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irPods Pro 很小
AirPods Pro 上手的第一感覺就是頭重腳輕,身材就像是包裝盒一樣有一點短粗。甚至是捏起來,都會有種會捏壞了的錯覺。雖然看起來體積要比 AirPods 小,但是實際上是比 AirPods 略重一些,分別是 4g 和 5.4g 。可想而知 AirPods Pro 內部的元器件肯定是更加複雜。而這樣的外觀變化,在佩戴起來以後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和 AirPods 的區別。相對來說會有部分使用者佩戴 AirPods 顯得很突出,但是 AirPods Pro 的存在感小很多。
但是也正因為外形的改變,在從耳機盒取出耳機時,有一定手滑的機率,很難取出。而這也是我在使用中,遇到的唯一不滿。
2.考慮到體積 AirPods Pro 的降噪效果極佳。降噪,肯定是 AirPods Pro 最為重要的主打功能。很多人關心 AirPods Pro 降噪效果是怎麼樣的。但是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大家需要知道降噪耳機是怎麼實現降噪的。
所謂的主動降噪是針對於被動降噪的。其實降噪耳機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神祕。假設你在家裡,聽到很煩心的噪音,你的下意識一定是使用手把耳朵堵起來。所以降噪耳機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把你的耳朵堵起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降噪耳機都是入耳式或者是耳罩式的原因,因為他們需要把你的「耳朵堵起來」。而這種把耳朵堵起來的降噪方式叫做被動降噪。
雖然有了被動降噪,我們還是可以聽見一些聲音,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主動降噪出擊。所謂的主動降噪就是耳機通過麥克風接收到聲音,並分析出其中「有規律」的噪音。然後對這些有規律的聲音進行一個反向相互抵消,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降噪耳機開啟降噪模式以後感覺清淨的原因,因為環境音消除了。
而之所以強調有規律,是因為這種主動降噪並不能預測沒有規律的聲音,所以不規律的聲音無法抵消。這也是降噪耳機很少可以遮蔽所有聲音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AirPods Pro 因為擔心有雜音「漏進」你的耳朵,所以在內部也有一個麥克風監聽,進行雜音的消除,對降噪效果很有幫助。
綜合來說,能在這麼小的體積中 AirPods Pro 能實現這麼好的降噪效果,已經很難得。保守一點來說,AirPods Pro 的降噪效果甚至是略好於索尼的明星產品「降噪豆」。而且這還是在 AirPods Pro 的體積遠小於降噪豆的情況下。
我們嘗試在不同的環境中開啟降噪模式,其中最值得一說的是地鐵。在地鐵嘈雜的空間裡,開啟降噪模式會有一種瞬間寧靜,雖然你還是能夠聽清楚一些人聲,不過只要開啟音樂完全是沉浸的體驗,所以對於那些完全沒有嘗試過降噪產品,但是自己經常遇到聽不清楚耳機內容的使用者來說,很有必要嘗試一下。
「降噪以後,就是自己的世界。」
這就是 AirPods Pro 的魅力所在。
3.通透模式是驚喜坦率地說,蘋果拿出手的降噪我從一開始就不會擔心其實力,但是「通透模式」就是意料之外了。正如我們前面提到主動降噪和被動降噪可以知道,只要戴上降噪耳機本身就已經開始了降噪,所以有很大概率可以會遮蔽一些聲音。可能會因此錯過外界的重要資訊,比如機場廣播。那麼這個時候通透模式就很有幫助。所謂的通透模式,就是耳機通過麥克風接受外界的聲音,再把聲音傳進你的耳朵。這樣一來,就好像你沒有佩戴耳機,直接用耳朵聽到外界聲音。
通透模式就是你的耳機變透明。
總體來說,通透模式的實際使用場景很多,是一個剛需功能。蘋果的通透模式,已經很真實和自然。不過,通透模式的音量略微有一點大。從降噪模式切換到通透模式時,感覺更加明顯。
4.佩戴非常舒適需要承認的是,入耳式耳機並不適合所有人。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耳朵形狀並不一樣,甚至是即使一個人,兩隻耳朵的形狀也完全不一樣。所以造成了很多人喜歡入耳式耳機,也有很多人不喜歡入耳式耳機。其實我自己就是一個從來不使用入耳式耳機的使用者,只要一塞進耳朵就會很難受。但是沒想到,我佩戴 AirPods Pro 以後完全沒有不適感(但和AirPods 相比肯定還是會有一定的異物感),聽了幾個小時音樂都沒疼痛。但是你要說:
「這是佩戴感最為舒適的入耳式藍芽耳機。」
並不誇張。這一次的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一樣,蘋果計算了很多人耳模型,最終採用錐形進行入耳保證舒適度和牢靠度。並且為了提高適應性,還提供了三種完全尺寸的耳塞。
當然,上述這些特點還不是讓我感覺舒適的關鍵。我自己對於降噪耳機一直有一個不滿,這就是「壓迫感」。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降噪耳機開啟降噪以後都會有一種「明顯的壓力」壓迫耳朵。而 AirPods Pro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耳機中用了一個通風系統,所以 AirPods Pro 在開啟降噪模式以後,幾乎沒有任何的壓迫感。也正是基於這一點,AirPods Pro 是一款可以常開降噪模式的降噪耳機,這是 AirPods Pro 最明顯的優勢。
5.按壓切換體驗更加便利在 AirPods 上我們可以通過敲擊耳機對耳機進行控制,包括像是暫停、切換音樂、呼叫 Siri 等等。但是這一次 AirPods Pro 改為了入耳式,所以敲擊操作很可能會讓耳機位置移動,影響降噪效果。蘋果於是在這裡就加入了一個電容式壓力感應裝置。因此,在 AirPods Pro 上我們可以通過按壓來進行控制,比如捏一下就會下一首。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倒退,因為畢竟敲擊聽起來應該是比按壓方便一些。可在實際使用中,完全不同。如果你使用 AirPods 敲擊時,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效率不高。很多時候你敲擊之後不知道是否成功,需要等待效果反饋。比如如果你切換音樂,你要聽到音樂才知道自己是否成功。但是 AirPods Pro 上蘋果為按壓提供了非常直接的反饋。每一次按壓成功,都會配合一個音效,這個音效會讓你感覺是耳機震動一下,但實際並沒有。對,就是蘋果很擅長的這種「沒有物理反饋,但是讓你感覺到物理反饋的招數。」
也正是因為如此,按壓操作效率遠大於敲擊操作。
6.自適應均衡,讓每個人都可以聽到好聲音如果你用過 HomePod,應該知道 HomePod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技術,即 HomePod 會自己偵測空間情況,從而根據不同的空間情況播放音樂。這項技術,現在在 AirPods Pro 上以「mini」版本呈現。AirPods Pro 會跟覺每個人不同的耳朵形狀,自適應調整均衡,找到最適合你耳朵的聲音。再配合高振幅、低失真度揚聲器驅動單元,音質好於 AirPods。
不僅如此,實際體驗會發現,因為降噪的存在,能夠讓你更清楚的聽到音樂聲音。最簡單的例子,以前在地鐵上聽音樂,使用 AirPods 基本上就只能聽一個高音,但是現在連低音都能聽清楚細節。而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就算你是對聲音不敏感的「木耳」,也能感受到 AirPods Pro 的音質聽感上遠好於 AirPods。
7.貼合度測試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耳機是不是佩戴的合適,蘋果在 AirPods Pro 的設定中提供了一個耳機貼合度測試。開始測試以後,耳機會自動播放一段聲音,然後 AirPods Pro 會根據這段聲音的反饋告訴你是不是佩戴正確。不過,並不是每次都需要這個測試,基本上只要試戴幾次就可以了解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8.續航基本保持不變當然,增加了降噪以後,續航也就成了大家非常擔心的一個點。從官方資料上來,不開降噪模式,電池資料基本上和 AirPods 完全一致。而開啟降噪模式,也僅僅是是少了半個小時,所以你並不需要因為擔心降噪模式更耗電,就不常開啟降噪模式。
從續航的角度來說,日常使用你不會感受到和 AirPods Pro 有任何的差異。基本上就是充電盒什麼時候沒電,你才會覺得耳機沒電,很少會出現耳機本體聽沒電的情況。並且這一次 AirPods Pro 的充電速度也很快。
「充電五分鐘,通話一小時。」
9.贈送的是一根 USB-C 轉 Lighting 線這個細節還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在 AirPods Pro 的耳機盒裡並不是傳統的 USB-A 轉 Lighting 線,而是 USB-C 轉 Lighting 線。這根線是最近 iPhone 11 Pro Max 盒子裡裝的線,本來目的是為了配合 18W 快充。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非 iPhone 11 Pro Max 機型使用者,你 iPhone 自帶的充電頭沒有辦法給這個耳機充電。」
所以,你有兩個解決辦法:
1.趁勢直接購買一個快充頭。這樣不僅僅可以給你的 AirPods Pro 充電,你也可以給你的 iPhone 直接快充。一舉兩得很建議。比如我自己使用的就是 Anker Nano 18W 的快充頭,配合起來很好用。
2.趁勢購買一個無線充電板。但是購買無線充電板,最好是可以同時充兩臺裝置,這樣既可以充 iPhone 又可以充AirPods Pro,比如我自己使用的是 Native Union 的無線充電板,同時給兩個裝置充電很方便。
10.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降噪耳機,但已經是適合最多人的降噪耳機經過一天的使用,AirPods Pro 幾乎獲得了媒體和使用者的一致好評。作為一個無線藍芽耳機,它繼承了 AirPods 便利舒適,低延遲的優勢。而作為一個降噪耳機,它在降噪體驗極佳的同時,還解決了降噪耳機耳壓的頑症。1999 元的價格相比目前市場上其他降噪產品,有著足夠的競爭力。
不過,這一切依然取決於你對於降噪是不是有真實的需求,如果對於降噪沒有需求,那麼 AirPods 還是會更加輕鬆一些。而如果有需求,並恰好使用蘋果裝置更多,那 AirPods Pro 幾乎就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 | @Derrick Zhang
編輯 | Ni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