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AMD 頂級卡 6900XT 已經發布了一段時間了,但是今天拆解的主角並不是它,6900XT 因為相對於 6800XT 提升不大,6800XT 價效比相對於 6900XT 要高不少,剩下的錢還能用來換用料更好、外觀更加酷炫的 6800XT。

華擎的 6800XT Taichi 我已經眼饞挺久了,只可惜一直買不到,首發的時候也因為綁著主機板賣讓我放棄了選擇它,不過好在我透過線下渠道拿到了一張,今天我就動手把它拆了.

外觀展示

▲Taichi 的設計理念近幾年來改變還是挺大的,由黑白轉為黑灰,再由黑灰轉變為黑金,最後轉變為現在幾乎純黑的配色,這款顯示卡一共兩種顏色,黑色和棕色,給人一種沉穩大氣的感覺。

▲這款顯示卡正面採用了三風扇設計,中間的風扇略小一號,取而代之的是圍繞風扇一圈的色輪,支援 ARGB 燈效,並且可以支援與華擎自家主機板進行燈光同步。

▲顯示卡頂部中間也有燈帶,面積挺大,在燈帶的燈效輻射下,玻璃中的 TAICHI LOGO 也會一同發光,實卡的效果要比官網的渲染圖好看多了。

▲RGB 燈帶的右側有三個 8pin 電源輸入,三個啊!華擎應該是目前唯一在做三 8pin 6800XT 顯示卡的廠商了,自家的 6800XT PG 同樣也是使用相同的規格,不過 AMD 對非公解鎖功耗牆會比較嚴格,留有這麼大餘量不排除華擎後期會放出功耗牆更高的 VBIOS,這也是華擎自古以來的傳統了。

▲供電輸入介面左側有一個小開關,用於控制顯示卡自帶的 ARGB,不過關掉後這顯示卡的顏值至少下降 50%。

▲顯示卡頂部的最左側還有一個小開光,用於切換安靜 VBIOS 和效能 VBIOS,華擎透過提供兩個不同功耗牆的 VBIOS 來實現靜音和效能的切換。

▲顯示卡的背板除了 GPU 背面的開孔外沒有其他多餘的開孔,一體性還是不錯的。

▲背板同時採用了拉絲和磨砂兩種設計,透過背板的線條進行過度後不會顯得那麼硬,同時白色的線條彌補了純色的單調,觀感上非常不錯,有一股高階感了。

▲前段時間 RTX 3080 沸沸揚揚的電容問題,這張顯示卡一次性解決了到底是多用 MLCC 好還是多用聚合物電容好的問題,全是 MLCC 電容看著過癮多了。

▲背板上的 TAICHI LOGO 為顯示卡第三處 RGB 燈效,華擎將八卦陣重新設計,稜角分明的 LOGO 讓原本沒有那麼應景的太極風格能幾乎完美的融入科技產品上。

▲這款顯示卡提供了兩個 DP 1.4,一個 HDMI 2.1,均支援 8K 解析度,同時保留了公版 Type-C 的影片輸出口。

拆解環節

▲這款顯示卡分為四部分,背板,PCB,中框,散熱元件。

中框無散熱設計,僅做顯示卡抗彎曲、防止顯示卡在安裝時因為重力的原因向下傾斜,後文就不單獨說明。

▲NAVI 21 核心,Die 的面積非常大,相比之前的 5700XT 那是大了一大圈,7nm 製程,共有 4608 個流處理器,堆料挺足的一顆 Die。

▲Die 周圍坐落了八顆三星 GDDR6 視訊記憶體,單顆容量為 2GB,一共 16GB。這點相比 NVIDIA 就比較厚道了,雖然 NVIDIA 採用了更加快速的 GDDR6X,但是換來的就是巨大的功耗以及發熱,個人認為相對於目前的顯示卡效能來說,更大的視訊記憶體還是比更快的視訊記憶體更為重要,尤其是高解析度的應用環境。

▲Die 右側有十顆 MOS,目前大部分評測均將他們算為核心供電,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右側這些 MOS 上側兩顆為 Vmem MOS(視訊記憶體供電),第三顆為 VDDCI MOS(視訊記憶體控制器供電),剩餘七顆為 Vcore MOS(核心供電)。

這三路供電全部使用 TDA21472,來自 Infineon(英飛凌),這是一顆 70A SPS MOS,就是俗稱的 Dr.mos。

▲Die 左側還有六相供電,但它們也不全是為核心工作,上側四顆為 Vcore MOS,下側兩顆為 Vsoc MOS(片上系統供電),和 AMD CPU 的 SOC MOS 不同,GPU 的 SOC MOS 主要是給 DATA BUS 和 UMC 使用。

這六顆 MOS 和 Die 右側的一樣,均來自 Infineon 的 TDA21472。

▲PCB 背面還有兩顆 PWM,各自控制兩路供電。

IR35217 主要為 GPU 外圍服務,來自 Infineon,控制 Vmem MOS 和 Vsoc MOS,2+2 相,均為直出。

XDPE132G5D 主要為 GPU 本身服務,同樣來自 Infineon,控制 Vcore MOS 和 VDDCI MOS,11+1 相,均為直出。

▲簡單總結一下供電。

XDPE132G5D 來自 Infineon ,控制 Vcore(核心)、VDDCI(視訊記憶體控制器),MOS 均為 TDA21472 70A,11+1 相直出,MOS 同樣來自 Infineon。

IR35217 來自 Infineon,控制 Vmem(視訊記憶體)、Vsoc(片上系統),MOS 均為 TDA21472 70A,2+2 相直出,MOS 同樣來自 Infineon。

整套供電均來自 Infineon 的解決方案,和公版一致,不過將公版空缺的一相補全了。

▲PCB 最右側還有一組 3pin 插針,用於連線非華擎主機板的 ARGB 插針,以便透過主機板的 ARGB 工具進行同步。

其餘 IC

▲CYPD5137,來自 CYPRESS(賽普拉斯),這是一顆 ARM 處理器,在這個顯示卡上主要做 USB 控制器,給擋板處的 USB Type-C 提供支援。

不過根據官方的 DATASHEET 來看,這顆 USB IC 僅能提供 USB 2.0 的速度,並且觀察 PCB 上無其他 Switch 和 USB 3.0控制器,基本就能斷定後置的 Type-C 僅能提供 USB 2.0 的資料傳輸了,不過這顆 IC 提供了 PD 3.0 充電協議,看來一線連線低功耗顯示器也是 OK 的。

▲PCB 正反面各有一顆 IC,絲印為 25Q80CTI,實際型號為 GD25Q80CTIGR,來自 GigaDevice(兆易創新),這兩顆 IC 是 VBIOS ROM,大小為 8Mb(1MB),兩顆 ROM 用於儲存不同功耗牆的 VBIOS,以便使用者切換。

▲NUC121ZC2,來自 Nuvoton(新唐),這也是一顆 ARM 處理器,在這個顯示卡上主要用於控制顯示卡的 RGB 燈效。

其餘配件

▲散熱塊使用的是銅底鍍鎳的方式導熱,透過熱管焊接的方式傳導熱量到每一片鋁製鰭片上,散熱塊整體非常重,散熱片總體面積很大,散熱應該很不錯。

銅底不僅為 Die 散熱,同時還為視訊記憶體散熱,在銅底兩側還有長條的導熱墊,可以同時為 MOS 和電感進行散熱。

▲矽脂可以刮下來搓橡皮泥,比較粘稠,手感和 7921 很像。

▲透過光我們可以看到這款主機板一共有八根鍍鎳熱管,有六根穿透散熱鰭片,兩根埋在了鰭片裡。

▲把散熱塊的風扇拿掉,我們能直接觀察到這八根熱管無任何複用,均為直接焊接到散熱銅底上為 GPU 散熱,這個散熱規模可以說是相當豪華了。

▲這八根熱管只有四根穿透到了銅底的另一邊,折彎後連線到銅底上部的散熱鰭片上。

▲風扇為 11 翼設計,來自 FirstD(富士多),在官網上沒有查詢到相關現成產品,應該是華擎訂製款。

▲背板在視訊記憶體、MOS 的背面貼有導熱貼,可以一定程度的幫助散熱。

上機測試

CPU:AMD Ryzen 9 5959X

主機板:B550 Taichi Razer Edition

記憶體:ZADAK SPARK DDR4 3600 8Gx2

散熱器:超頻三凌鏡 GI-CX360 AIO

SSD:大華 C900 1T NVMe SSD

電源:Antec HCG X1000 1000W

▲主機板為華擎即將推出的 B550 Taichi Razer Edition,擁有雷蛇雷雲 RGB 系統加成,可以用來和其他雷蛇外設進行 RGB 同步。

▲CPU 選擇了 AMD Ryzen 9 5959X,作為 Zen3 旗艦級別的處理,它擁有很強的遊戲效能同時也具備強大的生產力。

▲記憶體來自 ZADAK 的 SPARK DDR4 3600 8Gx2。

▲我使用的這兩條的規格為 XMP 3600 C17-19-19-39,屬於那種延遲中規中矩的 3600 頻率的條子。

▲它頂部的金屬特別像是皇冠,搭配獨家設計的五段式超廣角 RGB 燈效讓它無時無刻散發出王者的氣息,當然插滿食用更加。

▲測試 SSD 為大華 C900 ,這款 SSD 價效比非常不錯,TLC 顆粒,1T 容量僅有 700 元不到,緩內速度寫入也能達到 1800MB/s。

▲散熱器我選了超頻三凌鏡 GI-CX360 一體式水冷,三把 12cm 風扇均為九片扇葉,可以有效提高風量,總體風量可達 72CFM。

▲冷排採用了 12 根低流阻水道,搭配三把 12cm 風扇,可以更加快速的帶走熱量。

▲冷頭的柔光罩可以 360 度自由旋轉,可以適用於各種角度的安裝方式,無時無刻保持 LOGO 永遠正對使用者。

▲電源則是安鈦克的 HCG-X1000,提供長達十年的換新服務,十年換新和十年保的意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相比於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夠提供更好的電氣效能,提高電腦穩定性。大一號的風扇可以進一步的降低風量,減少風扇轉速帶來的噪音。

▲相比於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夠提供更好的電氣效能,提高電腦穩定性。大一號的風扇可以進一步的降低風量,減少風扇轉速帶來的噪音。

▲琳琅滿目的輸出口,單路 12V 的功率可達 996W,整體最高功率可達 1000W,附以 80 PLUS 金牌認證,可謂是高階必選之一。

理論效能測試

▲DX12 2K 遊戲效能測試的 3DMark TS,取顯示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2 4K 遊戲效能測試的 3DMark TSE,取顯示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1 2K 遊戲效能測試的 3DMark FSE,取顯示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DX11 4K 遊戲效能測試的 3DMark FSU,取顯示卡分,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光追遊戲測試的 3DMark Port Royal,越高越好,跑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3DMark 光線追蹤功能測試,跑三圈取平均值,越高越好,結果如圖。

▲2020 新版魯大師顯示卡測試,取顯示卡分,越高越好,結果如圖。

在 DX11 標準測試中,AMD 也是連連取勝,沒有開始 SAM 的情況下就已經能打贏 3080,相比自家老的 5700XT 也有將近一倍的提升,不過在 DX12 測試中 AMD 就被 NVIDIA 反超了。

在光線追蹤測試中不敵 NVIDIA,所有光追測試均敗下陣來。

AMD 的 SAM 在基準測試中幾乎沒有提升,因為這些程式對視訊記憶體的要求不大,SAM 在此場景無法施展拳腳。

溫度功耗測試

▲隨後使用 FurMark 1080P SMAA X8 燒機十分鐘記錄功耗和溫度,功耗這邊僅有 288W,相比 NVIDIA 非公版的 320W 低了不少,看來臺積電 7nm 的能耗比相比三星的 8nm 高了不少。

溫度表現就非常驚喜了,溫度僅有 64 度,就算是 Die 內結溫也僅有 80 度,壓制的非常不錯,華擎這套退燒元件表現還是不錯的。

遊戲效能測試

▲古墓麗影暗影預設最高特效,DX12 模式,開啟 TXAA,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古墓麗影暗影預設最高特效,DX12 模式,開啟最高光線追蹤,開啟 TXAA,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全境封鎖 2 預設最高特效,DX12 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刺客信條奧德賽預設最高特效,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五圈,去最高分最低分後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刺客信條英靈殿預設最高特效,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看門狗:軍團預設最高特效,開啟最高光線追蹤,使用自帶 Demo 測試三圈取平均值,結果如圖。

遊戲表現這邊除了在光線追蹤的測試下敗下陣來,其餘遊戲都出現 AMD 碾壓 NVIDIA 的情況,甚至不需要開啟 SAM。

不過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6800XT 在低解析度下出現了顯示卡佔用不滿的情況,當解析度上去後也擊敗了 RTX 3080,總體遊戲效能非常強勁。

總結

AMD 透過這代顯示卡對 NVIDIA 實現了彎道超車,一舉超越了比自己還貴的 RTX 3080,但是光追遊戲表現還是落後於 NVIDIA。由於 AMD 的挖礦效能不佳,所以不受礦老闆喜愛,那麼缺貨的問題會比 NVIDIA 輕鬆許多,更多顯示卡流入玩家手裡才是蘇媽想看到的吧。

華擎這張卡供電沒有將 PWM 的 16 相供電全部拉出比較遺憾,不過 300W 左右的功耗,以目前的供電水平來說完全足夠。

散熱方面可以說是非常強大,八根鍍鎳熱管搭配大面積的散熱鰭片能保證顯示卡低溫不降頻,同時也有更高的超頻空間,總體來說表現相當不錯。華擎這代顯示卡的進步非常巨大,如果你喜歡燈,喜歡 Taichi 元素,那麼這張卡一定非常值得你購買。

26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全網首發華為Nova8真機上手體驗,這配置也太強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