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應該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他筆下的賈府吃食,讓無數現代吃貨饞得口水橫流。賈府生活奢華,開銷很大,吃食上的開銷尤其明顯,圍繞著賈府地位最高的當家人——賈母,就埋下了一條美食暗伏末世危機的長線。
林黛玉剛進賈府就見證了賈母吃飯排場有多大,兩代媳婦伺候,幾十個丫鬟媳婦一聲不聞地等賈母吃完收拾。但這還不夠誇張,更誇張的是後來管廚房的柳家嫂子告訴我們,賈母餐桌擺的菜基本囊括了天下所有能吃的美食,因為太多了索性寫了菜名在水牌上,天天轉著吃。
這待遇,怕是都趕上皇帝了。賈母70歲那會愛吃甜爛之食,也愛嚐鮮,看到賈寶玉他們吃桃子,就嘴饞了;但到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會,賈母就表現得不愛吃甜的和油膩的,什麼藕粉桂糖糕螃蟹餡小餃兒,都不入她的眼;再到了元宵夜宴,賈母嫌王熙鳳預備的棗兒熬的粳米粥是甜食,不想吃,最後勉強用了杏仁茶。
這其實反映賈母口味在隨著身體衰老而發生變化,再看抄檢大觀園之後尤氏來伺候賈母吃飯,賈母不像以前愛野味兒愛嚐鮮,就著醃製的香辣蓴菜吃了半碗粥,滿桌子的菜和兒子孝敬的菜,賈母都不感興趣,賈政送來雞髓筍,賈母給面子,也只是略嘗兩點,哪還有之前興致勃勃要吃鹿肉、要鳳姐預備炸野雞塊的胃口?
更關鍵的是,尤氏此後的這頓飯,賈母還一點不浪費地讓探春、寶琴、尤氏以及鴛鴦甚至尤氏身邊的小丫頭來吃了,還挑了些給鳳姐、寶黛、賈蘭送去,這在之前是從沒有的,老太太嫁入賈府時正值家族鼎盛,要講體面,吃不完的東西扔了也不可惜,哪像這樣精心安排不浪費,賈母心裡很明白,這個家一天不如一天了。
相比後期,賈母前期的飲食顯然要任性很多,一會兒是小荷葉小蓮蓬的湯,一會兒又是螃蟹宴,請劉姥姥吃飯更大排筵席,光一道醃茄子就要10多隻雞來配,把個劉姥姥給驚得目瞪口呆。因為那道茄子菜寫得最詳細,不少人都對它念念不忘,但實際上茄鯗跟《紅樓夢》中另一道菜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這道菜名為“牛乳蒸羊羔”,出自《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冬天下雪了,搓綿扯絮,天寒地凍,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正應該吃些溫補的食物,賈母是很懂養生的人,她在這個季節強調有新鮮鹿肉,要孫子孫女們都記得吃些。
《本草綱目》說“鹿肉味甘......補虛贏,益氣力,強五臟,養血生容”,確實適合冬天,但鹿肉在清代對貴族而言只是尋常飲食,那道專門奉給賈母的“牛乳蒸羊羔”才真講究,羊羔並非初生的小羊,而是還在母羊腹中的羊胎,這道菜取自明代的《隋煬帝豔史》,而《隋煬帝豔史》對它的描寫又借鑑了宋代的傳奇小說《煬帝開河記》。
這小說講一個叫麻叔謀奉隋煬帝之命管大運河工程,結果麻叔謀不僅虐待民夫收受錢財,還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以小兒為食!為什麼他會如此殘忍呢?原來,麻叔謀曾經生病,御醫診治後說要以羊羔蒸熟配藥吃,才能痊癒,麻叔謀一試果然有效,然後天天吃羊羔,地方民眾得排隊獻給他;
有個叫陶榔兒的富家子弟為了避免祖墳被大運河工程給破壞,居然想到了盜取別人家三四歲孩子、去其手足頭部,冒充羊羔獻給麻叔謀的殘忍法子,麻叔謀一嘗覺得滋味比羊羔好,於是獻羊羔改成了獻孩子;為了滿足他口腹之慾,“襄邑、寧陵、睢陽所失孩子數百,冤痛哀聲,旦久不輟”。
所以再回過頭來看《紅樓夢》中賈母所吃的“牛乳蒸羊羔”這道菜,不禁心驚。它代表的就是吃人,代表封建社會的黑暗可怖,曹雪芹不單單想描述賈府飲食精細奢靡,還在暗示封建家族會將美好的東西吞噬殆盡,不論沒見天日的羊胎,還是那些美麗聰明的女孩,一個也逃不掉。
《紅樓夢》的藝術特色就在於“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光美食這條線,就能讓人驚歎作者心思之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