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面上較熱門的時間管理APP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覺得每天好像沒做什麼事,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小黑也經常被“時間都去哪了”這個世界性難題所困擾。所以小黑便下載體驗了一些時間管理APP,那麼接下來就跟著小黑一起來看看,這些APP是否能真的找回你失去的時間!
“溫柔式”時間管理APP
如果你不會時間管理,那大多數原因是你每天都沒有給自己設立目標。這一點上,小日常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
▲ 豐富的目標圖鑑
在目標設定這一欄中,小黑覺得小日常的圖鑑既形象又顯得不那麼生硬。非會員就已經包含了147種圖鑑,基本囊括了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目標形象了。
▲ 可設定時間段
下拉後,小黑還發現了每個目標都可以設定時間段。大到按月打卡,小到按小時打卡。不過如果你想讓小日常提醒你該去實施目標,哪怕設定好了時間段,你還得再設定一遍推送提醒的具體時間,和手機鬧鐘類似。這個是小黑覺得不太智慧的地方。
▲ 目標完成度檢視方便
▲ 打卡後獎勵的光芒值
每次打卡目標後,小日常都會獎勵光芒值,這個光芒值也可以自己設定,從0~5不等。小黑起初以為光芒值是類似積分的東西,當積攢到一定數量可以兌換禮品。然而,小黑使用下來發現,這個光芒值就像幼兒園老師發的小紅花一樣,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純屬精神獎勵。
除了設定目標的功能外,小日常還有個比較有特點的功能——整點報時器。小黑經常寫稿寫到忘記時間,這個功能就可以很好的提醒大家勞逸結合。
對於小日常這一款APP而言,小黑是不建議大家升級成會員的。除了能夠資料備份和有更多目標圖鑑可選,其他的功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說小日常是簡單的設立目標來管理時間,那麼布穀番茄就是小日常的進階版!功能性上布穀番茄更加全面實用。
當你設定好目標後,你還可以開啟“番茄計時”這個功能,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倒計時功能。整個介面有些類似音樂APP,當然這個功能是真的可以新增音樂!
▲ 布穀番茄的日程目標
比小日常更細緻的是,布穀番茄可以在日程中的每一天都設定好幾個目標,比如小黑就在週五設定了看電影和去超市兩項任務。這樣當你翻看布穀番茄裡的日程時,就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這個月的每一天需要達成什麼目標,需要完成什麼任務。
▲ 可以記錄願望的清單功能
而布穀番茄的使用清單也是一個比較實用的功能!雖然名稱叫使用清單,但小黑覺得大家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願望清單,設定一些自己的願望或者想買的東西。每次翻看的時候,就會有努力的動力了。
不過小黑還是忍不住想吐槽,當你完成了清單中的某一項後,這一項就會從清單中移除。所以完成的願望或事項就無法查看了,這點希望布穀番茄日後可以做些最佳化。
▲ 布穀番茄的完成度統計
目標完成度方面,布穀番茄和小日常也有很大的區別,布穀的統計圖形式小黑覺得更容易接受一些。
另一款比較特殊的APP——Pendo,介面的呈現形式和布穀番茄、小日常都不同。Pendo主要以時間軸的展現形式為主,小黑覺得與思維導圖的模式有些接近。除了可以在目標名稱旁新增照片,甚至連清單樣式都可以加入到目標中。
▲ 時間軸和日程2種模式
如果小夥伴們不太適應這種時間軸的形式,也可以切換至日程模式。
綜合來說,小日常可能更適合學生黨或是父母從小教育孩子養成建立目標的好習慣。布穀番茄的功能性更加全面,適合長期使用。想要一目瞭然,不喜歡花裡胡哨的小夥伴們,Pendo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強硬式”時間管理APP
如果你覺得以上這些“溫柔式”的時間管理APP對你起不到監督的作用,那麼不妨往下看看小黑找到的另外幾款時間管理APP。
▲ 生之時光初次設定介面
開啟生之時光這個APP的時候,小黑一臉疑惑。一個時間管理的APP為什麼還要輸入出生日期,最誇張的是還要輸入預想壽命。
▲左:生之時 右:死之鐘
設定完成後,小黑就明白了這個APP的用意。“生之時”是用來計算出生到現在的年、月、周、天、小時、分鐘,這也提醒著你時間正在不停流逝。而“死之鐘”雖然名字不太吉利,但卻非常現實。看著上面剩下的天數,小黑不禁想把時間高效的利用起來了。
▲ 生之時光的目標設定
與之前幾款APP最大的不同,生之時光的目標完成度是以倒計時的形式呈現的,無形之中會有一些壓迫感促使你儘快完成,畢竟有了壓力才會有動力!
生之時光的另一個心願池功能,除了介面比較美觀外,功能性與其他APP的清單類似。雖然生之時光的功能選項上比較少,但是一串串醒目的數字,還是能夠有效的提醒我們管理好自己時間。
如果你覺得單純的數字還是不能夠很好的起到監督自己的作用,那麼接下來的兩個APP,小夥伴們一定會目瞪口呆!
▲ 習慣打卡的登入介面
習慣打卡是小黑測試的所有時間管理APP裡,唯一一個必須要登入才能使用的APP。而且進入後,小夥伴們會發現它與其他時間管理APP有著很大的不同。
▲ 登入後跳出的使用者協議
進入APP首頁,就會彈出一個使用者協議。但與其說是使用者協議,不如說是這個APP的使用方法。大概的意思就是,在這個APP內設定的目標需要繳納一筆挑戰金,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則可拿回挑戰金。
但是,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設立的目標,挑戰金的50%就會分配給選擇監督你的使用者,剩下50%歸APP平臺所有。
看到這裡,小黑相信許多小夥伴們心裡都開始覺得這是不是一個不靠譜的APP。但經過小黑的一番研究後,習慣打卡是個相對嚴謹且公正的APP。
▲ 使用者協議中的休假
首先,在使用者協議的底部,小黑找到了關於“休假”的說明。大家可以自己設定休假的時間,比如雙休日或者節假日。如果在設定好的休假時間以外不能打卡目標,需要手動休假,類似於上班的請假。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糾正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法的小夥伴。
▲ 設立目標
閱讀完使用者協議後,就進入到了設定目標的介面。大家可以選擇建立自己的目標,或者選擇APP內的一些熱門目標。之後便可以設定完成該目標的天數最少為7天,最多為100天。
▲ 設定挑戰金
最後一步就是設定挑戰金額了!最低0.99元,最高不封頂。雖然APP建議挑戰金高於6元,不容易放棄,但同時也提示了我們不要超過自身年收入的10%,以免造成太大的心理負擔。
其次,習慣打卡APP裡有一個社群。在裡面可以檢視到別人設立的目標、打卡天數、監督人數和挑戰金額。
▲ 打卡數普遍超過100天
小黑逛了一圈發現,大家設立的目標都非常積極向上。比如早睡早起、堅持運動、學好英語等等。並且社群內使用者的打卡天數普遍超過了100天,這就意味著大多數人都堅持了下來!
▲ 監督人數比較多
最後,社群內每個使用者設立目標的監督人數也不在少數,從幾百人到上萬人不等。大家想想,這麼多人等著你放棄目標,拿走你的“血汗錢”,是不是就突然來了拼勁呢!
雖然習慣打卡這個APP涉及到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但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怎麼會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潛力!
小黑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比較有趣的時間管理APP——不玩手機。顧名思義,這款APP的意義就是讓大家不要在實踐目標的時候被手機干擾、分心。
▲ 不玩手機的唯一介面
那麼如果在設定的時間內,你又想拿起手機刷會抖音、打會遊戲了,會發生怎樣的後果呢?
從上面的影片中大家也可以看到,當在設定不玩手機的時間內又拿起了手機,手機便會發出警報聲,而且警報聲會持續到你再次放下手機為止。當然這個原理也很好解釋,APP利用了手機的水平儀來檢測你是否拿起了手機。
對於一些嚴重依賴手機的小夥伴,這款APP確實是個不錯的監督者。不過小黑要提醒大家,設定時長的時候千萬不要粗心大意設定成幾個小時,除非你真的幾小時都不想再碰手機。
小黑覺得如果你本身就對自己的生活有所規劃,那麼小日常、布穀和Pendo會讓你的時間更加高效。習慣打卡和不玩手機就相對比較適合自控力不太好的小夥伴們,畢竟自律是時間管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