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國產手機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勢如破竹,華為,小米,OPPO,VIVO已經進入第一梯隊,和蘋果三星等國際大牌扳手腕,一加也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手機,地位跟早期進入中國的蘋果一樣。只不過在在各大洲都遍地開花的手機,卻在鄰居這裡碰了壁,這個鄰居就是日本。從日本市場調查來看,排在前五的手機分別是蘋果、夏普、富士通、京瓷和索尼,國產手機統統沒有存在感。直到2020年Q1財報,三星才進入前5位置。

國產手機在日本沒有存在感,問題不在市場本身,而在日本的三大運營商身上。其他國家的手機銷售基本上都是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而日本是被NTT DoCoMo、KDDI和軟銀等三大通訊運營商壟斷,它們是進入日本手機市場的三個入口。因為日本是會在手機中新增SIM卡鎖的,讓手機和通訊服務不可分離,比如軟銀賣出的手機在KDDI那裡就用不了,除非你在KDDI那裡再買一部手機。至於從第三方渠道購買的手機,根本就進不了網。這就導致壟斷,三大通訊運營商不點頭,手機根本進不了市場,而他們都有深度繫結的手機廠家。

如此,運營商的地位非常強勢,iphone3G當年在日本上市時,軟銀為吸引人氣,將價格壓到1410人民幣,相當於官網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喬布斯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可奈何,而今年iPhone 12 Pro入門版的價格壓到4387元人民幣。

日本運營商這麼壓手機價,無非是要賺合約套餐的錢,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充話費送手機”,只不過我們送的是低端機而且可以用其他運營商的網路,他們高中低端手機都送,但是不能用別家運營商的網路。正因如此,國產手機根本進不去日本市場,早在13年前,華為中興就嘗試進入日本,中興已經離場,華為還在苦苦支撐,本來去年和NTT DoCoMo合作有希望打進去,不過被美國一搞,谷歌服務不能用,也就失去了這次機會。

日本送手機看起來很友好是不是?其實這個銷售套路讓日本人民苦不堪言,連日本政府都操碎了心,要求運營商降價40%,不過顯然沒什麼卵用。

統計顯示,日本三大通訊運營商2年資費套餐平均16萬日元(大概一萬人民幣多一些),與之相配的手機價格約9萬日元,手機價格是通訊費的56.25%,如果購買4年套餐,手機價格為5萬日元,是通訊費的31.25%。2017年每戶家庭年消費首次突破了10萬日元大關,達到10.02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144.42元),在家庭消費中的比例超過3.4%,相比2010年上漲了近3成。

這個話費在國內,運營商的狗頭都要被打掉,也太太太太太貴了吧,我們普通人買東西最看中的還是價效比,愛潮貨APP這個手機應用專注於價效比,鞋服潮品都是國際大牌專櫃檔次,價格卻只有它的二十分之一,因為不炒作不壟斷啊,讓大家都穿得開心才是產品存在的意義呀,品牌那麼貴也只是溢價而已,其實成本價連二十分之一都不到,在愛潮貨APP上用成本價購買,有平臺保障消費安全,我覺得也是很OK的。

5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華為釋出全屋智慧及智慧屏,1699元起