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到目前為止,在中國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從殷墟發掘出來的甲骨文。這些帶有古代文字的烏龜甲片和獸骨的數量非常驚人,據說不少於十萬片,可以說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社會的檔案庫,那麼現代人從甲骨文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商代呢?今天我們就從幾種典型的甲骨文記錄中,去了解一下吧。
一、記錄占卜結果
在目前所發現的甲骨文中,大部分都是用於占卜的。商代的民風信鬼神崇巫術,全國上至國君,下到百姓,在遇事需要作出重大決定之前,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擾,不知如何抉擇的時候,都會透過占卜,探問上天和鬼神的意見。
取出一塊龜甲或者牛骨,在一面鑽孔卻不穿透,然後在穿鑿的位置用火灼燒,這樣龜甲或者牛骨就會有所開裂,這樣形成的裂紋就被稱為“兆”,然後占卜之人會根據裂痕的形狀和深淺來判斷所問之事的結果。過些時日,如果所判斷的事情有了應驗,則會將結果刻在“兆”的旁邊,這些描述結果的文字就是卜詞。
進行占卜的人,可以是專職的巫師或卜師,也有可能就是當時執政的商王,甚至有時候,卜官和商王會同時對“兆”進行推測,商討結論。
而所佔卜的事情,相當一部分是關於祭祀的,比如問詢上天關於祭祀的吉日,用牲的種類和數量;占卜天氣預報的也非常多,此外就是占卜關於戰爭、收成、外出、疾病治療和生產胎兒的各類問題。總而言之,只要是可能在生活中出現的煩惱和問題,都是可以取出龜殼和牛骨,向上天徵詢一下指導意見的。
二、記事備忘錄
也有相當一部分甲骨文是用來記錄事件的,雖然文字不多,但是寥寥數言,也是完全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比如說: 有的甲骨上記錄了借債和取錢的情況,某人何時“取貝若干”,這讓現代人能夠了解到當時,還在以貝殼作為貨幣進行金融流通。
在甲骨文中,經常會出現“卜黍年”、“貞其登黍”這樣的字眼,而“黍”是甲骨文中出現最多的農作物名稱,由此可以推斷,商人的農耕,是以種植黍為主的。甚至還有當時人們飲酒的記錄,而酒也是由“黍”釀造的,可見當時“黍”不僅可以填飽肚子,而且還有餘糧釀酒,滿足人們更高的物質需求,可見“黍”是當時種植普及度最高,地位最重要的農作物,沒有之一。
不過除了出現最多的“黍”,稷、稻、麥也都在甲骨文中出現過,說明這些農作物在商代雖然種植得沒有“黍”普遍,但已經出現在中原的田野之中了。
三、反應當時的生活狀態
不管是用於占卜還是用來記錄生活中的事件,甲骨文記錄的內容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商代的社會狀態。比如:在甲骨上經常會見到“帛”字,這說明當時的絲織業已經相當發達,至少是在貴族和富庶奴隸主階層,用絲織品做日常穿著的衣物,已經是相當普遍的了。
從甲骨文的記載看,商代的飼養業也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常見的家畜有牛、羊、豬和狗,家禽主要以養雞為主。那時人們飼養家畜家禽,除了供自己食用外,還有一個主要的作用是要作為祭祀中的獻牲,而且每次祭祀所用獻牲數量,都需要牛羊三四百頭,這可真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沒有強大的飼養業做後盾,商代的國君即便是對祖先鬼神再敬畏,估計也不敢這麼鋪張。
甲骨文中還記錄了一些關於商代王室的趣事,比如關於商王狩獵的記錄就著實耐人尋味。據記載,商代的國君狩獵的地點也都離國都不遠,而且天子們非常擅長狩獵,曾經單次捕獲過鹿184只,單次捕獲過野豬113頭,單次捕獲狼41只(估計是捕獵了整個狼群)。
從這些資料來看,商都當時周圍的生態環境還是相當不錯的,森林的覆蓋面積應該也是相當高的,否則怎麼會有這麼充足的野生動物資源,讓天子狩獵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歷代的商王也都不會是弱不禁風的體格,說不定個個都是從小就受到嚴格訓練的武功高手呢,否則也不可能有一次性捕獲這麼多獵物的能力和體力了。
另外,甲骨文中的記錄,還確實佐證了在上古中國的中原地區,是有大量大象生活的,因為記錄中不僅明確地記錄在狩獵活動中,捕獲過大象,而且商人還曾訓練大象作戰,在戰場上建立奇功呢。如果不是對甲骨文進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我們還真的不知道,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已經創造出這樣豐富多彩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