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明代大家王陽明生前所建立的豐功偉績足以讓無數後人頂禮膜拜,他所創立的《心學》也是一部對後人及世界都有著極大影響的哲學思想。

王陽明認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的意思就是:聖人之道其實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良知就是一個人的本心。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是非,其標準就是良知,而不是另外的一些事情。

“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句箴言,就最能代表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了。

一個人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遵從自己的本心,不昧良心,不丟良知,知行合一,方為人道。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很難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大家總是大道理知道的很多很多,可為之付諸的行動卻始終不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易行難”。

有道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人懂得的道理再多,而沒有展開行動,那也是一紙空談。知道並不等於做到,做了也不代表就做好了。一個英語試卷上能考100分的學霸,其口語也可能不及格,因為實踐才是檢驗一切的標準。

我們每一個人在年少輕狂的年紀,都曾有過偉大的理想抱負與對未來的發展藍圖。但活到後來才發現,我們絕大多數的人也只不過是完成了最普通的生活。

造成失意者與成功者之間會產生巨大差距的原因,並不是所謂的天賦、環境和機遇,而是一直在努力、並始終都在堅持著的行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我們的初心是什麼?我們內心裡真正最想要的是什麼?當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切疑問,都需要自我拷問自己的本心(良知),由它來告訴自己最真實的答案。

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這顆心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違背了自己的本心。往後餘生,拋棄幻想,展開行動。必須拿出足夠的努力去付諸行動,爭取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15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伶牙俐齒傷害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