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留侯從赤松子遊非為保身(總第十九)

劉邦最得力的輔臣莫過於留侯張良了。漢朝一統天下後,張良說他想要跟從赤松子去雲遊四方。溫國公司馬光的評價是:“明哲保身者,張良算一個。”

志行高潔的留侯張良

史上功勳卓著而在天下大定之後,明哲保身而去者多了去,但司馬光的說法,對張良不盡合適。我們看看張良曾對劉邦說過的一句話,那時,他並不知道劉邦就一定就會貴為天子,為表達他的心跡而說:“我家世代為韓國忠臣,所以,我立志要為韓國報仇。”暴秦首滅諸侯國正是張良的故國韓國。由此可知,張良在最初投靠劉邦,在跟隨劉邦打天下之前,就已經明確表達了這麼一層意思,他幫助劉邦反秦,是要實現他為他的祖國盡忠的志向。張良根本就不在乎他在說這話時是否會引起漢王劉邦的猜忌。由此可見,張良是一個既忘我且又敢於明志之人。

留侯的這句話只說明,他把漢室朝廷的爵祿看得輕如鴻毛,為什麼呢?這些個名利,一開始就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標;作為被滅國的韓國忠臣孝子,他光明磊落;為實現自己的志向,他不計榮辱,從不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那麼,他哪裡又如司馬光所說,是因為能夠預料到韓信將被誅殺,彭越會被剁成肉醬,且為自己明哲保身之故,而不得不遠走他鄉?為此,司馬光此言,不知可不可以用“小人度君子之腹”來描述?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亦是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萬世基業的中華帝師

寫到這裡,或許有必要先來一點題外話,談談張良與赤松子的關係,滿腹經綸之人驚詫張良憑什麼從遊赤松子?文抄公則稱張良欲辭官隨其師去雲遊。赤松子,又名赤誦子,號左聖。既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亦是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萬世基業的中華帝王之師。打一個不太合適的比喻,譬如我輩與北宋的史學家司馬光和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關係。張良說“願意捨棄人間瑣事,跟從赤松子雲遊四方。”,我輩亦可以說“從遊王船山”、“追隨司馬光”,跟從遠古神仙雲遊,與從遊古代學子哲人,皆為一種有誇張意味的語言修辭手法而已。

話歸正題,也正因為張良的光明磊落,漢高祖劉邦對他的立志堅貞才會有深深觸動,才能洞悉他的心地純潔,才會放心地把太子都託付給他,才會至始至終都沒有對他產生過一絲忌恨。

王夫之忍不住嘆到:“嗚呼!惟其誠也,是以履虎尾而不疚。即不幸而見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內懷忠而外姑為佞也。”大意是,基於心誠,留後張良即使踩著了老虎的尾巴,也不必憂慮;再說了,即使是不幸被劉邦猜忌,對張良而言,大不了一死,為人總不能內懷忠心,表露出的卻是諂媚吧!”

天下好猜忌之人莫過於三國魏的國主曹操,儘管,曹操行事狠毒,不也一直容忍徐庶為報蜀漢國主劉備之恩,至始至終不向他曹操貢獻一計的做法?他難道不知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不也一直沒有產生要加害於他的念頭?更何況,漢高祖劉邦,素來是一位能夠用情理去感化他人的高人呢?

什麼叫“明哲保身”?侍奉新主,不忘舊主,但又為了避禍而隱匿內心和實情,惟其如此,才叫做明哲保身。史上明哲保身者,南朝宋的大才子謝靈運算一個,他因此而身死名辱。張良豈是此輩人?

謝靈運常以留侯張良自比,問題是,張良敢於明心跡,他幫助劉邦反秦,不為別的,為其故國復仇而已;謝靈運不忘舊主,可他惦記的是新主的祿位,鬱郁不得志,於是自嗨“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誰又聽得進去?徒遭禍害而已!

2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小窗幽記》:智者以自身影響環境,俗人被環境影響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