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是從半路殺入相機產業的,這點上與佳能和尼康不同。佳能是以製造相機起家的,而尼康則以光學技術起家。顯然三家企業的基因有所不同,索尼更像是一家典型的IT企業。
正是由於索尼的不同,讓相機的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索尼從一家只做卡片機的相機廠商,到了現在銷量僅次於佳能的全球第二大相機廠商,這中間到底是什麼在起作用呢?
一、索尼擁有核心技術索尼的感測器研發能力全球聞名,索尼的感測器不僅供應自家使用,包括尼康、富士等競爭廠商也紛紛採購索尼感測器。只有佳能保持了感測器的自給自足。而尼康在新品的推出上,顯然是受制於索尼的供貨節奏的。
而且索尼的感測器在高感能力、寬容度、影片能力上,都顯示出了極其優秀的效能,而一代名機A7M3正是最佳代表作品。
二、索尼的進取心索尼是透過收購了美能達的單反業務進入專業相機市場的。但在生產了幾代產品後,敏銳的發現單反並非相機發展的未來趨勢,而由奧林巴斯所發明的無反相機,才是相機的明天。由此,索尼毅然放棄了單反產品線,而在2010年推出NEX-5,是索尼的第一臺微單(無反),而演變到今天,已成了了一整個完整的相機體系。
正是在索尼的引領下,佳能在2012年也開始推出APS-C無反產品從而進入無反相機市場。如今的佳能也意識到無反相機的未來,已經暫停了單反相機的研發,全力研發RF鏡頭,並且在相機機身的更新上,也越來越偏重無反產品。
然而索尼已經是全然放棄了單反產線,All in無反!
同時,索尼在一些新功能的提供下,也屢開行業之先,比如將A9引以為傲的對焦系統下放到A7M3,將索尼在影片上的先進技術引入到無反相機上,這些綜合起來,造就了A6000和A7M3這兩臺至今仍有可觀銷量的一代神機。
正是這種進取心,讓索尼有了大法的稱號,收穫了海量粉絲的認可。
三、索尼的開放性索尼顯然非常明白自己的弱點。由於無反的特性,無反介面與單反介面不相容,除了使用轉接環之外,更好的解決因素顯然是原生的無反鏡頭,這樣才可以充分利用無反相機短法蘭距的優勢。
而由於鏡頭的高利潤,像佳能和尼康等廠商,並不將自己的鏡頭介面專利開放,它們想保有原廠鏡頭在對焦、防抖效能上的優勢。
然而索尼就不是這樣,它將其E卡口的技術完全公開,讓適馬、騰龍等鏡頭廠商可以方便地研發和生產E卡口鏡頭。
於是,在索尼自身的努力下,適馬和騰龍的配合下,目前E卡口鏡頭的配套已經非常完善。這顯然是索尼的開放性所造就的。而反觀佳能和尼康,仍然沒有開放其無反鏡頭介面的相關技術。
四、索尼的快速迭代能力索尼將相機的迭代週期極大加快,在單反時代,一臺相機的升級,往往需要四年時間,而索尼由於專注於微單,其機械結構簡化,電子結構複雜化,有利於產品的快速迭代。
如此一來,索尼的產品更新週期往往只需要2年半即可。所以甚至有很多索尼粉絲對於新品的快速上市而感到不滿。
不過這樣的索尼,顯然才是真正身體裡流淌著IT血液的索尼吧!
由於索尼的上述特質,索尼在無反相機領域,一直保持著非常強的競爭力,從索尼被稱為大法就可見一斑。
但在索尼領先後,索尼也放慢了進取的腳步,比如說A7S3就遲遲未上市,而原定今年要釋出的A7M4也推遲到了明年。難道說索尼看到佳能和尼康落後了,要停下來等等它們?
還好今年佳能的EOS R5,就像鯰魚一樣激活了整個相機市場。有訊息說索尼在近期已註冊了三臺新機,除了篤定會於明年釋出的A7M4外,還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讓我們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