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前言

我應該算是比較早一批購買使用掃地機器人和無線吸塵器的使用者,為了嚐鮮體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iRobot 380T掃地機器人和戴森V6吸塵器花了近7千元,再加上一把傳統拖把,這三樣作為家中的三寶,服役到現如今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家居清潔在效率上的定義了。在裝置升級選擇上我更偏向於近期賣的比較火的吸拖一體機,可以一邊吸掃一邊拖地,一舉兩得,效率高。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我入手的灑拖F6家用無線吸拖一體機,看看它是怎樣在清潔效能以及效率上替換掉我近萬元的“三寶”組合。

開箱外觀設計

白色簡潔包裝設計,從外盒上的“吸得徹底,拖得乾淨”這八個字可以看出灑拖F6的產品定位,吸拖一體化。

開啟包裝盒後,可以看到所有配件的保護都很到位,並且有包裝袋包裹。灑拖F6的所有配件也很完善豐富,包含了主機本體、吸塵杆、拖地頭(含自帶拖布)、二合一多功能扁吸毛刷、注水壺、充電收納座、備用拖布、充電器、噴水頭以及收納座安裝配件。

主機採用了太空灰與黑色,核心部件過濾系統採用了第五代AIR-J6颶風氣塵分離技術,保證強大吸力的同時透過六級過濾系統可以過濾掉小至0.3微米的粉塵,從而避免空氣二次汙染問題。

搭載的高速無刷馬達轉速吸力達到了21kPa,吸力足夠大,但是官方並未給出具體的轉速資料,我猜測轉速應該是在10萬轉每分鐘上下。

主機頂部是電量指示燈,四段電量顯示,雖沒有LED屏顯那樣的炫酷,但也夠用且直觀。電池採用可拆卸式,容量為2200mAh,持久清潔模式可提供約45分鐘的續航時間,強力模式約25分鐘(後面實測篇會測試下續航的具體表現)。

集塵盒的拆裝卡扣位於盒頂部兩側,卡扣鬆緊度適中,拆裝方便。

得益於模組化設計,主機由三大塊組成,分別是集塵盒,過濾系統和手柄模組組。

灑拖F6除核心部件主機外,另一個核心的元件是拖把頭。作為吸拖一體機,拖把頭也是最為考驗清潔綜合實力的,另外防止水汽吸入吸塵器中也是個關鍵指標。灑拖F6的拖把頭採用了中部噴水設計,乾溼分離,可以防止地面毛髮沾水,一擦即幹。底部採用了兩塊拖布,面積較小的一塊負責乾擦,另一塊則負責溼擦。

拖布的安裝採用了更為便捷的魔術貼設計,作為易耗品,灑拖F6隨機還附贈了一對。

擦地的設計採用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高頻振動往復式作業,每分鐘達到了600次對擦。回看下我那臺iRobot 380T的擦地效能,不得不感嘆科技進步真快,國貨已經崛起。

旋轉開啟拖把頭上方的圓形黑色蓋子,便是水箱的注水口。為了防止水箱漏水溢位問題,水箱內增加了一個乳膠蓋,需要使用專用的注水壺插入蓋內進行注水。

實測

使用注水壺給拖把頭注滿水,開機啟動吸拖一體機清掃房間。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拖把頭的動靜有點大,在高頻擦地和主動增壓式的加持下,拖把頭像是被牢牢地吸附在地板上一樣,慢慢前進。

我把麥片灑在地板上,然後使用低檔模式推過去,地板上的麥片一次性被吸入了集塵盒中。家中老母親表示這樣的設計太接地氣兒了,接著就是對iRobot 380T的一陣吐槽(狗頭)。

灑拖F6在水量控制上也有不錯的表現,掃過的木質地板上不會有明顯的水漬出現,掃過片刻即幹。

除了拖地功能,灑拖F6還可以“變身”傳統吸塵器使用,裝上二合一多功能扁吸毛刷對家居高處等地方進行清潔工作。

例如踢腳線,客廳中一塊牆面我給兒子做了黑板牆,每次使用粉筆畫畫,踢腳線上會一層粉筆灰,使用扁吸頭一遍過便可把粉筆灰吸乾淨。

切換至刷頭還能對諸如鍵盤、窗簾等容易積灰的地方進行清潔,兩檔吸力切換也足夠用。

灑拖F6採用了BMS-D9電池能耗管理方案,在續航上應對我所居住的三居室(122㎡)完全沒有壓力,而且如果安裝固定了附贈的充電收納座,在充電、收納使用上體驗會更好。

總結

經過這段時間的使用,灑拖F6吸拖一體機給我的體驗非常好,無論是清潔效能還是效率上都比我之前的“三寶”組合要好。一千多的售價,配置完善,颶風氣塵分離技術,21kPa大吸力,精準水控系統,乾溼分離和主動增壓式技術設計,在替換掉我當年這套近萬元的裝置組合上,我認為是稱職的。不足的地方是整體用料做工上可以再改良下,沒有附贈除蟎吸頭。

13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國產晶片的逆襲之路-海光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