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都曾經使用過胸有成竹這一詞語,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一詞語是如何產生的。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齊白石已經胸有成竹了,因而創作出來的繪畫作品,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與齊白石不同,範曾在繪畫創作的過程當中,採用了與之相同的方法,卻遭到了大家的批評,一時間引起了人們的普遍熱議。
一、胸有成竹的來歷相傳在北宋時期,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繪畫家,他的名字叫文同,而他的表哥就是大文豪蘇軾。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文同的名氣不如蘇軾的名氣大,不過他卻非常擅長繪畫創作。尤其是創作出來的竹子繪畫作品,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同時又因為他生活在四川地區,這裡的竹子非常茂盛,文同也在閒暇時分,觀察竹子的各種狀態,並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作品當中。在之後的時間裡面,文同對竹子繪畫作品,基本上已經爛熟於心了,因而大家也用胸有成竹來稱讚他,最終這一詞語被廣為流傳,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
二、齊白石的創作過程為了創作完美的繪畫作品,齊白石提前鋪上一張宣紙,然後用炭條打好草稿,採用各種墨色填充進去,進而呈現出了非常唯美的效果。對於這樣的創作過程,很多人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是一件工藝品,而不是藝術品,因為可以批次生產。
看到齊白石的創作過程之後,很多繪畫家也開始爭相模仿,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是範曾了。因為在剛剛進入畫壇的時候,範曾還不是非常出名,不過由於急需用錢的緣故,範曾採用了流水線的方式,進行繪畫創作,讓人感到難以接受。
三、飽受爭議的範曾範曾與郭慶祥合作的時候,他居然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完成了二百幅繪畫作品,堪稱是機器作畫的典範。為了達到批次生產的目的,範曾首先創作出繪畫的一部分,然後再逐一對繪畫進行補充,按照這樣的流程,範曾在較短的時間裡面,就完成了二百幅繪畫作品的創作。
對於這樣的創作手法,大家普遍認為,範曾脫離了傳統書畫創作的宗旨,既沒有藝術性可言,也沒有多高的收藏價值,至於觀賞性來說,因為畫面風格統一,也很難達到耐人尋味的效果。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範曾遭到了大家的一致抵制。
齊白石利用畫樣複製,不過因為每次創作,他都重新佈局,並精心描繪,每一次都如同第一次創作那樣謹慎,最終才呈現出了完美的狀態。或許這也是大家佩服他的原因之一,而範曾則不同,完全是在利益的驅使下進行創作,作品並沒有藝術性可言,反而帶有急功近利的銅臭味,不免讓人心生厭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