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夫列夫所著的《一杯苦酒》。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雅科夫列夫是蘇聯時期政治人物、歷史學家,20世紀80年代擔任蘇聯官員,並進入蘇聯共產黨政治局和書記處。作為意識形態的主管,雅科夫列夫被稱為“公開性”運動的奠基人,隱身於戈爾巴喬夫之後的“精神教父”,是蘇共高層領導中西化、自由化的代表人物。
瓦解蘇共的關鍵人物
雅科夫列夫與蘇共許多領導人一樣,是在蘇共的培養下,一步一步從基層走到中央。1965年起任蘇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69-1973年為代理部長。這期間,雅科夫列夫很受重用,但卻一直沒有被批准擔任部長職務。據說,蘇共主管意識形態的蘇斯洛夫對他“既做官又搞研究”極為反感。1973年,雅科夫列夫被派往加拿大當大使。這是一次長達10年的“政治發配”。直到1983年,戈爾巴喬夫訪問加拿大時與雅科夫列夫相識,並隨後將其調回莫斯科,他由此成為戈氏思想與理論的一員主將。戈爾巴喬夫聞名於世的“改革新思維”與“公開化”運動,思想來源與理論基礎均與雅科夫列夫有很大關係。
1983-1985年,雅科夫列夫在莫斯科擔任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1985年被任命為蘇共中央宣傳部部長;1986年當選為蘇共中央委員和主管意識形態問題的中央書記;1987年當選為政治局委員;1988年被任命為蘇共中央國際政策問題委員會主席;1990年3月-1991年1月,他被任命為蘇聯總統委員會成員。最後,雅科夫列夫也是蘇聯歷史上唯一主動退出政治局的政治局委員。
深入內部,利用竊取的權力消解蘇共
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開始偏離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方向,蘇聯意識形態領域出現變化。在思想路線上,戈爾巴喬夫提出“民主化、公開性、多元論”,成為社會上反共反社會主義思潮氾濫的庇護傘。雅科夫列夫則乘機在搞亂思想的基礎上推動黨組織的瓦解,製造動亂。
80年代後期的幾年間,雅科夫列夫成功地實施了從內部瓦解蘇共的工程:提出將“蘇共一分為二”,分化為社會黨和人民民主黨;全民投票選舉總統;利用紀念十月革命講話推銷自由化思想;撤換異己,安插和慫恿激進自由報刊主編;領導對蘇共歷史的翻案;壓制和打擊黨內不同聲音等。雅科夫列夫分別於1985年和1991年致信戈爾巴喬夫,提出兩黨制問題。雅科夫列夫認為,蘇共改革的出路只有一個:使所有健康的民主力量聯合起來,成立一個主張社會革新的黨,建設一個民主法制社會。
由於長期在蘇共宣傳部門工作,雅科夫列夫深諳思想鬥爭和開展內部瓦解工作的技巧。他寫道,在當時的條件下,徹底肅清布林什維克主義、打碎蘇聯機構不能採取直線進攻的方式……要避免失敗,就應當講策略,對有些事情緘默不言,有些問題要繞著走,這樣才能達到目的。特別是從正面意義上利用“言行不一”這種久經考驗的方法。
控制頭腦,從思想上搞亂蘇共
借戈爾巴喬夫之力,自上而下地加速摧毀蘇共意識形態。得到戈爾巴喬夫的賞識後,雅科夫列夫先在理論上提出“先進”思想,然後使這些思想成為戈爾巴喬夫言論中的日常口號。
從思想內部瓦解蘇共。雅科夫列夫在1994年出版的《一杯苦酒》一書中坦言:“與布林什維主義作鬥爭”不能考慮道德上的“高尚”而應該是“利己主義的”,“需要耍手腕,施巧計”。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共產黨的“那種表現為組織性和紀律性的極權主義性質”去摧毀他稱為“極權主義制度”的社會主義制度。上臺後,他動搖和取消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地位、提倡揭露“過去的全部的真實情況”、“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等等,可以說導致蘇聯意識形態崩潰的各個重要方面,都與雅科夫列夫的誤導密切相關。
從輿論導向上擾亂人心,組織圍攻堅持真理者。一方面,雅科夫列夫利用職權,授意和鼓動一些人出來反對馬克思主義和攻擊社會主義。另一方面,他壓制和打擊敢於堅持真理、發表不同意見的人,對他們實行“思想恐怖手段”和追查幕後策劃者。
處心積慮、親自披掛上陣。作為背叛信仰、背棄馬列主義的急先鋒,雅科夫列夫在肆意詆譭蘇共歷史和馬列主義的同時,對資本主義觀念讚不絕口。不難想象,20世紀80年代後期,一個極力反對和抵制馬克思列寧主義、布林什維克運動的人,進入了蘇共的領導核心,成為蘇共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領導人,蘇共被從內部搞垮就不足為奇了。
蘇共叛徒與殺手的自白
1999年,在為俄文版《共產主義黑皮書》一書所寫的序言中,雅科夫列夫明確承認:“蘇共二十大之後,在一個由最親近的好友和志同道合者組成的極小的圈子裡,我們經常討論國家和社會問題。我們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特意宣揚列寧後期思想。一個由真正的、而不是虛假的改革派組成的小組制定出(當然不能落在紙面上)以下方案:用列寧的權威打擊斯大林和斯大林主義。倘若收到成效,之後便用普列漢諾夫和社會民主主義打擊列寧,用自由主義和‘道德社會主義’打擊一切革命至上主義。這不是像赫魯曉夫那樣帶有情緒的叫嚷,而是帶著深刻的潛臺詞:罪惡的不單是斯大林,整個制度都是罪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