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複雜的命名對於品牌傳播不是一件好事。

有的產品命名已經被大家吐槽很多次了,但就是不改,而有的其實只要你弄明白它的命名邏輯,就很容易能分清定位。這篇文章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瞎命名」的數碼產品。

左右橫跳:索尼 Xperia

先來說說大家最熟悉的手機(主要說智慧手機時代),其實早期的手機命名很清晰,數字代表更迭,Plus 是更大,Pro 是更強,人們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對應機型,但是有些品牌並不按常理出牌,比如索尼。

想把索尼手機的整個命名邏輯講清楚,可能得單寫一篇文章才行,因為它經歷了多個時期,涉及的產品很多。單說旗艦機系列,2013 年開始是 Xperia Z,後面跟數字,Compact 代表小尺寸,Z5 這代開始有了 Premium 機型,配備一塊 4K 顯示屏。

索尼 Xpreia Z3

2016 年開始用 XZ 系列取代 Z 系列,一直到 XZ3。

索尼 Xperia XZ1

2019 年,索尼移動推出了架構重新整合後的第一款產品——Xperia 1,新命名暗示了它是「One Sony」戰略真正集大成的作品。Premium 機型被取消,Xperia 5 則代表小屏旗艦,類似之前的 Compact 機型,Xperia 10 是中端。後面的升級是在阿拉伯數字後面加羅馬數字,Xperia 1 II、Xperia 5 II、Xperia 10 II。

索尼 Xperia 1 II

索尼手機的迷之命名,一方面是為了和相機系列統一,另一方面也要歸結於索尼自己的「任性」,戰略方向一改再改。目前只要知道,數字越小代表越強就好了。

數學鬼才:諾基亞

最複雜的說完了,其它的都算是「小巫見大巫」。比如 HMD 領導下的諾基亞手機,從 1-9 數字越大代表越高階,之後的更新直接在數字後加小數點。

想找諾基亞目前的高階手機還算簡單,看數字大小就好,至於復刻機型大多還沿用了功能機時代的命名,那就需要翻翻歷史了。

Nokia 9 PureView

星巴克臥底:當代智慧機

最近的手機命名又出現一種「怪象」,就是同系列機型會推多個版本,中杯、大杯、超大杯。這也導致之前容易區分的字尾變得「通貨膨脹」,就連命名一直很剋制、有規律的蘋果,也出現了「Pro Max」這樣的稱呼。

這反映了手機行業充分競爭的狀態,品牌在各個細分領域都力求覆蓋更多人群。雖然近兩年已經有子品牌來分擔劃分人群的重任,但目前來看依然混亂,系列定位一調再調,有的換層皮就是新機型、國際版機型,小米旗下 Redmi 品牌的 Redmi K30 更是被戲稱為「K30 宇宙」。

留給手機品牌的字尾不多了,但混亂總比消失要好。

縮寫狂魔:索尼耳機

回過頭再說說索尼,索尼耳機的命名也一直是被吐槽很多。比如最新的索尼 WH-1000XM4,WH 是什麼?1000X 是什麼?M4 又是什麼?為什麼要搞這麼長...... 其實只要搞清楚它們各自代表的含義,就全都明白了。

索尼 WH-1000XM4

前面字母縮寫代表分類,WH(Wireless Headband)是無線頭戴、WI(Wireless In ear)是無線頸掛、WF(Wireless Free)是真無線、SP(Sports)是運動......1000X 代表無線降噪系列,後面的數字是迭代。

造字大師:韶音耳機

耳機界的另一個起名「鬼才」是韶音,骨傳導耳機本來就夠小眾了,他們每個系列都要起一個複雜的產品名,比如 Aeropex、Xtrainerz,別說記住了,有的念都念不對,近兩年才開始往簡單化處理。愛好者和媒體通常都以型號名區分每個系列,比如 AS800 對應 Aeropex、AS660 對應 OpenMove。

韶音 AEROPEX

複雜的命名對於品牌傳播不是一件好事,當然也有為了方便宣傳,刻意不按規則命名的例子(比如驍龍 888)。對於命名的重視也是品牌體現「使用者體驗」的一部分,之前很多數碼產品直接拿內部代號當產品名,因為那時候渠道為王,品牌宣傳、粉絲基礎沒有那麼重要。現在就不一樣了,起一個朗朗上口、容易傳播的名字,有時比產品本身更重要。

更多閱讀:

24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年末最值得入手的四款5G千元機,竟搭載四顆完全不同的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