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人傳》~第55篇
張志和詩書畫通人,大醉後與顏真卿遊湖時,失足落水而死!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祖籍金華,因祖父“不忍坐視民患”,棄官隱居黟縣赤山鎮(今祁門縣祁門鎮)石山塢,又遷潤田張村庇。
張志和的祖父張弘,與“草聖”張旭為堂兄弟。張弘為江西饒州浮樑州判時,適遇荒年,民間饑饉,又引發炎疫,民死於飢餓、炎疫者已經過半,張弘上書乞免田租,並捐出俸祿以助民困。甚至勸夫人捐出簪鉺,設為粥廠,救民活者數以千計,但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夫人王氏亦歿於此禍。張弘不忍坐視民患,乃棄官寓居歙州之赤山鎮。赤山鎮鎮西有大姓汪先生,以女妻之。張弘挈妻欲歸,岳父不忍,乃將自家地方送給女婚營宅而居。岳父二子繼卒,臨終時將家資戶產悉數交給了張弘,張弘從此佔籍為家。
張志和的父親張遊朝,為張弘第三子。天資穎異,清真好道,有《南華象說》十卷,又著《沖虛白馬非馬證》八卷。十二歲應酬鄉試,中第四名。二十歲中進士,除揚州事,擢為監察御史,開元間侍講東宮。天保十五年,安祿山反,張遊朝奉忠王出奔,即位於靈武,被擢吏部,張遊朝力以疾辭,降詔不許。至德二年致仕,歸以壽終。生子三:霞齡、鶴齡、龜齡,龜齡即張志和。張志和的母親姓李,著名宰相李泌是張志和母親的親弟弟。
張志和母親因為娠前夢見有神仙獻靈龜吞服,於是有了張志和,生下他後取名龜齡。張志和自小聰穎,天賦異亶,他三歲就能讀書了,六歲開始做文章,而且過目成誦。張志和八歲跟隨父親在翰林院遊玩,當時翰林院學士以錦林文集戲之,張志和居然過目成誦,引起了轟動,唐玄宗聽說了,親自出題考張志和,他也對答如流,使唐玄宗大感奇異,下令優養在翰林院中,於是,在張志和面前打開了當時盛唐的文化之門。
天寶六年(747年),16歲的張志和因為在道術方面技能,被太子李亨欣賞重視,增補他為京兆戶籍,遊歷太學。“年十六,遊太學,以明經擢第。”天寶十年,張志和弱冠之年於太學結業,太子李亨為張志和親賜御名,改名志和,取字子同。又因為聰明能幹,直接擢升為入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事,留在翰林待用,供奉東宮,享受八品待遇。
次年,張志和恩准回家省親時,協助地方官吏除奸滅盜,功績顯著,譽為“神張”。天寶十二年,張志和外擢杭州,候補杭州刺史,除土豪惡霸李保。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兵反唐,陷洛陽。天寶十五年,唐玄宗奔蜀,張志和隨太子李亨轉戰靈武一帶,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張志和與舅舅李泌時常獻計於肅宗,“獻策肅宗,深蒙賞重。”徵調回紇兵,謀“三地禁四將計”,敗安祿山於河上,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略性勝利。
唐肅宗即位靈武,是依靠李輔國、張良娣為首的後宮力量,這批人以“定策"之功掌握了朝廷實權,他們不願意看到唐肅宗培植起自己的親信勢力來擺脫他們,地方上實權化的“節鎮”對唐肅宗也有種種牽制。唐肅宗在多股勢力的傾軋下,起用了東宮舊人李泌,四方文狀,將相遷除,都用李泌參議,權逾宰相,而李泌是張志和的舅舅。
吳歷作品
張志和後來由外官擢至內官,奉上皇還西京,封(吏部)金紫光祿大夫,得享正三品待遇。唐玄宗派來的崔圓、以及內宮勢力李輔國為了奪權,計謀準備將不利於李泌。李泌乃大懼,乞遊衡山,“遂隱衡山,絕粒棲神”。當時各派權力鬥爭十分激烈。而肅宗為了收復京師,掌控主動權,答應了回紇苛刻的條件,張志和力諫肅宗收回成命,納陳時事。但是,張志和“坐事貶南浦尉”,後又赦還。同年,張志和的父親張遊朝卒,他以親既喪,不復仕。
張志和目睹此情,知道無法展其才華,又遭傾軋之災,遂以“親喪”為由脫離了官場,求“獨善其身”。他“得回本貫”,唐肅宗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其兄鶴齡為他在越州會稽東郭買地築茅齋,張志和在那裡隱居了“十年不出",顏真卿說他:“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張志和寫下了千古名詞,《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唱出“西塞山前白鷲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千古名句後,顏真卿、 陸羽等人共有和詞二十五首,張志和將自己所作《漁父詞》及顏真卿諸人的和詞都配上了山水畫,以後這些畫卷在輾轉分散了,處於流離狀態,到張彥遠時就只能看到了題有張志和自作《漁父詞》的 畫卷,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一書成書於大中元年(847年),書中記載道:“自為《漁歌》,便畫之,甚有逸思。” 朱景玄只看到了其他人和張志和的畫卷,他在《唐朝名畫錄》中記載說:“顏魯公典吳興,知其高節,以《漁歌》五首贈之。張乃為卷軸,隨句賦象。”
顏真卿在大曆七年(772年)九月被任命為湖州刺史,大曆八年正月正式到任,大曆十二年四月被召還京。張志和與顏真卿相識於顏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張志和 “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顏真卿看到張志和的“舴艋船弊”,慨然為其打造了一隻新船,贈送給張志和作為他的代步、捕漁的工具。新船造成後,顏真卿還召集好友聚會,當時與會各人有詩作誦詠此事。詩人皎然《奉和顏魯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滄浪子後玄真子,
冥冥釣隱江之汜。
刳木新成舴艋舟,
諸侯落舟自茲始。
得道身不繫,
無機舟亦閒。
從水遠逝兮任風還,
朝五湖兮夕三山。
停綸乍入芙蓉浦,
擊汰時過明月灣。
太公取璜我不取,
龍伯釣鰲我不釣。
竹竿嫋嫋魚簁簁,
此中自得還自笑。
汗漫一遊何可期,
後來誰遇冰雪姿。
上古初聞出堯世,
今朝還見在堯時。
張志和兄長張松齡怕張志和浪跡不歸,特意在會稽東郡山陰縣築茅齋,作《漁父詞》招勸張志和回家。《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樂是風波釣是閒,
草堂松徑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風浪起且須還。
張志和作《平原留題》應之:
滄海人間別一天,
只容漁父釣青煙。
誰知萬頃煙波險,
亦有比來留漢船。
張志和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寶應元年,張志和開始撰寫《玄真子》著作。
廣德二年,張志和在湖州隱居第四年,《玄真子》撰寫完成。大曆二年,張志和在會稽東郭隱居第三年。開始撰寫《大易》十五卷,並作《太寥歌》。大曆四年,張志和在會稽隱居第五年。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在會稽完成《大易》十五卷的撰述工作,《大易》共十五卷三百六十五卦。張志和將自己修煉的心得輯為一部十二卷三萬言的《玄真子》。《玄真子》模仿《莊子》、《列子》,以假設寓言問答,以論述天地造化,有無、方圓、大小等哲理問題,是《道德經》的深入和補充,對《道德經》進行了全面的具體釋例,大旨是在吸收唐代道教重玄思想的基礎上,解釋道家虛無玄妙之說,書中把“玄真”解釋為“無自而然,是謂玄然;無造而化,是謂真化之玄也,無玄而玄,是謂真玄;無真而真,是謂玄真。”《道德經》和《玄真子》,一個是綱領、一個是細則;一個抽象、一個具體。後人稱其“著作玄妙,為神仙中人”。
張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詞並對後世產生了較大影響的詞人之一,他的《漁父詞》源於吳地吳歌中的漁歌,他的五首《漁父》詞,奠定了他在中國詞壇的地位。特別是第一首詞,詞調與意境完全相符,再襯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韻遠,很有藝術魅力,因此廣為傳誦。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說:“志和性高邁,自為《漁歌》,便畫之,甚有逸思。”
盧秀輝有《贊張志和》一首,詩云:
湖山懶慵駐,
不肯入官時。
兄囑閒釣還,
相許無歸期。
湖上水為徑,
鱸魚催作詞。
一曲漁父歌,
唱得萬鉤垂。
盧秀輝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