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前的一部《廢都》,讓賈平凹從文壇“清流”跌到“流氓”。而他的本意是描寫混亂思想下社會名流的虛偽。
他70歲前最後一部小說《暫坐》,也是都市小說,這次放大的是一堆靚麗女子在愛恨情慾裡的疑點盲點。一個個呼之欲出那麼明顯,但她們卻翻滾其中,瀟灑著,狼狽著。
“這些女人是最會戀愛的,為什麼她們都是不結婚或離異後不再結婚?“這些都市麗人、新獨立女性充滿活力,享受時尚,不願羈絆,永遠自我。可華麗袍子下,她們同樣痛癢難忍。
海若和丈夫離婚後,憑著自己的美麗和精明大氣,受到市委秘書長青睞,幫她低價弄到黃金地段的兩層小樓,開了暫坐茶莊。政務會議需要的茶葉,都從海若這裡拿,極大地照顧了海若的生意。藉此海若又認識了齊老闆,吳老闆等大佬。出入海若茶莊的不是要員,就是名流、大腕。
海若大方、會來事,迎來送往給相關人物的好處也是相當可觀的。她精心織網,生意都是送上門來。
看起來,離婚後,海若的事業有模有樣、風生水起。
海若很熱情,生意好,人熟,她身邊漸漸聚起了十個閨蜜,做紅木生意的、做醫療器械的、開廣告公司的、辦康復醫院的、還有二十多處房產的“包租婆”……
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聚攏眾姐妹,成為眾姐妹的主心骨。她盡力為每一位姐妹排憂解難,引導她們信佛,放生,做善事,使她們疲憊的身心能暫時得到休息。大家的活動中心是她開的茶莊。在姊妹們心目中,
“如果延安是革命的聖地,茶莊就是我們走向新生活的聖地“。
”咱們姊妹們都是在你這兒抱團取暖,一把散沙你把它握成了一團。“
這時,唯一的男主教羿光忍不住叨叨“一個個都是些刺蝟的,抱團取暖著倒也相互扎得疼,一把沙子能握嗎,越握越從指縫漏的。”這是開篇的第一處伏筆,也把姊妹們一團親密熱鬧背後的魔幻現實走向,劇透了。
海若說出了大家抱團的心聲:
“我們每個人有著想解決生活生命中的疑團的想法和力量才聚成的”。
看起來,海若自我修煉,得道多助。
然而,“每個房子都有死角,每個人都有隱秘處,海若何嘗不也如此?”
離婚後,兒子由她撫養,心想著自己絕對能把一隻雞養成大鵝的,但兒子從十二歲時就開始叛逆,不用功學習,
海若百思不解自己和眾姊妹都是剛學會了走就跑想來還要追求著再飛翔的人生,兒子卻不上進,在墜落,像石頭滾坡一樣墜落,墜落得還那麼快樂?!
其實,她這才是當局者迷。任何所謂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當看到孩子不爭氣時,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先問問自己:作為父母,你做過什麼?能拿多少分呢?
“兒子還在上小學的時候,晚上她在茶莊,還忙著,他一個人在家做作業,那肯定要打來三遍四遍的電話,問她幾點能回去,而且每一句都帶著媽媽,把媽媽念成咬舌的吶吶,通話結束時還會幾個連續的吻的叭叭聲。現在,兒子大了,除了催問匯款,她不給他電話,他絕不會主動來電話的。“
教育前期投入得越多,後期的收穫就越豐碩。這裡的投入並非僅指金錢方面的投入,而是包括示範、教導、習慣養成、親子陪伴等綜合心力的投入。
家長若沒給孩子輔導過一次作業,怎麼保證孩子的作業質量;若從未教給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怎麼保證他們自覺學習?父母的參與度越高,孩子的教育就越好;父母陪伴的質量越高,孩子的成長就越健康快樂。
或許孩子的成才,是為人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成績單。教育好孩子,才是每個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身為父母確實不容易,可你現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有可能會成為孩子和你一生的遺憾。
哪怕現在賺再多的錢,一旦教育失敗了,你辛辛苦苦掙的錢,都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
萬貫家財,不如良好家風。家風端正,福氣自會到來。
本是單親家庭,海若又忙於事業、社交,從而對孩子陪伴長期缺失。或許多數時間都兌換成了金錢去彌補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富二代的不求上進,其實是家長教育上本末倒置的必然結果。忙事業,忙賺錢,希望給更孩子優渥的生活條件,更好的學習環境,最後卻孩子已漸行漸遠,越走越偏。
不是用更多的錢,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學習條件,他就能有遠大前程;而是你用心呵護,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整個家庭才更有希望和前途。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孩子身上的每一個毛病,幾乎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孩子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督促。
伊娃說:是呀,海姐是織網的人,海姐也成了網上的獵物。……我們敬佩海姐平日的所作所為,現在倒困惑那有用嗎,有意義嗎?辛起說:你是說海姐也是失敗者?伊娃說:或許多少年後,她就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一個眾姊妹的召集人,一個曾開辦過暫坐茶莊的小老闆麼。
那麼,哪個身份能讓她獲取內心長久的穩定的幸福呢?若孩子不成器淨敗家甚或墮落犯罪,那些姊妹們能撫平內心的焦灼麼?
人活一世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 作家亦舒有句話總結的深入人心:
“當我四十歲時,身體健康,略有積蓄,丈夫體貼,孩子聽話,有一份真正喜歡的工作,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發財。”
再多的財富都換不來一個健康的身體,再大的房子都不如有個完整的家庭。到了一定年齡,褪去了功名利祿心,拋開浮華,家庭幸福,或許才是最大的成功。
海若們,為了活個體麵點兒,自在點兒,忽略了該真正內守的家庭陣地。婚姻破裂本來就讓家庭不盡完整,又捨本逐末過於追求世俗的體面,熱鬧,放鬆對孩子的管教。結果,可想而知。
真正的生活暴擊,總是對內在結構不穩的人打擊最大。甚至這些暴擊,就來自於內部的自我炸裂。
最後茶莊爆炸,似乎是公開的寓言。凡依仗不可告人的勢力築起的商業輝煌都是暫時的,遇風雨必坍塌,觸目驚心灰飛煙滅,就像美麗的泡沫一樣容易被刺破。海若的人脈沒了,生意沒了,連自己也身陷囹圄,兒子又是不爭氣的吞金獸。她所有的追求化為烏有,一點慰藉都抓不到。
有時,我們看似在走捷徑,其實,何嘗不是劍走偏鋒地走鋼絲?太多人的問題在於,只知道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自己需要的。
賈平凹借馮迎的讀書筆記寫到:
“幸福不是由地位、名望、權力、金錢可以獲得,幸福是一種沒有任何依賴的存在狀態,有依賴,就會有恐懼。幸福存在於自由之中。”
然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所以人們的幸福只能是相對的,暫時的。慾望越大,苦惱越多,自由越小,幸福越少。
有些東西是基因裡帶來的,比如天性裡的敏感,比如對名利和“佔有”的渴望,這些,不是朝夕之間就可抹去的。以拿破崙和海倫·凱勒的生平為例:拿破崙擁有了一般人夢寐以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等等,然而他卻對聖海琳娜說:“在我的一生中,從來沒有過快樂的日子。”
而海倫·凱勒是個又盲又聾的殘疾人,可她卻說:“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拿破崙之所以那麼說,因為或許太遲才讀懂自己的內心。在他一無所有之前,財富、高位也像令他求之如狂,而在擁有之後,才發現得到這些也不盡快樂。
行走在世的每一個人,請不要忽略了自己的內心。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給你帶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