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其中揭示了很多道理,有治國理政的,有為人處世的,我們今天來講張載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被最高領導都引用過,這是一句怎樣的話呢。
這句話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其實,這並不是張載的原話,這句話演化自張載《西銘》中的一句話:“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
具體而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說的是,無論是貧困、低下,還是憂傷、禍患,種種這些外部因素,往往可以像打磨玉石的過程一樣,磨練人的心智和性格,只有經過了一番徹骨之寒,最終才能夠獲得成功。
這句話在古代,是描述君子的。所謂君子,就是不畏任何艱難困苦。所謂君子,就是在任何外部艱難的環境中,都可以以苦為樂,都可以透過自我磨練,獲得最終的成功。
“玉汝於成”,這句話中重點強調的是玉。在中國,人們對玉石是有著天然的愛戀的,關於玉石,中國都成了一種文化,比如所謂的“圭章特達,德也”。比如《禮記》中說的:“溫潤而澤,仁也”。“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比如《詩》中所說的:“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等等,都是和玉有關的。
到了張載所在時代,人們對玉依舊非常熱戀,而張載在《西銘》中所說的“富貴富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將玉文化的解讀到困難艱苦這樣的境地,說明這時候玉石形成的過程,和人經歷的艱難困苦已經化為一體了。
關於《西銘》這本書,他對後世之人的影響也比較大,程頤之所以將這本書改名,就是因為程頤非常推崇這本書,程頤認為這本書是“擴前聖所未發。”可見程老先生對這本書有多麼的迷戀和熱愛。
當然,除了程頤喜歡這本書外,著名的哲學家朱熹對這本書也有很高的評價,朱熹說這本書的道理讓自己受益匪淺:“貧賤憂戚,所以拂亂於我,而使吾之為志也篤也。”可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句話對很多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即便是當下社會,這句話對我們也有很好的啟發。並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大富大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能夠隨便退縮,相反,應該愈挫愈勇,只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最後才能夠達到“玉汝於成”的境界,才能夠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