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的相聲發展史註定精彩無比,既然有發展,也就有理論體系的不斷更迭。有些變化會讓相聲發展更加明晰通透,有些變化對相聲的發展負面效用居多,但不否認,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聲有說學逗唱,常寶華老先生說是誤區,倒也無傷大雅。相聲祖朱紹文時期必然沒有這個說法,四門功課也是後來人強加到相聲頭上。
相聲最核心的,只有一個字:逗。將逗作為目的,說學唱等表演是實現途徑,倒是更為貼切一些。
說說唱吧!這個相聲門裡的唱被一些不懂的自媒體惡意引導,以至於出現了:只有郭德綱強調唱是指唱太平歌詞、郭德綱挽救太平歌詞等多種說法。名義上是為郭德綱添彩,但實際上是為郭德綱抹黑。
不止郭德綱說過相聲門裡的唱是太平歌詞,少馬爺也曾在相聲和採訪中談到過,不知郭粉會不會說少馬爺是跟郭德綱學的!
太平歌詞的產生要比相聲的產生早得多,由蓮花落髮展而來,最早也是街頭賣唱的藝術,和相聲沒什麼關係。因為表演方式單調,聚不起人,演員逐漸減少,結果被相聲拾了起來。
歷史沿革就不談了,近代有名的藝人有吉坪三、汪兆麟、荷花女、楊少奎等,特別是楊少奎,培養了大批的後人,像是天津太平歌詞的非遺傳承人:佟守本和劉文步,都和楊少奎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郭德綱的說法也有誤區,相聲演員不會唱太平歌詞也是正常的現象,這不是必修課,基本功那是胡扯;至於郭德綱挽救太平歌詞,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之前沒有演員唱了?
如果沒有演員唱,郭德綱又是跟誰學的呢?怪不得唱起來的味道不一樣,原來是自學成才。
不是沒人唱,而是唱得少,也沒人注意這個,畢竟不咋好聽。當初劉文步加入德雲社之後,將多段太平歌詞教給年輕演員,只是這段歷史被刻意的弱化,劉文步甚至成了偷學的負面。
實際上,相聲界中的“唱”和“學唱”概念並不清晰。兩者用有沒有專業演員來區分,終究是有些狹隘和偏見。說到底,太平歌詞也屬於學唱的範疇。原因就是語言的不規範,或者說牛皮吹得太大了。學唱是全國各地的唱腔唱段,相聲演員都會唱;學說話是各地的方言,相聲演員都會說?
相聲演員肚,是雜貨鋪。可以認定其為社會誇讚的一種風評,但不可將其認定為一種事實。
前面也說了,是唱的少,不是沒人唱。上世紀的老舍先生曾寫過多段太平歌詞供藝人演唱。像是馬三立、侯寶林等藝人少唱或是基本沒唱過太平歌詞,馬志明先生也是表演過幾次,馬季等新時期演員更是對此不重視。
可見,太平歌詞並不受到演員的重視,也並沒有所說的那麼重要。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生活好了又開始吃野菜了,聽個新鮮勁罷了。
太平歌詞衰落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演員不在露天演出,也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圓黏子;其二是太平歌詞形式單調,其實並不好聽,遠沒有快板書那樣能被接受,因此也就逐漸被拋到歷史舞臺之外了。
老郭唱過梆子和評戲,所以太平歌詞也帶著評戲味,但是相聲演員的太平歌詞還真不是這個樣,不能因為嗓門高就說這個正宗,明天來個歌唱家表演個美聲版太平歌詞也許更好聽,能說美聲太平歌詞就正宗嗎?
更有甚者,對太平歌詞胡編亂造,郭德綱說得好:你沒幹這行就是對相聲最大的支援。
郭德綱對太平歌詞的發展有很大功績,但已經是改變之後的味道。效果如何,等後人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