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本文刊登在《鳶尾花下——奮鬥在魁北克的華人》一書中。(七天傳媒出版社 2019)(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蓮花落(2018 48 x 96 英寸 庾笑洋作品)(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庾笑洋自畫像(2017 16 x 20 英寸)(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藝術家的責任
感謝畫家的信任,我看到另一幅意外的作品。也許應該說是一套作品,因為它是由八幅1.5x1.5,總長為12米的大畫兒組成的,依次排開後,拐著彎兒佔據了三面牆壁。
隨著畫家把作品一幅幅掉過頭來,觀者的情緒也一點點沉了下去,而拉動槓桿的不僅是那滾滾紅塵中灰色的基調,更是畫者那一顆憂國憂民沉甸甸的心。
▲庾笑洋作品《自由·市場》(2009年8月—2011年2月,1.5米x12米)區域性。(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作品的標題叫《自由·市場》,畫的是北京任何一個農貿市場都可以見到的場景,有賣貨的,有買貨的,有打架的,有偷錢的……大概40來人。不,應該說,是40來個穿著衣服的人形動物。從頭臉上看,他們有雞有鴨,有羊有狼,有豬有虎,有熊貓也有烏龜;從眼神中看,他們有的純潔,有的貪婪,有的奸詐,有的良善;從舉止上看,他們有的耀武揚威,目空一切,有的小心謹慎,心驚膽顫……這確實是一個熙熙攘攘,雞飛狗跳的“自由市場”,但任何明眼人都不難看出,畫家拷問和思量的是:人們應該怎樣運用“自由”?到底什麼才叫“市場”?
▲庾笑洋作品《自由·市場》(2009年8月—2011年2月,1.5米x12米)區域性。(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這是庾笑洋於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和凝鍊的心血,在自己2000年原創的國畫基礎上修改完成的油畫作品。“這個主題我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開始思考了。那時候我意識到中國出現了信仰真空,如果一個社會是以錢為信仰,以市場為支柱,那就太可怕了!我們的文化呢?修養呢?底線呢……那年我把自己關起來,煮一鍋粥,就著鹹菜,用一個星期畫了一幅6米長的國畫,沒給人看過,帶了出國。”庾笑洋點著一支香菸,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後來情況似乎愈演愈烈,一些做人最起碼的東西都被破壞了。為了爭奪房產,疼兄愛弟變成手足相殘;為了蠅頭小利,有人就敢鋌而走險……這些都是我的父老鄉親呀!我心裡特別難受……從一個家庭想到整個國家,讓我非常的擔心。”
“剪不斷,理還亂”,只有拿起畫筆,才能排解煩惱;只有以變異了的眾生相才能道出心底的控訴和擔憂;也只有這種現實批判主義的創作手法才能寄託畫家對故國、對社會、對人類的那份自覺的責任。
▲庾笑洋作品《自由·市場》(2009年8月—2011年2月,1.5米x12米)區域性。(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藝術家第一要真誠,第二應該有前瞻性,也就是說要對人類、對國家感興趣,要能比別人往前多看一步。因為從事藝術的,是在精神層面上工作,你必須思考人類將怎麼發展。”他指著最後一幅畫說:“你看這羊(小女孩)的眼神,純潔天真,她雙手合十,莊嚴神聖,這代表了我對未來的希望:人類將以神性走向大同。”
本文定稿時,記者再一次跟庾笑洋聊起這幅畫,他說:“我對自由與市場產生了濃厚興趣。自由每個人都渴望,可到底怎麼使用自由就千差萬別了,很多人出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自由。人們都覺得西方是自由世界,可時間一長,發現西方的法律比中國多且繁,小到倒拉圾的時間與違章罰款,在美國如不準確按警察的話做,可能有生命之危。自由是相對的。當我看到孔子的‘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我才明白對自由的正確理解。市場與百姓生活相連,現在世界的市場很亂,正確的度是: 互利互惠。”
▲庾笑洋作品《自由·市場》(2009年8月—2011年2月,1.5米x12米)區域性。(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把技藝傳下去
庾笑洋1992年開始教畫,每個週六、週日上午都有學生來學畫,記者以為只有小朋友,一問,誰知還有成年人。27年粗算下來,他教過的學生相當客觀。這些學生中有的考上麥基爾大學建築系,有的考入多倫多大學動畫系,有的考進商業美術院校學習服裝設計,拿蒙特利爾道森學院來說,庾笑洋就送進去了好幾個。“學生把畫拿去,老師一看就知道沒問題;一個13歲的女孩兒學了不到四年,已經賣出三幅畫了……”說到心愛的學生,庾老師非常地開心。
庾笑洋教畫可謂德藝雙馨,不惜血本,怎樣構思,怎樣用筆,怎樣把筆一擰讓效果出來,手把手地教,傾盡絕技。曾有一位家長對庾老師說,你掏心掏肺地追著學生教技術,你是我見過的第一個這樣的老師。也有成人學生問庾笑洋:“你這麼無私,把所有的絕活兒都給了我們,就不怕我們以後搶你的生意嗎?”
庾笑洋說:“我教畫的理念是,第一,把好的技術傳下去。記得剛來時,我兩眼一摸兒黑,圈裡人一個也不認識,只能拿著畫兒上畫廊去推銷自己。我帶去的兩幅畫人家一看就全收了,以後一路順暢,我知道自己是有東西的,我要把幾十年琢磨出來的技術傳下去;第二,讓孩子們在事業上更順利點兒。有些孩子是來自單親家庭的,對這樣的孩子我總是格外用心。聽他們講話讓我感到移民的孩子非常不容易,大人也不容易。他們那麼喜歡藝術,找到了我,我幹嘛不在技術上幫他們一把呢?也許他們的事業因為繪畫能更加順利。”
表達真實自我
庾笑洋認為,一個畫家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和感情,在社會上找到共鳴,是藝術家的使命,他就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他笑談,有的人把繪畫越說越複雜,其實畫兒就是畫家寫的日記,就像有人高興了唱歡快的歌,不高興了唱悲傷的歌一樣,畫家的日記就是一個畫家的人生軌跡,只要把真實的自我表達出來就行了。“法無定法,我無法也無派,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技法多變,不求風格;萬法歸一,歸就歸到感情是否是真的。‘八大山人’我也臨摹,抽象畫我也畫了很多,畫家只要把真感情拿出來,就是藝術家,就是大師。”
他還說:“一個畫家一輩子都是在尋找自我,把自己百分之百地挖掘出來,你就獨特了。”
別人說他是國畫家也好,說他是油畫家也罷,他毫不在乎。對他來說,“不就是換個筆嗎?不就是把宣紙變成畫布,把墨水變成油彩嗎?不就是我說中國話你不懂,那我改說法語嗎?我所表達的還是我。我發洩情感你產生共鳴,你買我的畫,我就活了。畫畫就是這麼簡單。”
很多人認為庾笑洋無出身、無門道、無圈子、無炒作而能獲得今日的成功簡直是個奇蹟,而庾笑洋則認為是自己把做人的真誠帶進了畫中,使作品本身產生強大的氣場,自然就能打動人。“畫的精髓就是真誠,畫兒好畫兒壞就看你是否真誠待它。你給它心,它就有心;你給它血,它就有血;你隨便甩兩筆,玩兒‘範兒’,它就用‘範兒’來回敬你。好畫兒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的畫兒才吸引人。你看那些真正被大博物館收藏了的,哪一件不是畫家嘔心瀝血之作呢?”
謙和低調助人為樂
2013年10月中國銀行蒙特利爾分行匠心獨運地以舉辦畫展和藝術研討會的形式來慶祝開業,庾笑洋獲邀參加。
2014年2月畫家徐兆群先生去世,生前遺願是辦一次畫展。為了幫助老先生實現遺願,在畫家張頌南、庾笑洋的牽頭下,七天仝人聚合了多方的幫助和努力,在畫家去世一個月的時候推出了畫展,併成功舉辦了徐兆群作品研討會。在籌備畫展的過程中,張頌南、庾笑洋和七天仝人到徐兆群家裡在畫家留下的上百幅作品裡挑選展覽作品,那時畫家留下的半成品比較多,許多作品甚至連章都沒有蓋,那天庾笑洋身體不大舒服,感冒,但他默默地在挑選出來的作品上找合適的位置,選擇合適的印章,仔細地蓋上……
▲庾笑洋(右)在《加拿大華人精英錄》新書釋出會上給讀者簽名。(圖片來自加拿大七天)
魁北克攝影師François Nadeau要出一本中國之行攝影作品集,請庾笑洋給書題寫個漢語名字,他二話沒說,提筆給了這“老外”寫下“龍奇”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讓這本老外眼中的中國攝影作品集立馬有了中國味道。
2017年8月,應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的邀請,庾笑洋在北京舉辦了《老北京的風情——庾笑洋書畫精品展》,展出北京風土人情畫作50幅。策展人時東輝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陽光燦爛。每到週末,笑洋的小屋高朋滿座。各行各業,間或高鼻深目者。吃他的,喝他的,醉了橫七豎八躺臥一地。沒辦法,那時我們都沒錢。笑洋手巧心玲瓏,小提琴,鋼琴,二胡之外,笛子吹得格外地好,有吹蕭引鳳的嫌疑。”寥寥數語,把一個質樸、仗義的藝術家活靈活現地呈現在面前。
版畫家布日固德評價庾笑洋是一個純粹、樸實、善良、恪守自我情感的真實的畫家。說他積累了厚厚的精神財富,始終執繆於用畫來表達最樸素的人生經驗。
他直接體驗陽光的溫暖,樹木的溫存,江南的舒適,衚衕的幽冥,舊腳踏車的暗語,美女的純情,老人的艱韌,每一幅畫都給我們說不出的醇美,溫馨和善良。生存環境的每一處認知體驗都是他的心直接體、驗直接抒發出來的。無論是什麼樣的觀眾都被他畫的純視覺的審美境界直接打動,沒有絲毫的障礙。”
是的,這就是庾笑洋,一個純樸善良的藝術家,當你坐在他家的廚房,吃著他做的手工面,看著沉醉在香菸裡的他時,掠過腦海的是八個字:至情至善,才華橫溢。(原標題:庾笑洋:情到深處筆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