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浩瀚煙海中的“婉約”詞主、是風雨飄搖中綻放的半枝蓮,更是我們記憶裡的‘易安居士’!
她出生於書香門第,良好的家庭、博學父親、疼她的母親,讓她擁有那個時代最美好的童年。
進士出身的父親李格非更是官居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李格非一生藏書甚多,善寫文章、詩詞。母親是宰相王珪長女,文采尤為過人。
天資聰穎
李清照從小就受文化薰陶、耳濡目染,不到十一歲就名噪鄉里。她天資聰穎,更是能一目十行、記憶力尤為驚人。
她自小就極為擅長寫詞,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更是轟動整個京城,當時的文壇大家無不拍手稱讚。
更為驚人的是,李清照在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後,當即寫出了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兩首詩筆勢縱橫地、巧妙的評議興廢,總結了唐朝“安史之亂” 前後興敗盛衰的歷史教訓,藉以嘲諷唐明皇,告誡宋朝統治者“夏商有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琴瑟和諧
熙寧元年,神宗為了改革經濟、發展國力,啟用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開始“熙寧變法”。自此朝廷內部,便開始了新黨與舊黨之爭。
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門生,被稱為蘇門“後四學士”。是蘇軾堅決的擁護者。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卻是新黨王安石的擁護者。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人是永遠不可能有什麼關係的。
但是愛情就是那麼奇妙。
李清照十六歲那年,父親升任禮部員外郎,家裡舉行文人之間的宴會,而李清照才思敏捷,聰明伶俐。
而有位晁補之的才子,他十分欣賞李清照的才華,經常在詩詞方面提點她,也經常將她的詞作拿出去給文人們欣賞。
於是,李清照的詞女之名很快在汴京城傳響。“文章落紙,人爭傳之”,她的詞作,也傳到了當時的太學裡。
而趙明誠就在太學讀書,當他看到李清照的詞時,他被深深打動了,他在詞裡彷彿看到了這位才女子的一顰一笑,久久不能忘懷。
當時李清照的堂兄李迥也在太學。所以趙明誠每天都去找,苦求他帶自己與李清照見上一面。
李清照的《點絳唇》一詞中生動地展現了兩人見面的場景: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從詞中我們看到了少女嬌羞的模樣,和一見鍾情的愛情。
花好月圓,有情人終成眷屬。
那一年,她十八歲,他二十一歲。
婚後他們的生活更是幸福和諧,兩人都喜好收藏金石字畫,古玩文章。
可好景不長靖康二年、建炎元年金人大舉南侵,趙明誠因母親死於江寧南下奔喪。
當時李清照獨自押運15車書籍器物,走到鎮江時,鎮江府正值大亂,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而去,兵荒馬亂中,李清照靠著自己的智慧將這批稀世之寶,運抵江寧府。
建炎三年二月,趙明誠丟守江寧,獨自出逃。趙明誠於八月十八日死於建康。
對於丈夫的出逃,李清照內心十分複雜,既失望與丈夫的怯懦,又擔心他的安危。
對於這份愛,他是甜蜜的,若沒有戰亂他們一定可以白頭相守,琴瑟和鳴。
遇人不淑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還沒從丈夫的死走出來、又丟失了大量圖書文物、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得李清照陷入傷痛與絕境。這時候“渣男”張汝舟出現了,
他對脆弱的李清照照顧的無微不至,被至關愛。生性浪漫的李清照被張汝舟的花言巧語和表面工作矇蔽了雙眼,就答應了這門親事。誰知道這場婚姻竟是一個陷阱。
成婚後不久,張汝舟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向李清照討要趙明誠遺留下來的珍貴古玩字畫。一開始李清照還不太相信張汝舟會如此無恥,直言相告除了少量書畫字帖,其他的貴重物品都已經遺失。
張汝舟卻對李清照拳腳相加,以暴力逼迫李清照交出"寶物"。當時李清照將包括《趙氏神妙帖》《金石錄》等極為珍貴的書帖收藏在密室裡,任憑張汝舟如何威逼利誘,都不說出收藏地點。
KO渣男
張汝舟更是將李清照關在家裡,虐待折磨她,李清照此時醒悟過來,看清了張汝舟的可惡嘴臉,同自己結婚只是為了謀奪自己的財產而已。
按照宋律妻子狀告丈夫要受三年監禁。
但李清照還是義無反顧的將張汝舟告上衙門,告發他科舉考試時賄賂考官,後來為官更是貪汙大量金財,中飽私囊。
經過官府查核,罪證屬實,張汝舟撤職並被流放邊疆,他們的婚姻關係也一併解除。
雖然官司打贏了,但也付出了慘重代價,依律承受監禁三年之刑,體弱的她又如何能承受這牢獄之苦。
幸好李清照名聲在外,再加上朝中友人的幫助,李清照坐了九天牢便釋放了。
她書畫善、懂金石、精詩詞,她一生才名廣溢位,有過甜美的愛情和幸福半生的婚姻生活。她大智大勇、飽受戰亂孤獨之苦。卻又遇人不淑。
可謂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千古才女——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