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不完美的家》這本書的靈感來自一把手工黃銅勺,它購於展示日本民間藝術的博物館——日本民藝館。這把勺子跟其他勺子相似但又不同。不僅因為它可以使用,更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它完全沒有機器製品那種完美的規整感。這座博物館的商店也不是常規的禮品店,店裡有一系列精心佈置的收藏品,展出由當今日本製造者製作的陶器、玻璃製品、籃子、紙張和金屬器皿等。

  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尋找不完美中的美並欣然接受這種粗陋,被稱作“侘寂”。這並非某種裝飾風格,而是一種完整的世界觀。在日本民藝館的畫廊裡,從形狀簡單粗糙的早期萩燒釉陶,到凹凸不平觸感鮮明的鑄鐵壺,都充分展現了“侘寂”。手工製造會產生細小的瑕疵,而這些物品似乎正因此具有了一種精神。

  當重返日本為本書拍攝插圖,我們發現“侘寂”就鮮活地存在於許多日本人的家裡。磨損、風化、破舊都被誠心接納,日常用品上升到被人精心展出的地位。將搜尋範圍擴大之後,我們找到了來自世界各地欣賞不完美的屋主。他們打造的充滿魅力的空間,儘管各具特色,卻體現出一種共同的理念:那些搖搖晃晃、走形、磨損、表皮剝落甚至是壞了的物品不僅是美麗的,甚至比嶄新的東西更勝一籌,因為它們會給空間帶來生命,讓它更顯私密、溫馨。

  不完美,是有著哲學層面的意義。在很多方面,完美無瑕都是值得欣賞的,然而在家居中它卻難有用武之地。從審美的角度來說,刻板的對稱與統一的質地、顏色,都難以給眼睛或想象力帶來刺激。而從實際的角度來說,嶄新的家很快就將經受日常生活的蹂躪,磕碰和磨損在所難免,即便你是再堅定的潔癖也無濟於事。

  這種隨意的方式或許意味著以更自然的形式去展示藝術品或照片,比如用夾子夾起來掛著或者直接用大頭針釘在牆上,這樣更靈活,在感到厭倦時,就能很容易地換掉它們。又或許意味著去修補那些你本想扔掉的破織物,並且欣賞它那獨一無二的新模樣。比起工業製品,手工製品更容易給人一種真實感。尤其是那些你每天都能觸碰到的東西,例如玻璃杯、餐具,把手工製作的這些器具和稜角分明的工業製品混搭在一起,會產生令人愉悅的對比。

  而在營造襯托物品的背景方面,只有平淡而素淨的環境才能讓物品脫穎而出。不過,如果你有幸住在一間老宅子裡,整個空間的外觀是在數十年的時光中醞釀而成的,那麼屋裡不完美卻別具特色的牆和門等,也許就像一件件珍寶正等待著你去探索。不要遮掩,試著揭開它們的表層,你也許會發現昔日的灰泥、充滿歷史感的桌布和殘破的油漆,都為家增添了至關重要的構造元素,也都滿載著真實感。

  日常之物總是令人愉悅,但當你因為鏽跡、暗沉的輪廓或是手工痕跡而展示某件物品時,你會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它。那些損壞、殘缺或過時的物品可能已經喪失了原本的功能,但是它本身依然可以作為美好的物品陳列展示,若能獲得新生,就更是錦上添花了。重用舊物不僅挑戰你的創造力,也是一種勤儉的態度。我們常常發現,不完美的物品——磨損的木頭玩具、掉皮的漆器或者彎掉的金屬檯燈——彼此間有種天然的親近感,不必費心就能營造出和諧。

  大自然在不完美的家居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引入粗製木料或手編織品這樣的自然材料,花花草草也是隨心所欲的不完美的縮影,特別是鬱金香和玫瑰之類的花,經過修剪,就算枯萎凋謝了也像鮮活的時候一樣唯美。維多利亞時代的歷史學家約翰·拉斯金相信,擁抱不完美能讓我們更和諧地融入自然世界——一個永遠在改變、生長和消亡的世界:“任何活著的東西都不是絕對完美的;它總有部分在衰敗,部分在萌生,”他總結道,“排除不完美就等於打擊表現力、抑制行動力、麻痺生命力。”這些話在今天更加意味深刻,因為我們這個快速、精緻、科技發達的世界,需要一劑解藥。不完美就是這劑藥,而家就是療愈開始的地方。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唐朝第一女官上官婉兒墓發掘後揭開的歷史真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