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Zen3架構的Ryzen 5000處理器上市後,透過相關測試,大家瞭解了AMD Zen3架構的威力,因此大家對AMD Zen3架構的移動APU充滿了期待,Ryzen 4000系列APU一下子感覺沒有那麼香了,目前的訊息稱AMD將在2021年的CES大會上釋出AMD Zen3架構的移動APU。
新一代的移動APU代號為Cezanne,採用7nm工藝,架構為Zen3架構,核心執行緒數量最高還是8核16執行緒,依舊整合Vega核顯,不過新一代產品的核顯數量和頻率相比前代均有提升,因此Cezanne系列產品在CPU和GPU效能均有一定的提升。
而隨著CES大會的臨近,AMD Ryzen 5000移動APU的部分跑分也洩露出來了,目前R7 5800H和R9 5900HX這兩款產品均出現在了Geekbench 5的資料庫裡面,之前R9 5900HX的資料中,其最高頻率是4.6GHz,而最近其資料有了變化,最高頻率變成了4.7GHz。
而且前後兩次的得分也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單核從1423提升到1535,增長了8%左右,多核從6912提升到9015,增長了30%左右,和R7 5800H的得分相比,後面的那次得分明顯正常一些,因為在前一次的跑分中,R9 5900HX的單核與多核成績均差於R7 5800H,特別是多核上面的差距明視訊記憶體在異常,旗艦產品的跑分居然不如次旗艦,這顯然有點說不過去。
和上一代Ryzen 4900H相比,Ryzen 5900HX的最大頻率有了大約7%的提升,而在Geekbench 5的跑分中,Ryzen 5900HX單核提升了26%,因此Zen3架構帶來的IPC效能提升也是很明顯的,不過多核效能整體只提升了8%,估計是存在功耗牆之類的問題。
至於和Intel目前的標壓處理器之間的對比,其實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Ryzen 5900HX都已經超過了桌面的i7-10700K了,Intel只能寄希望於11代移動標壓處理器了,不過Intel初期釋出的是4核8執行緒的i7,在當前以核心數量論英雄的時刻,Intel的相關產品勝算明顯不大。
當然在單核效能上,Intel的11代酷睿標壓處理器應該不會比AMD那邊差,這可以透過i7-1185G7的成績來預判,i7-1185G7的最高頻率為4.8GHz,單核最高跑分可以達到1500分以上,已經達到了R9 5900HX當前的成績。
11代酷睿移動標壓處理器的工藝換成了Intel的10nm工藝,能耗上面會有明顯改進,到時候該系列的8核16執行緒產品出來後,應該是可以和AMD相抗衡的,如果Intel可以將11代酷睿標壓移動處理器的頻率提升一些,Intel的單核效能可能還會佔據優勢。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Intel那邊無疑是處於下風的,不過Intel也不是沒有優勢,其主要優勢就是產能比較充足,而且14nm工藝的成本也比臺積電7nm更低,此外Intel在業界的地位還在,還是具有一定號召力的。AMD的Ryzen 5000系列APU雖然效能表現優秀,但是產能是個問題,而且從Ryzen 5000桌面版的價格變化情況來看,移動版的價格估計也會水漲船高。
所以Intel在這段時間內,可以透過推出具有一定價效比的產品去擠壓AMD的市場空間。最近Intel推出的i5-10500H就是這麼一款產品,其採用14nm工藝,6核12執行緒,最大頻率4.5GHz,這可以理解為i7-10750H降頻產品,如果用該產品取代目前i5-10400H的位置,那這款產品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強的,AMD的產品雖好,但是沒有貨也白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