼的,他就度空兒告訴他們添了。”

在財物管理上,如果說平兒是鳳姐的“一把總鑰匙”,那麼鴛鴦就是賈母的“一把鎖”。正是因為有鴛鴦經管著,賈母的“小金庫”一直很安全、很牢固。試想一下,賈府有多少人覬覦著、盤算著老祖宗的金錢珠寶,比如賈赦、賈璉、鳳姐等。

鴛鴦不僅在生活上照顧著賈母,而且在感情上陪伴著賈母,陪她聊天,陪她打牌,陪她看戲,陪她遊園。加之鴛鴦是賈母一手調教出來的,老太太對她的為人非常瞭解,知道她心眼好,做事公道,穩重守分,忠心耿耿。惜春說:“老太太昨兒還說呢,她比我們還強呢。”可見賈母對鴛鴦的信任,超過了對兒孫們的信任。

鴛鴦對賈母也不是一味順從,如果老太太有不夠周全的地方,她敢於提出不同意見,正如李紈所言:“從太太起,那一個敢駁老太太的回,現在他敢駁回。偏老太太只聽他一個人的話。”正是因為鴛鴦“心也公道”,既能仗義執言,又不仗勢欺人,所以才贏得賈府上上下下很多人的尊重。

5、“外頭老實,心裡有數兒。太太是那麼佛爺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凡百一應事都是他提著太太行。連老爺在家出外去的一應大小事,他都知道。”

這是探春對彩霞的評價。從整個情節看,彩霞的形象比較模糊,身份很難確定:她究竟是王夫人的大丫頭,還是趙姨娘身邊的二等丫頭?她和彩雲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喜歡賈環的是彩霞,還是彩雲?這些問題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僅就這段文字的具體語境看,彩霞是王夫人屋裡的大丫頭,她性格內向,寡言少語,但是做事認真,細緻周密。寶玉說:“太太屋裡的彩霞,是個老實人。”探春說彩霞是“外頭老實,心裡有數兒”,表現在老爺的“一應大小事”她都知道,她經常幫著提醒太太。

正因為如此,彩霞得以入選四大名牌丫頭的行列,與平兒、鴛鴦和襲人相提並論。

6、“這個月的月錢,我們奶奶早已支了,放給人使呢。等別處的利錢收了來,湊齊了才放呢。……這幾年拿著這一項銀子,翻出有幾百來了。他的公費月例又使不著,十兩八兩零碎攢了放出去,只他這梯己利錢,一年不到,上千的銀子呢。”

這是平兒對襲人說的話,“我們奶奶”指王熙鳳。襲人問平兒:“這個月的月錢,連老太太和太太還沒放呢,是為什麼?”“月錢”也叫“月例”,指每月照例支給的費用。在賈府中,上到賈母,下到粗使丫頭,都是有“月錢”的。只是按照身份、地位、輩分的不同,其數額有多有少。這些人的衣食住行全都由“公中”供養,“月錢”實際上就是零花錢。有人說,丫頭們的“月錢”是她們的工資,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月錢”的發放時間應該是固定的,小說裡卻有多次寫到催問“月錢”發放的情節。

第一次在第三回,這一回主要情節是敘寫林黛玉進賈府,期間卻插入王夫人問鳳姐:“月錢放過了不曾?”脂硯齋批註到:“不見後文,不見此筆之妙。”可見這個問題由來已久,而且貫穿始終。

第二次在第三十九回,即襲人問平兒的這一次。

第三次在第五十五回,怡紅院的秋紋來問:“寶玉的月銀我們的月錢多早晚才領”,當時平兒在場,這事就被攔了下來。

除了拖欠發放,還有剋扣“月錢”的情況。第三十六回,趙姨娘抱怨月例中少了一吊錢。王夫人問王熙鳳:“正要問你,如今趙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鳳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兩。趙姨娘有環兄弟的二兩,共是四兩,另外四串錢。”王夫人道:“可都按數給他們?”鳳姐見問的奇怪,忙道:“怎麼不按數給!”王夫人道:“前兒我恍惚聽見有人抱怨,說短了一吊錢,是什麼原故?”後來王熙鳳把這事圓了過去,但是剋扣月錢的事肯定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王熙鳳為什麼會拖欠發放呢?平兒是知情人,她的這番話就是答案。原來王熙鳳每個月打個時間差,挪用這筆錢去放高利貸,以賺取鉅額利息。

第十六回寫道,旺兒媳婦來送利錢銀子,碰上賈璉在家,她剛要進門,卻被平兒連忙攔下,還撒謊說是香菱過來問話。由此可見,王熙鳳挪用月錢放貸,就連丈夫賈璉也是瞞著的。

第七十二回,王熙鳳對旺兒媳婦說:“說給你男人,外頭所有的帳,一概趕今年年底下收了進來,少一個錢我也不依的。我的名聲不好,再放一年,都要生吃了我呢。”由此推斷,旺兒夫妻是王熙鳳放貸的中間人。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鳳姐放貸是導致賈府敗亡的原因之一。第一百五回賈府被抄家,從“東跨所抄出兩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卻都是違例取利的”。這些借票,應該就是王熙鳳放貸留下的證據。

7、“鳳丫頭別拿他取笑兒。他是鄉屯裡的人,老實,那裡擱的住你打趣他。”

這是賈母對鳳姐說的話,“他”指劉姥姥。我們先簡單梳理一下,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熙鳳是怎麼打趣她的?

第一,讓劉姥姥講一講發生在鄉屯裡的“新聞故事兒”,劉姥姥杜撰了茗玉雪夜抽柴的故事,寶玉信以為真,一直惦記著要給茗玉小姐修廟。

第二,給劉姥姥打扮,在劉姥姥的頭上橫三豎四地插了一頭菊花。

第三,吃飯前讓劉姥姥講個笑話,劉姥姥說:“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惹得眾人鬨堂大笑。

第四,讓人單拿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劉姥姥拿著沉重的筷子去夾鴿子蛋,怎麼也夾不起來。

鳳姐打趣劉姥姥,劉姥姥心甘情願被打趣,她們明裡暗裡達成了共識,目的就是取悅討好賈母。而賈母提醒鳳姐不要太過分,則表現了老太太惜老憐貧的同情心。

8、“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

這是黛玉說的話。劉姥姥講了茗玉小姐雪夜抽柴的故事,寶玉信以為真,一直為那女孩擔心,拉著劉姥姥刨根問底。黛玉聰慧過人,不僅揣測出故事是劉姥姥隨口編造,而且也知道寶玉的心事。當寶玉提議:“老太太又喜歡下雨下雪的。不如咱們等下頭場雪,請老太太賞雪豈不好?咱們雪下吟詩,也更有趣了。”黛玉反唇相譏,說了這番話嘲笑寶玉。

看到寶玉對茗玉小姐如此上心,哪怕這個女孩只是憑空虛構出來的人物,黛玉也不禁吃起醋來。由此可見,黛玉對寶玉愛之深、愛之專,也希望寶玉能對自己一心一意。

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回目解釋:

①“史太君”,指賈母,“史”是賈母孃家姓氏,“太君”是封建時代官員母親的封號。

②“金鴛鴦”,賈母的丫鬟,賈母非常倚重她。

④“牙牌”,又稱骨牌、牌九,舊時遊戲用具,亦作賭具。

⑤“令”,酒令,宴會中助酒興的一種遊戲。

經典語言及解說:

1、“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

這是劉姥姥說的話。王熙鳳故意捉弄劉姥姥,在她頭上橫三豎四地插了一頭菊花,把她打扮成“老妖精”似的,引得眾人大笑。劉姥姥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對鳳姐充滿感激之情:“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榮國府的少奶奶能親手給自己插花,這是多麼有面子的事情。

劉姥姥還很真誠地說:“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這裡的“風流”並非貶義,而是愛美、愛漂亮的意思。潛臺詞是因為自己家裡條件差,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是想美也美不起來。現在年紀大了,還能好好地美一回,這是非常讓人開心的事情。

王熙鳳雖有捉弄之嫌,而劉姥姥卻以德報怨,表現出豁達樂觀的生活智慧。同樣一件事,用不同心態去對待,就會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美言可以市尊”,劉姥姥憑藉著高情商,憑藉著善良的心態和美好的語言,贏得鳳姐後來的信任和尊重。

2、“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罷。”

這是劉姥姥誇獎惜春的話。劉姥姥說大觀園太漂亮了,如果能畫下來,肯定比那年畫“強十倍”。賈母指著惜春說:“你瞧我這個小孫女兒,她就會畫。等明兒我叫她畫一張如何?”

劉姥姥聽了,喜得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吧?”

在這之前,惜春的形象總體感覺比較模糊,是一個被邊緣化、存在感較弱的人物。主要寫了兩點:一是年齡較小,二是有出家念頭。劉姥姥誇獎惜春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有繪畫的才幹,客觀上起到了豐富惜春形象的作用,

“別是神仙託生的罷”,這句話很有意蘊,除了用來形容惜春有著神仙一般美麗的外貌外,似乎還想說明惜春本來就不是人世間的凡人,是神仙轉世投胎,暗示她有出家為尼的特質。

3、“天天咱們說外頭老爺們吃酒吃飯都有一個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兒。咱們今兒也得了一個女篾片了。”

這是鴛鴦對鳳姐說的話,“女篾片”指劉姥姥。篾片,也叫“清客”,舊時在豪門富家幫閒湊趣、供人取樂的人。鴛鴦提議捉弄劉姥姥,來給大家取樂,得到了鳳姐的贊同。

鳳姐、鴛鴦這一做法,並無太大惡意,只是拿劉姥姥開玩笑,逗大家樂一樂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為富不仁,仗勢欺人,瞧不起貧苦百姓,踐踏劉姥姥的人格尊嚴等等。

再說,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目的和第一次完全不同,第一次是為了“打秋風”,第二次則是送些瓜果菜蔬來表示感恩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姥姥和那些寄生豪門的“篾片”有著本質的區別。

4、“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

這是劉姥姥說的笑話。吃飯前,鳳姐遞眼色與鴛鴦,鴛鴦把劉姥姥拉到一邊囑咐:“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若錯了我們就笑話呢。”實際上就是“調聽”劉姥姥,讓她說個笑話,賣萌搞怪,活躍一下氣氛。

正要吃飯,劉姥姥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這個笑話有下面幾個笑點,

一是突兀感。眾人正要吃飯,毫無心理準備,突然聽了劉姥姥的笑話,一下子被矇住了;後來才反應過來,哈哈大笑起來。這種笑最自然、最本色,也是最酣暢、最怡情的。

二是通俗性。“老劉,老劉”是劉姥姥自稱,“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把自己比作能吃、貪吃的老牛。這個笑話有點自輕自賤,但是並不低階庸俗。劉姥姥是鄉野之人,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她有生活閱歷,又能說會道,她的笑話雖然土氣,卻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從後面行酒令“大火燒了毛毛蟲”“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等情節看,這個笑話肯定是劉姥姥即席創作的作品。

三是喜劇感。劉姥姥說完笑話,自己卻不笑,“鼓著腮不語”,這個呆萌的神情本身就極具喜劇效果,集中體現了劉姥姥幽默詼諧的性格。

5、“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

這是劉姥姥對鴛鴦說的話。鬧過、笑過之後,鳳姐對劉姥姥說:“你可別多心,才剛不過大家取笑兒。”鴛鴦也進來賠罪道:“姥姥別惱,我給你老人家賠個不是。”劉姥姥卻很不以為意:“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由此看來,對於剛才發生的事情,劉姥姥顯然是知情的,而且非常樂意去配合。

在整個事件中,劉姥姥始終是個“明白人”。她任由鳳姐、鴛鴦捉弄卻毫不介意,既看得開,也看得清,表現出寬容忠厚、豁達大度的一面。她生活經驗豐富,深諳人情世故,卻能難得糊塗,假借逢場作戲、裝瘋賣傻來彰顯人生的智慧和閱歷,堪稱“生活藝術家”。

6、“我的這三丫頭卻好,只有兩個玉兒可惡。回來吃醉了,咱們偏往他們屋裡鬧去。”

這是賈母說的話,“這三丫頭”指探春,而不是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兩個玉兒”指寶玉、黛玉,而不是指寶玉、妙玉。

在三個孫女中,探春的表現非常優秀。她精明能幹,能言善辯,遇事有決斷,能經世致用,所以賈母對“這三丫頭”格外疼愛。第七十一回,南安太妃來參加賈母八十大壽,期間要見賈府的眾小姐。賈母讓鳳姐把寶釵、寶琴、黛玉、湘雲帶來,還特別強調:“再只教你三妹妹陪著來罷。”有的讀者認為,南安太妃這樣做,其實就是在選妃。我們無法確定南安太妃的真實目的,但是隻讓探春出來相見,賈母顯然是有“偏心”的。

“只有兩個玉兒可惡”,這是正話反說,表明賈母對寶玉、黛玉的溺愛之情。小說中有太多細節可以證明,無須贅述。至於賈母把“兩個玉兒”相提並論,或許就是表明一種態度,是在故意暗示寶、黛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7、“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

這是黛玉說的話,“你們”指寶玉、寶釵。賈母、劉姥姥等一行人從荇葉渚上了小船,由於殘荷阻擋了行船,惹得寶玉不滿:“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附和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黛玉聽了二寶的對話後,說了這番話。

“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李義山即晚唐詩人李商隱,他的詩追求一種含蓄、朦朧、深婉的藝術風格,很少採用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而黛玉是個敢愛敢恨、喜怒形於色的女孩子,她不喜歡李商隱這種把自己層層包裹,讓人看不清他的廬山真面目的做法,也不喜歡李詩中晦澀難懂、讓人費解的弊病。

“留得殘荷聽雨聲”,李詩原作是“留得枯荷聽雨聲”。如果黛玉真的喜歡這句詩,怎麼會把“枯荷”說成“殘荷”呢?由此可見,黛玉未必喜歡這句詩。她之所以這樣說,就是為了和寶玉、寶釵唱反調,表達對他們一唱一和的不滿之情。

寶玉見黛玉不悅,趕緊改口:“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為了討好黛玉,寶玉出爾反爾,“諂媚”之態畢現無遺。

8、“使不得。……倘或來一個親戚,看著不象;二則年輕的姑娘們,房裡這樣素淨,也忌諱。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他們姊妹們雖不敢比那些小姐們,也不要很離了格兒。有現成的東西,為什麼不擺?”

這是賈母說的話。我們先看一下寶釵的房間:“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房間的陳設非常簡單,色彩也比較單調。

賈母看了後,一連用幾個短語表明自己的態度,如“使不得”“也忌諱”“我們……該住馬圈去了”“不要很離了格兒”“為什麼不擺?”等,明顯表達出賈母的不滿情緒。

本來,屋裡擺放些什麼,是屋子主人自己的事,賈母本不該干涉。那麼賈母為什麼要干涉呢,而且態度如此簡單粗暴?甚至連薛姨媽的解釋也不聽,“他在家裡也不大弄這些東西的”。其實賈母這是借題發揮,藉以表達她對由王夫人、薛姨媽炮製的“金玉良緣”的不滿和反對!蘅蕪苑,諧音“恨無緣”,就是暗示寶釵與寶玉之間的有分無緣。

1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張大千畫的最大作品,比齊白石作品大氣,專家:無法正常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